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小吃

发布时间:2024-05-09 17:5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谁能给我说一下韩城都有哪些小吃,并说明制作方法(不知道也可以不写)
谁能给我说一下别的小吃

问题解答:

羊肉糊卜

  羊肉糊卜是韩城一大特色饮食,操作工序实在麻烦。上等的农家自磨面和的不软不硬,手擀成圆形的面片后,再切成鼠标垫那么大小,放到油光的铁烙饼锅上,缓缓的火候,烙到六七分熟的时候取下来,然后,象切面条一样,切成韭叶那么宽,糊卜的手工制作就算完成了。

  搭上油锅,倒上菜油,放上熟羊肉片,肥瘦皆宜,接着放上上好的辣椒粉(色泽质量都很好),花椒粉(韩城大红袍花椒),盐,切好的葱花,蒜片,香菜,稍搅拌,立即就浇上陈年老醋(米醋),随即倒上足人数的开水,等到锅里翻起红浪,就可以放入切好的糊卜,2、3分钟一锅红油红油的泛着浓郁肉香而不惺的羊肉糊卜就这么做成了!

  糊卜还可以做成鸡肉,鸭肉,牛肉味,还可以什么肉都不放,就素的;但是从来不放猪肉,韩城人大多是做羊肉糊卜的。

  如果有幸来我们韩城一趟,千万不要忘了一饱羊肉糊卜的口福!
  韩城小吃--馄饨
  “馄饨”(音hun 2,tun0),含有“团圆美满”之意。是韩城人过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祝寿、孩子满月等场合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的待客饭。
  韩城人非常地爱吃馄饨,可以说,韩城人是吃着馄饨长大的。
  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大概一百斤面粉,能够包3-5万个这样的小馄饨。做工细致,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馄饨的制作较为繁杂,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馄饨,或邀请邻居帮忙,抽出一天时间捏馄饨。
  一般需要:
  白萝卜做馅(洗净--切丝--滚水中除去暴味--捞出后挤干水分--剁碎成馅--调之以十三香、盐拌匀--待用)
  面粉(清水和面,稍软,用擀好后,切成2-3厘米正方小块)
  捏时整齐摆放在篦子上,上笼屉蒸,大概30-40分钟即熟。
  然后从篦子上剥落,晾干后存放。

 

羊肉饸饹

 

羊肉饸饹起源于唐代,韩城山区除了产羊,还产荞麦。因为荞麦适宜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对耕作要求也比较粗放,以前地多人少的山区,在一些坡地上撒种些荞麦,也不失为广种薄收的良策。有了羊肉,又产荞麦,羊肉饸饹便顺理成章的发展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羊肉饸饹的做法,最关键的是两道工序,一是制做羊肉臊子和羊油辣子,二是压饸饹。
      羊肉臊子,韩城人称之为“拦臊子”,拦, 是陕西话中菜肴的一种加工工艺,与“炒”有别,做法是将羊肉切成八分见方的片,先用武火炒,后加入特制的面酱和十全调料,再用文火慢煮;主要调料羊油辣子实际是老陕油泼辣子的做法类似,把菜油换成了羊油,将辣椒面放入烧热的羊油中,然后置入盆中冷却即可。羊油辣子制做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羊肉饸饹好吃不好吃的重要因素。
      饸饹的制做最好是现吃现压,老吃客都知道一定要点“新面饸饹”,这个新面不是指新产的荞麦做的饸饹,而是指刚压制出来的,因为刚压出来的口感特别劲道,吃起来细长绵软爽口,为了增加筋度,韩城人在荞麦面中还要加入一样特色成分——一定比例的沙蒿面,沙蒿粗脂肪含量较高,纤维量中等,所以韩城饸饹与其他地方的饸饹颜色、口味有明显不同。
      羊肉饸饹店家或摊子通常支两口锅,一锅热水,一锅烩羊肉臊子汤。将在冷水中涮去粘汁的鲜饸饹在热水锅中汆一下回热,放入大碗里,再浇上另一口锅里的热臊子汤,调上香醋,放点咸韭菜段、葱花,就可以享用了。
      羊肉饸饹细长绵软,臊子酥烂浓醇,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香中透鲜味美,油香爽口不腻,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荞麦性凉,羊肉和辣子性热,热凉互克互补,阴阳平衡,在享了口福的同时又有养生的功效,所以羊肉饸饹馆在韩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风味小吃头牌。

 

 

韩城羊肉糊卜

青花细瓷的大老碗,红油红油的热糊卜。

  羊肉糊卜是韩城一大特色饮食,操作工序实在麻烦。上等的农家自磨面和的不软不硬,手擀成圆形的面片后,再切成鼠标垫那么大小,放到油光的铁烙饼锅上,缓缓的火候,烙到六七分熟的时候取下来,然后,象切面条一样,切成韭叶那么宽,糊卜的手工制作就算完成了。

  搭上油锅,倒上菜油,放上熟羊肉片,肥瘦皆宜,接着放上上好的辣椒粉(色泽质量都很好),花椒粉(韩城产的),盐巴,切好的葱花,蒜片,香菜,稍搅拌,立即就浇上陈年老醋,随即倒上足人数的开水,等到锅里翻起红浪,就可以放入切好的糊卜,2、3分钟一锅红油红油的泛着浓郁肉香而不惺的羊肉糊卜就这么做成了!

