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5-04 04:2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联系个人
像“我觉得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这个一样

问题解答:

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库”。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关键。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一百六十余件。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坟>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迅逝世前两天所写的未完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手稿,告诉我们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笔战斗和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展厅中还展出了鲁迅发表第一篇文章《斯巴达之魂》的《浙江潮》,发表《孔乙己》的《新青年》杂志、刊有鲁迅致中共中央信件部分内容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等珍贵报刊。鲁迅的一些遗物、实物、照片也弥足珍贵。照片有鲁迅在日本时拍摄的,鲁迅与宋庆龄、肖伯纳的合影,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合影等。遗物有鲁迅喜用的金不换毛笔和文房四宝、先生穿过的毛衣、长衫,用过的油灯、烛台、怀表、辞典、老花眼镜,参加杨铨追悼会时用的雨伞,阅读过的马克思著作《史的唯物论》等。这一切都是鲁迅光辉人生的历史佐证。

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影视、声光电控制等高新科技手段,给人强烈而全新的感受。如展厅中《阿Q正传》的场景、三味书屋的活动模型、《野草》MTV、电影《阿Q正传》、越剧《祥林嫂》、《鲁迅在东京》等的放映,鲁迅逝世前十天与青年版画家围坐交谈的蜡像等,都紧紧地吸引住了我的眼光。特别是最后放映的鲁迅逝世时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电影资料片《民魂永在》,再现了当年上海市民万人空巷的鲁迅先生送葬的悲壮场景,更有一种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在大厅和序厅外还设置有数台电脑触摸屏,参观者还可以点击检索有关鲁迅的各方面的资料。

离开鲁迅纪念馆后,我又到公园里的鲁迅墓和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去凭吊、瞻仰了一番。如今这附近一带已经成了鲁迅的世界。在鲁迅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不禁跳跃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这里分明仍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我怀着崇敬与怀恋走进了红色纪
念地鲁迅纪念馆。
五四运动前后,
鲁迅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
的前列,
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
进步的文艺工作者,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坚持韧
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
是民族的复兴不朽的诗篇。

走进纪念馆的大堂,
相比外面的寒冷,
似乎在温暖中更是神圣的,
面对着鲁迅先生的铜象,
我更是感触至深;
同时也十分地迫切走进这
充满书香的殿堂。

从大厅沿台阶缓缓登上,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幅巨大的雕像,最
吸引我注意的是右侧最后展厅的显露处,
全部是鲁迅先生的著作堆积
成的“城墙”
,解说员告诉我们那全是鲁迅先生的著作和他翻译过来
的著作,被命名为“书廊”
。数目之多令我相当的震撼,这不只是一
本本简单的书,
这是用汗水与青春筑成的一堵墙。
是鲁迅先生毕生精
力的精石。鲁迅先生走的早了,但他的精神是活生生的,能够抚摩,
也能看得到,那就是《朝花夕拾》

《野草》

《呐喊》„„这一部部世
纪之作。
当我看到他的著作被译成一本本外国文字时,
我无比地为自
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也无比为中国拥有鲁迅而自豪。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从头开始参观,那许许多多的著作是鲁迅
斗争的见证,笔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生死用笔同反动派做斗争。他
的笔锋利无比,
写下的一篇篇尖锐的文章就是对反动思想铿锵有力的
碰击。
那一个个人物塑像都是鲁迅和蔼可亲的写照,
从他的眼睛他的
神情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在深深的思考,
为民众觉悟而思考,
为民族
革命道路而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

“怎样拯救国人的思想,
让昏睡的民众觉醒”

他忧中华之忧。
在我认为鲁迅先生不是老死的,
也不是病死的,
他是思考过度操劳而死,
在他的心里装着的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
那一句句发人深思意义重大的警句——

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
漓的鲜血”
...
是他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和希望国人觉悟的深刻教导。
一路的参观让我仍记忆忧心的是那一位位蜡象人,
那是如此的栩栩如
生,
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真正的活在了世人的心中!
如果说一张照片
能反映一个人光辉的形象,
那当你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老人在你面前
时,
一种真正的伟大显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我们
走到那个半身石膏像面前,让我更感到真实,解说员告诉我们,那是
整个纪念馆最宝贵的文物,
因为在鲁迅先生逝世后,
为了让鲁迅永远
留在人间让他活在我们周围,
所以取下了他的几根胡须和眉毛粘在了
塑像上,供后人怀念!这还一度受到了鲁迅女儿的反对
,
她认为父亲
一生为国为人民操劳而死,
在他死后我们不应该再取下他的胡须和眉
毛。是的,这着实有点残忍,也令我忧心忡忡,我们想他老人家安心
走好可又想深切缅怀他。
听到这些我不由的肃然起敬,
鲁迅没有远去,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观过鲁迅公园,我思绪万千,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
解和更崇高的敬意。
我深深的奠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因为他曾用笔
杆视做最坚韧的刀枪。
我深深的怀念这位伟大的民族作家,
因为他曾
弃医从文,为民族的复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鲁迅
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宝库,他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
思想史上不亚于古代的经,
可以说是近代文化史上的经书。
说它是宝
库,可以说鲁迅所处的时代脉搏、面貌都在他的作品里体现了。他本
身就是一部那个时代的历史。
同时,
鲁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时
时代精神结合的最好典型。
在那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鲁迅在二者的结
合上,
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峰。
他对人民,
对民族,
对国家,
对世界,
他的理念,它的信心,它的奋斗,它的牺牲,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中
华民族子孙代代相传。

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