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池州旅游产业相关具体措施

发布时间:2024-05-20 07:5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今年以来,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可谓是“好戏连台”:4月16日,池州市人民政府与正大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池州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整体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合作成立池州市财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并将分两期投资共同开发平天湖风景区;7月16日,安徽省政府在黄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池州将与示范区内其它五市一县携手加快推进皖南地区的旅游国际化进程,把皖南地区真正建设成为安徽的旅游龙头,华东的旅游中心,中国的旅游名牌,世界的一流旅游目的地。

  其实,这一幕幕上演的“大戏”不过是蓬勃发展的池州旅游业的一个片段。今年以来,虽然池州旅游市场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组织有方,应对及时,措施有力,旅游经济实现“逆势飘红”。1至6月份,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6.8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9818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14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高层推动 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池州境内,名山胜水不计其数,众多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独具风格。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与黄山、太平湖等众多景区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皖南旅游经济圈。但在撤地建市前,池州旅游业发展步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产业发展优势。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包括池州在内的大皖南国际旅游区的发展十分关心,及时作出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的重要决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到池州考察,对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池州旅游经济发展寄予厚望,明确提出要“把九华山建设成世界级旅游胜地、国际性佛教道场,把池州打造成为皖江首选、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坚定了池州人民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开发和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推进池州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2001年,在安徽省政府编制的“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后,我市于2002年10月聘请同济大学编制《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4年初通过评审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修改稿)》先后完成,花台景区、牯牛降生态旅游、秋浦河景区、大王洞等各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也先后通过评审。2007年,我市制定了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和2007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十一五”末,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力争达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实现旅游收入对GTP的贡献率在25%以上。从总体规划到振兴规划再到年度行动计划,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任务分解越来越细化,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越来越完善,池州旅游业正一步一个脚印,以坚实的发展步伐朝着旅游强市目标迈进。

  剪杂除芜 “龙头”焕发勃勃生机

  池州景区景点犹如群星闪烁,而九华山就是最耀眼的“月亮”。如果说一个个景点就像一枚枚棋子,那么九华山正成为运筹帷幄的棋手;如果说一个个景点是龙身,那么九华山就是池州旅游当之无愧的龙头。

  1979年,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九华山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从而拉开了九华山旅游发展的帷幕。随着30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景区内擅自修建房屋现象变得突出,“莲花佛国”的清静逐渐被无序的市场喧闹所淹没,过度地开发已让九华山这个全市旅游业的“龙头”不堪重负。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在山下开发建设柯村新区,并对山上九华山单位进行搬迁,对建筑进行拆迁:首先搬迁山上的管理机构,接着是职工,最后是居民、驻山单位和接待服务设施。目前,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公检法、财政、城建、税务、工商、金融等管理机构已全部下迁到山下柯村。同时根据规划,先后拆除芙蓉庄、祗园城两个集中个体经营的市场、百岁宫至肉身宝殿沿线、凤凰松至天台沿线摊点、商棚,结合接客市场的全面规范,致使核心景区的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使景区行业布局趋于合理。今年,九华山在总结前几年拆迁整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山上拆迁整治工作力度。肉身殿北大门地段是九华街的核心地段,但该地段建筑拥挤不堪,影响景观效果。今年7月,九华山正式启动肉身殿北大门地段环境整治,到目前为止,该地段房屋基本拆除完毕,不久这里将建设一座广场。

  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让九华山这个全市旅游发展的“龙头”剪杂除芜,强身健体,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九华山进入首批国家级5A风景区行列,并荣获中国十大“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项殊荣。2009年3月,九华山风景区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今年,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九华山旅游经济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上半年,九华山累计接待游客172.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1%和12.65%。

  共打“九华”牌,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如火如荼

  池州境内,名山胜水不计其数,以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蓬莱仙洞等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景观,特色浓郁,品位较高;以莲花佛国、杏花村、秋浦仙境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独具风格。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市。

  但是由于交通限制,这些资源在以前并没有给池州带来多少好处。随着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安景高速、铜九铁路及沿江城际铁路完工或开工建设,九华山旅游机场、池州长江大桥筹建,池州的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发展旅游正当其时。近几年来,个体、外资、联户、国企等各类资本蜂拥而至,在池州大地形成了旅游资源大开发热潮和全社会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大旅游的氛围。

  2008年,东至县香隅镇农民汪实华瞄准了大景高速开通后带来的市场机遇,在火车站站前区选择了上千亩荒山、渔场,将前些年做生意赚的钱全部投入其中,建设了一个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禽类水产养殖、生态园林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度假村———清水湖畔,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开业。

  汪实华的清水湖畔仅是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匈牙利籍华人詹晓荣慕名池州杏花村古迹胜地,在城西复建杏花村;浙商苏文明、牟国量在城东开发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九华山管委会与安徽省投资公司、嘉润集团签署协议,分阶段对环九华山风景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投资;东至县通过招商引资由南京梅花饮料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仙寓山·南溪古寨旅游区已成为该县又一热点。

  做大旅游业,需要有一个品牌作为切入点,而作为池州旅游业“龙头”的九华山,无疑是各县区发展旅游业需借助的一张“王牌”。青阳县主动与九华山核心景区对接,突出佛教文化、生态风光、人文景观等特色,对县内景区进行了开发包装,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同时,以打造皖南重要旅游接待基地为目标,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近两年来,青阳县共实施市政建设项目40余个,目前城区面积已经扩至6.5平方公里,较5年前扩大了一倍;贵池区按照“立足主城区,对接九华山,发展城乡游”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旅游产品建设为中心,景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九华天池、石门高、杏花村二期、秀山门博物馆二期、华丽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五大旅游产品建设快速推进,除石门高景区外,其他四大景区年内有望实现对外开放。九华山旅游集团还实施“走出去”战略,收购贵池区秋浦胜境景区,对景区实行控股经营。九华山还就势联合了周边一些景区的旅游资源,打通景区间旅游通道,串点连线,使过去分散的力量强强联手,形成整体优势,逐步改变九华山“佛强景弱”、“山强水弱”现状。

  目前,池州市旅游项目列入全市“583”重点工程的共42个,总投资86亿元,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3个,总投资5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九华山风景区大铜像工程、花台索道,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杏花村文化园、九华天池、九华河旅游观光带、秀山门博物馆二期工程等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九华山中心大酒店、大王洞索道已建成运营,龙溪山庄、平天湖明珠大酒店等6个高级酒店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