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12 06:3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求:越详细越好!急用!

问题解答:

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基础在于家庭环境育人氛围的不尽如人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在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第一步也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有很多用心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都有一些精密的计划,一些孩子的成功也都和家庭的教养密不可分。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父母从小就为他量身定夺,排出了周全的学习培养计划;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的父母更是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懈怠,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习惯……

有人作过统计,美国平均5个法官家庭培养出了3个法官,而2000个矿工家庭只培养出5个法官。现在,常常听一些家长说,“我这一辈子已经见底了,孩子要培养好”——话是不错的,可是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有效的行动,如果只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有钱花、会花钱,成绩也过得去就行了,那就麻烦了。因为孩子是个有思想的、生长中的个体,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情况下,孩子的精神状态、人格操守乃至文化品位都需要关心,特别是孩子有时碰到的内心苦闷、压抑、焦虑等需要发泄和交流的情况,如果家长不沟通、不体贴、不入理,那么孩子的首选就是“上网”。所以,青少年上网乃至“网瘾”,与家庭良好氛围营造和家长良好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不够到位有关。

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关键在于学校 “以不变应万变”的僵化、陈旧、机械等不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有关。青少年喜爱运动,可为了保险,校方在课间一般不允许去操场,孩子们就像笼子的鸟张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青少年喜爱用自己的语汇写作文,可是老师说,那不符合标准,于是为了分数,最富有想象力的情感露珠化为了能和分数对话的八股格式;青少年已经知道社会世俗的一二,可为了坚持正面教育,老师还是用了分贝比常数更高的值“强化宣传”而不是“循循善诱 ”了本来可以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道理;青少年应该有自己发言、做事和尝试发挥能动性的权利,可除了少数学校有学生课余兴趣小组活动外,大多数学校和学生没有这个平台。

于是,在网上的发言如鱼得水;在网上的事情不管虚拟还是现实总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发挥能动性的战车虽然驰骋在电子屏幕,可数码显示的速度与自己心理需要的强度正好成正比例的遥相呼应……所以,青少年上网乃至“网瘾”,与学校没有和学生认知提高、心理发展、思维多元、价值时尚这个现状相匹配有关。

青少年“网瘾”症结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教育的缺乏系统、全面和配套的教育体系有关。前些年有日本《聪明的一休》,这些年有西方的《哈利波特》外加“韩流”袭击……那么我们要问:“我们自己的一休在哪里?”“孩子崇拜的《中国哈利波特》又在哪里?”“网瘾”勾引着青少年和青少年染上“网瘾”,并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一家一户、一校一地的部门和区域性的现象。随着战争年代的久远,“英雄小八路”和“红色儿童团”故事所宣传的革命传统思想必须与时俱进,用适应现在青少年心理和认识特点的形式加以弘扬。

比如,如何把比较严肃的话题化作青少年能够接受的题材“润物细无声”;如何把比较时尚娱乐的题材化作青少年也能够接受的话题“低头思故乡”;如何把教师、校方一言堂的“单一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改变为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校方“互动式”、“对应式”、“交融式”的方法;如何把那么多名目繁多的“考级”废除、让学生不是为考而学、为考而练、为考而活——这些都是值得和需要思考甚至改革的内容。有许多作家都是儿童时代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推荐而从此走上了专业成才的道路;有许多科学家都是学生时代的发明兴趣经常被老师由不自觉引向自觉而从此迈出了扎实坚强的步伐,更有许多有所作为、成大器者都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金点子,一次付出代价却能为主导意识接受的冒险尝试,一遍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水到渠成的“能量”和“流量”循环,和社会有机的土壤、宽容的氛围以及催人奋起的机制体制产生碰撞的火花,酿发了思想和科学领域的“一回蜕变”、“一次地震”、“一个革命”!

生活之树常青。实践的“书本”会让我们在包括青少年教育在内的思想工作中找到“症结”、发现规律,从而变得聪明起来。只要我们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一切有责任的仁人志士,都把青少年教育当作国家发展未来兴衰的头等大事来看、来抓、来落实,那么,各种有效和有趣并适合青少年活动和成长的观念、认识和方法、载体都会应运而生,青少年“网瘾”之类的难题就会消解,青少年和谐的身心生长环境也会到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参考资料:http://info.teltor.com/info/newslist.php?id=122911&d=news&p=ns_&i=81&c=50&u=news&pg=0&m=n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网瘾也像毒瘾。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多巴胺”,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毒品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提高人体“多巴胺”的分泌,破坏人体平衡系统。网络也是通过消耗“多巴胺”,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表现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有关网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包括: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恶心,燥热出汗,失眠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8年时间治疗“问题少年”5000余人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