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与张治中的的区别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4-05-12 18:3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爱国志士来!QQ252394416

问题解答:

区别一:

张自忠,山东省临清人。

张治中,安徽省巢县人。 

区别二:

张自忠,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

张治中,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区别三:

张自忠,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张治中,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区别四:

张自忠,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治中,被称为“和平将军”,1969年在北京病逝。

扩展资料

人们对张自忠的评价:

1、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当日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2、周恩来对张自忠的评价是:“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3、李先念对张自忠的评价是:“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4、胡锦涛对张自忠的评价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对张治中的评价:

1、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时称:“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2、毛泽东称张治中“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3、邓颖超评价张治中:“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4、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治中

百度百科-张自忠

张自忠与张治中的的区别:

1、“张自忠”与"张治中"后世评价不同:

“张自忠”更侧重于实战上战场,后世评价为抗日将军。

“张治中”更侧重于教育培养人才,后世评价为和平将军。

2、“张自忠”与"张治中"社会背景不同:

“张自忠”长年跟随冯玉祥将军,以长于带兵而著称,由于训练严格,铁面无私,人送绰号"张扒皮"。张自忠身先士卒,带兵有方,他的部队考试成绩常为军中第一。1928年他带的25师被誉为西北军的"模范师"。

“张治中”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3、“张自忠”与"张治中"社会贡献不同:

“张自忠”1940年4月,日军向湖北进犯,这时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主力由宜城北上,过汉水截击日军。与日军遭遇后血战九昼夜,追击时不慎陷入敌人包围之中。5月16日,张自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张自忠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壮烈牺牲,随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阵亡。11月16日,其灵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张治中"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毅然同国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后,张治中出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扩展资料:

(1)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自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治中



1、职业不同

张治中:政治家,军事家

张自忠: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2、军衔不同

张治中:二级上将

张自忠: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

3、成就不同

张治中:被称为“和平将军”,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

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二人的成就贡献:

张治中:

1、政治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2、军事

1925-1926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1945年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张自忠:

1、血战临沂

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粉碎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2、随枣会战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月10日,张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

3、冬季攻势

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月12日,张自忠率三十八师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于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战线,2月14日发起反攻。此次战争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治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张治中和张自忠,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不同寻常的两个人物,一位是和平将军,一位是抗日名将。他们不仅姓氏相同,名字相近,而且都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为国捐躯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都带兵打过仗,都担任过军校校长,都有出任国民政府省主席等从政经历,都坚决主张联共抗日,都参加过抗日战争。

