为甚么国家任何政策和好处都要偏向上海啊?

发布时间:2024-05-16 10:0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高楼大厦个个都要在上海建

甚么好东西都要往上海头上扣

貌似在上海建高楼国家也花了不少钱吧

为上海建多多的高楼,国家花起这钱来还真不手软啊

要把上海搞的那么好,国家眼里好像没有别的城市的存在喔

如果中国,就只看个上海,那有甚么意思?

别的地方还是一样的落后

问题解答:

1,上海是大陆对外发展的第一窗口,这不能怪国家,只能怪当年上海是内陆被迫开放的最早港口之一。
2,其实,只要是被开放过的港口,现在经济发展都很不错,包括广州,深圳,厦门,天津,北京,上海等,高楼大厦不比上海少。
3,目前我国是经济东西部不平衡,其实国家政策是一碗水端平的,但是呢,上海早年已经发展起来,现在,更多的是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和投资,这些不是国家要求而是人们自发的前往的。

月长石说点实际的吧:月长石家在江苏,当年上大学时候,大学里有各地而来的学生,有苏北的,苏中的,苏南的,外省市的,最远的一个甚至是山西来的。
当时,大家经常会聚在一起(男生宿舍)聊天,打牌。曾经有人提出过问问大家毕业后想去哪:专业两个班,男生合计45人,其中至少有10人明说要去上海,另外有7,8个人要去苏州,同样有10来个人要留在南京,真正说要回家乡的,大约有10个人左右,但是这10个人,要么家里是当地的大富豪,家里在当地产业丰厚,是回去继承家业的,要么是当地有一定势力的官员子女,家里已经安排了移动,电信等企业工作的。真正说愿意回家乡闯荡,愿意去偏远地区艰苦创业的,是0!绝对的0,没有一个人说愿意去帮助边远地区艰苦创业的。
还有一个,是村官计划。当时,正值大学生当村官的开始时期,专业里很多人都去报名的,经过考试,筛选等,最后有3,4个人考上。但是,最后听说只有一个人赴任了:他找到人,去苏南某村当村官,而另外几个,分别被派到苏北最边远最穷的村子,由于待遇和生活条件太差,他们都放弃了机遇。

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代的人才,都已经不愿意去偏远欠发达地区重新奋斗了,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只要去闯荡,总比贫困地区好。在南京碰到过几个民工,一起聊过天(长途汽车上),他们说行情不好,收入不高,一个月就1500多块钱,攒不下几个钱什么。但是问及他们为何不留在老家,他们都说,出来一个月还有1000多块钱,行情好的时候甚至拿过3000多一个月,而在家种地一年累死累活就几千块,农闲时候就出来打打工。

再换过来:现在国家投资一大笔钱,在甘肃盖大楼,把甘肃某个市大楼盖得和上海一样。好了,下面呢?这些楼给谁住?谁来买?谁来投资?
国家花钱也是投资,要出效益,赚到了钱才能继续发展其他地区。在内陆贫困地区,现在即使盖起大楼,建立都市,也没人来投资,没人来发展,毕竟内陆地区,无论是地理还是交通都远不如沿海地区方便,对外也没有接壤的邻国,西部地区接壤的邻国又几乎全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如中国,对外贸易收益有限。而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主要接受的大多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早期上海开放,这些国家早在清政府时期就在上海投资扎根,延续了一百多年,上海的发展,不是说就这几十年,而是一百多年的开放!民国时期,当中国中西部还在以马代步,尚不知汽车为何物时,上海已经有有轨电车,汽车也有很多,这些大多是当年外国人带来的。

总之,上海发展到今天,并非国家一手扶持,只是后期国家在政策上倾向于上海等沿海城市。上海开放了一百多年,而很多内陆城市开放不到30年,如何能比?另一方面则是城市聚落效应,由于上海早期有一定积累发展,后期民间的国外的投资业陆陆续续往上海而来,这不是国家能控制的,大头的民资和外资大量涌入,当然会促进当地发展:其实,整个上海,国资比例是很低的,远远低于一些贫困地区,大部分主要是外资和民资。

你记得前几年西部大开发吗?

国家为了减少东西差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声音了?

因为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进去了,结果没有用。因为基础实在太薄弱。

相比之下,同样的钱投在上海等发达城市,结果完全不同。

假设你是一个爸爸/妈妈,你有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你会偏向哪个?你会把好吃的多给哪个 ??

因为中国的领导人能力只够当个市长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