 

 

韩城馄饨

 

 在韩城当地,臊子馄饨是招待贵客的名吃。逢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过寿、乔迁、接待贵客等的第一顿饭必须是馄饨。如同坐佛般的粒粒小馄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韩城妇女心灵手巧,捏馄饨更是精工细作。每到逢年过节、婚嫁前夕,对门隔壁便早早招呼,相互帮忙,大姑娘小媳妇们围在一起,擀的擀,包的包,东家长西家短,你家的婆婆我家丈夫她家的孩子,戏谑打趣,嬉笑逗乐,不长时间案板上小小馄饨堆积如山,说不定又在说笑中成就了几对姻缘。   据说,如此精致小巧的馄饨,50公斤面粉能够捏出3—5万个。小馄饨捏好后,先上屉蒸熟,然后倒在大篦子上抖散、晾凉,这样久放不坏,甚至能保存一个冬天。吃的时候再放进沸水中回软,浇上精心制作的臊子,一碗象征着喜庆吉祥的馄饨便摆在了亲朋好友和贵客的面前。
      原韩城文化局局长程宝山介绍说:馄饨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一种面食,在韩城的民俗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在喜庆的场合、祝愿性的活动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韩城馄饨做工非常精细,因食用场合不同,而形状略有差异,名称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但都表达了和和美美的意思。比如说青年男女在订婚的时候,姑娘要给小伙子送狮子馄饨,希望自己的丈夫英武雄壮;小伙子则要给姑娘送鱼馄饨,祈盼妻子温柔似水。最隆重的要算丈母娘给新女婿吃的过桥馄饨了,寓意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馄饨馅一定为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又叫“莱菔”,既谐音女儿的丈夫来临,又包含着家中福气到来的含义。而“莱菔子”则寄托着他年能够降临一个幸福的孩子的期盼。
      唱过情歌唱喜歌。美味的馄饨往往在男女结婚那天还被派上另一个用场——成了娘家人闹新郎的道具。前来迎亲的新郎倌在八仙桌坐定之后,女方的亲朋盛情款待,赶紧端上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但是其中一碗却暗藏“玄机”,那是专门给新郎倌定做的加有“作料”的馄饨。不明就里的新郎倌连忙接住,吃上一口,顿时被咸得或辣得龇牙咧嘴(原来女方的厨师在汤里加倍地放了盐或胡椒粉)。这时,娘家人就会明知故问:“怎么?丈母娘的馄饨不好吃吗?”新郎会赔着笑脸说:“好吃好吃。”然后硬着头皮继续吃。当然,有经验的伴郎此时就会夺过新郎倌的那碗馄饨替他过关,佯装着说什么——新郎倌这碗馄饨里的肉怎么比我们碗里的多啊,我们这么辛苦地陪他来迎亲干脆换给我吃吧……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然后象征性地吃上几口。这样一来,娘家人就会适可而止:算了算了,别吃了,赶快给新郎倌另换一碗吧……于是,在欢声笑语中,喜气洋洋的新郎倌带着大家的美好祝福,吃下了这碗终生难忘的幸福馄饨。  细细体味着韩城馄饨的真谛,耳边不禁又回响起程宝山随口念出的那段优美的歌谣:  
    清水水,和白面,  
    一擀擀下多半案。  
    左折右折刀儿切,  
    面片变成莲花瓣。  
    你捏一,我捏三,  
    捏的蝴蝶有万千。  
    排成行,列成队,  
    眼看翅膀还在扇。  
    …… 

 

 

 

韩城芝麻烧饼

 

韩城风味芝麻烧饼,美味可口,闻名关中。饼呈圆形,主要用料是白面、食油、芝麻、调料。做法精细,先将和好的白面拉成扁状长条,再垫入食油和调料,然后卷好压圆,在圆心压上芝麻,成形后放入特置的铁鏊上油烙,然后置于鏊下的焦炭火旁烘烤即成。芝麻烧饼层层多,色泽黄,酥脆可口,人们尤喜伴食热凉郱。 
      陕西人将烧饼叫馍(摸),说一个西安导游常说的笑话:中午该吃饭了,大家是要水饺还是馍,听不懂陕西话的还以为"是要睡觉还是摸."哈哈闹笑话了吧.
      西北人很喜欢吃面食,馍的品种千变万化,除了肉夹馍专用的外脆里软白吉馍之外,泡馍的馍也是专用的,因为泡馍非泡,而是“煮”,非此,馍怎能吸取羊肉鲜汤的精华,还能不散不糊,柔韧可口,羊肉汤还要保持清爽。
      馍用上好的白面,加酵母,水(少),反复多次合成面团(很重要),(因为不会做,只能大概说说),微微醒一会,(醒这个术语我非常喜欢,好像让面粉宝宝跟睡美人一样)跟水完全的融合。但是并不要面团发酵。成为死面馍。然后放到饼裆里面烤熟,外面有一层白白的,有时候有点焦的面皮,里面是一层层、散发着麦面特有的清香的芯。可是记着了,实际上泡馍用的馍算是生的,不能吃,应该会消化不良。常见外地人将吃不掉的馍包起来说是晚上回去吃。我们都会好言相劝,不煮是不能吃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是我家乡的美食   我经常魂牵梦绕啊  呵呵

 

 

 



  

"但是从来不放猪肉,韩城人大多是做羊肉糊卜的。"
一看就不是韩城人谁给你说糊卜没猪肉!!!!不是韩城人就不要误导别人!!!
还有羊肉饸络用荞麦面做的,羊肉泡馍同水盘羊肉还是有区别的,
芝麻烧饼,油酥馍多着呢有机会一定要尝尝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