  身世投军皆不同,二将战场曾兵戎
  张治中,字文白,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安徽巢县洪家疃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兄弟四人,排行老大。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一个官府家庭,兄弟姐妹七人,排行老五。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正为生计奔波的张治中到上海报名参加学生军。此时,家境较好的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洪流。1916年张治中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张自忠毅然投笔从戎,到北洋陆军当兵。两年后张治中毕业分配到北洋陆军见习,张自忠则投奔到张治中老乡--冯玉祥麾下。随后两人分别在蒋介石和冯玉祥的部队崭露头角,一路扶摇直上。数年后,张治中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自忠则成了冯玉祥的一名猛将。
  1930年初,蒋介石借裁军整编之机,扩充嫡系,不断招兵买马,而对非嫡系部队大力裁减、克扣军饷,削弱其实力。这种做法引起了冯、阎、桂各派的强烈不满。他们于是组成反蒋联军,武力倒蒋,拉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因为张治中属中央军,张自忠是西北军,结果鬼使神差,这两位将军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军阀开战时,张治中刚从教育长御任,任中央军教导2师师长,张自忠任西北军第6师师长。教导2师是蒋介石聘请德国军事顾问精心训练出来的"近卫师",编制整齐,拥有当时中国军队最先进的装备。第6师在张自忠的带领下,训练有素,战斗力居西北军之首。5月中旬,张治中按蒋介石"讨逆"命令率教导2师沿津浦路北上,张自忠则根据冯玉祥旨意率第6师南下。
  6月中旬,两支精锐之旅在河南陈留、泰康一带相遇,随即展开激烈的对攻战。张自忠针对对手装备精良的特点,指挥第6师突然猛烈的攻击,与教导2师展开近战,发挥刺刀、手榴弹的威力,使对方重兵器无法发挥作用。经反复拼杀,多次击退张治中师的进攻。作战中,张自忠勇猛果断,指挥若定。参谋长张克侠说:"其决心坚强,临危振奋。每当情况急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怡然。"蒋军其他各部也因不善白刃格斗,伤亡惨重,纷纷溃退,张治中奉命担任掩护。张自忠指挥第6师乘胜追杀,再歼其一部,教导2师元气大伤。
  虽然张自忠大败张治中,但各路诸侯心怀异志,反蒋联军最终败北,西北军将领纷纷投靠蒋介石,张自忠也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当他听说冯玉祥已北渡,即带领第6师渡河北上。就在这时,蒋介石派飞机给他空投委任状,任命他为第23路军总指挥,张自忠坚决拒绝。他对部下说:"我们做军人的,很要紧的就是忠诚。现在西北军失败了,很多人背叛了冯先生,但我张自忠不会这样做。"第六师随即渡河北上,进入蒋军尚未控制的山西省。
  1931年1月16日,西北军残部正式编成东北边防军第3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接受宋哲元的邀请,出任38师师长。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第3军改番号为第29军,张自忠才被蒋介石收编。
  和平将军善治学,抗日名将喜带兵
  张治中和张自忠都带兵打过仗,也办过教育,均有称道的军旅生涯。然而对张治中来说,办教育比带兵更具有吸引力。张自治则刚好相反,尽管他也曾担任过军官学校校长,但他喜欢带兵,长于带兵,在抗战中多次重创日军,成为妇孺皆知的抗日名将、"活关公"。
  1923年,张治中到桂军军官学校任大队长,负责训练和教育。虽然是第一次在军校工作,但几个月下来,学员就训得军容整齐,精神抖擞,令桂军军官刮目相看。蒋介石当时正任黄埔军校校长,从同学口中得知张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决定挖他到黄埔来。1924年12月,张治中被蒋介石调到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代理总队长。他一进黄埔就时来运转,当时一般的人进黄埔能定上尉就很不错了,而张治中却定为上校,足见蒋介石对他的器重,随后半年他从蒋介石这位校长手中接过的要职达8个之多,一时间成了黄埔军校最令人眼红的人。
  1927年张治中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从1928年秋到1937年春整整十年间,张治中一直担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期间虽五次带兵上战场,却一次也没有同共产党交手,每次任务完成就回校。有人称赞说:"这真不愧是模范军人,打仗的时候就'得令',打完了仗就'交令',假使中国军人都如此,那还有什么问题。"任教育长的十年中,张治中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与张治中办教育的辉煌经历相比,张自忠办学经历逊色得多。他只在1927年担任过一年的西北军官学校校长。任校长期间,他聘请优秀教员讲授战史、战略战术知识,培养了许多干部。较之办学,张自忠带兵打仗更富有传奇色彩。
  张自忠长年跟随冯玉祥将军,深受其影响,以长于带兵而著称。北伐战争期间,他不曾率兵上前张,主要是训练部队。在精神激励上,张自忠注重教育官兵了解中国受侵略的历史,增强爱国之心。在军事训练上,他注重耐苦精神和意志的锻炼,以及体力和技术的提高,训练时特别强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三伏盛夏,官兵每天要着内外两层衣裤,衣冠整齐地在酷暑中操练4个小时;三九寒冬,官兵却只穿夏天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操练,而且张自忠亲自带领部队赤足行军,往返数十里。如果部下有人违反军纪,他就毫不留情,高声斥骂,予以严惩。由于训练严格,铁面无私,人送绰号"张扒皮"。尽管如此,张自忠严于律己,生活中对部下极为爱护。平时他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大锅饭,推一样的光头,并且一样参加劳动,深得部属爱戴,在士兵中威望颇高。甚至西北军有些部队纪律松弛、难以调理时,张自忠就被临时调动整饬,只要听说张自忠到了,部队面貌立马好转。由于张自忠身先士卒,带兵有方,他的部队考试成绩常为军中第一。1920年他任学兵连长时,连队就被评为"模范连";1928年他带的25师被誉为西北军的"模范师"。
  张自忠前线阵亡 张治中亲写唁电
