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汶川大地震遗址游引发了什么后果?

发布时间:2024-05-14 10:1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还站在大地震余震不断的废墟上,眼望着四川名胜古迹的一地瓦砾,坚强的人们就陷入了沉思,开始构想重建,构想未来……

舒明武、蔡建华、周游,三个职业创意策划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不清关注汶川地震灾区的人,在大地震仅仅过去了四天,他们就热情地
开始着手设计、描绘一份“建汶川大地震遗址旅游公园”的蓝图。

他们写着:一个大胆的创意构想浮上我们的脑海:保留和利用一部分最具典型性的大地震灾难现场景象,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全景(真实与缩微相结合)再现型的“汶川大地震遗址旅游公园(或纪念公园)”,让成千上万来自海内域外的游人,在此追悼地震死难者、见识和体验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回忆那上下同心、举国一致的抗震救灾的不眠之日夜,向那些奋不顾身的救灾勇士们表示敬意,获得丰富的真实的生动的地震知识教育……

下述的,是这份“蓝图”的部分内容———

原貌再现的灾难标本

“一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往往要留下一些相当典型的地震遗迹,包括建筑物震害和自然景观变动遗迹,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在重建家园时应有选择地予以保留”(摘自《震后重建要注意哪些主要问题?》)。一般地震尚可如此,汶川大地震更能如此。

目前,最需要超前思考的是,在直接的现场人员救援工作完成后,在彻底确认没有死难者在废墟下面以后,如果可能或允许的话,汶川县受灾最重的震中某镇(部分)最典型的受灾场景不要再动或再大动,争取原样保留,作为大地震遗址公园的核心区。

它是活生生的大地震灾难标本,它不需要任何人为的装饰,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员的解说,它自己会说话———会告诉所有的参观者,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再立一块黑色的牌子,上书:2008、5、12、14、28

再在周边广大的受灾区域内,选择性地保留一些不影响交通和人们生活的典型灾难场景———包括房屋倒塌、桥梁断折、公路开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陷、山崩等,通过这些幅射区与核心区的配合,让人们对大地震有更全面而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也让旅游的区域更广,价值更大。

汶川灾难缩微式全景

汶川大地震灾难,真接影响区域数万平方公里,人员2000多万,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及海外部分国家,堪称“新中国第一地震灾难”、“世界罕见地震灾难”,可以以真实的地形地貌雕塑图为平台,真实地再现汶川灾难缩微式的全景立体画面,让人们再次感到视觉和心灵活的震撼。

它与核心区的实景相辅相成,互为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汶川大地震灾难全息展示系统,具有强大的旅游观光与体验之吸引力。

大地震遇难者悼念墙

这面庄重肃穆的墙,可建在核心区的门口。

墙上只有一个个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的名单,不要任何多余的语言。没有姓名的可单列立一面墙,注明死亡、失踪的总人数。

救灾过程中的死者也可以在此另列一面墙。

本地人及各方游人来到这里,可在此默哀、上香、点烛、献花、留言等,表示自己沉重的哀思。

抗震救灾纪念馆

灾难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在那艰苦卓绝、英勇无畏、永远生难忘的抗灾救灾的日日夜夜里,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包括海外侨胞及外国友人),在此创造了不知多少气贯长虹的英雄事迹。这一切,都将在此馆中得到充分的完整的表现,爱国主义光耀千秋,民族精神永励后人。

纪念馆中,应该有汶川大地震及抗震救灾的文字展示、数据展示、实物展示、图片影像展示、三维动态型实景艺术表现等等内容。

还应该有一座超大型的“抗震救灾英雄群体”雕像(及油画),一批反映抗震救灾中最感人场景的艺术雕塑。等等

游客好少

你得问问胡锦涛去,我不太清楚

额度都很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