  被蒋介石收编后,张自忠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任29军前敌总指挥,在喜峰口一带大挫日军。1935年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开始了历时两年的从政生涯。次年5月,张自忠任天津市长,7月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天津沦陷以后,张自忠潜回南京,回到军队。这时,张治中也交出了中央军校教育长的职务,初涉政坛,出任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
  1937年11月,张自忠任59军军长。次年年初他率部在临沂茶叶山与日军血战八昼夜之久,大败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4月任27军团军团长兼59军军长,参加武汉保卫战,阻击日军12天之久;10月出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加陆军上将衔。1939年随枣会战,他两次亲率部队截击日军。这段时间是张自忠将军的黄金时刻,他屡次重创日军,威名远扬,以至许多军校毕业生宁愿到他麾下当一名排长也不愿到一般部队去当连长。
  在张自忠转战南北之际,张治中干了两年的湖南省主席后也回到军中,就任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执掌蒋介石的军事处置大权。在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张治中小心翼翼,从来不敢离开半步,特别是战事紧张时他时刻保持在位,以防意外发生,张自忠殉国后张治中代蒋亲写唁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940年4月,日军向湖北进犯,这时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不必亲自出征,但张自忠不顾众人劝阻,亲率主力由宜城北上,过汉水截击日军。与日军遭遇后血战九昼夜,追击时不慎陷入敌人包围之中。5月16日,张自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张自忠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壮烈牺牲,随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阵亡。
  张自忠牺牲后,前线电话旋即打到侍从室,刚好是张治中接的电话。闻此噩耗,张治中一下呆了!因张自忠是集团军总司令,他的阵亡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使军心动摇。为争取时间,他立即代蒋介石写了一个电报,以稳军心。
  "闯副总司令仰之兄:#密。顷悉荩忱总司令亲临前线督战,壮烈阵亡,噩耗传来,痛悼万分!顾荩枕忠贞英勇,牺牲成仁,本其素志,光荣一死,炳耀千秋!惟在此抗中途,将星忽殒,使国家遽失长城,损失过大,其何以堪?此中追念素所信赖爱护之袍泽,不禁悲痛无己者也!……"
  慰问电文写好后,张治中立即把它送给蒋介石。蒋介石看了看电文,略作修改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发了出去。因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军衔最高的指挥官,国民党十分重视对后事的处理。直到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才在七七事变的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公布了张自忠壮烈殉国的消息。11月16日,其灵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两将军力主联共,毛泽东高度称赞
  国难当头,张治中和张自忠都坚决主张"联共抗日",且都与日军交过手。虽然他们参加过军阀混战,但是却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这在国民党将领中极为罕见,实属难能可贵。
  张自忠殉国后,延安《新中华报》于8月6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高度评价他的抗战功勋。1940年8月15日下午,延安为张自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拨出专款对张自忠在四川、湖北的衣冠冢重新修缮。1982年4月16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向其家人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张治中将军则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人称"和平将军"。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其思想左倾,言论激烈,以致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初入黄埔不久,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张治中想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向周恩来提出了申请。不过由于国共合作有约,共产党不吸收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入党,使张治中的政治愿望落空。虽然做不成共产党员,张治中一生坚守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的承诺。蒋介石十年"剿共",正是张治中十年黄埔执教,因此巧妙避开了这一历史悲剧。从1942年开始参与国共两党的历次和谈,他不顾国民党内部责难,始终不渝地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1945年重庆谈判,为了保证中共领导人的安全,张治中三到延安,负责接送毛主席。谈判期间,为方便中共领导人谈判,他将自己的寓所腾出供毛泽东居住。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治中三次上书蒋介石要求妥善处理同共产党的关系,以致老蒋气急败坏地称他为"共产党的代表"。
  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毅然同国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他受毛泽东委托致电新疆的军政要人,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解放后,张治中出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对我党的建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均被毛泽东采纳。对于这样一位挚友,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蒋的原话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