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游客在游览河北承德时,有人问:“承德以前是蒙古人住的地方,因为它在长城以外, 西方游客%

发布时间:2024-06-28 15:0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追溯到远古应该没问题
建立木兰围场
【建立木兰围场】清朝初年,全国虽然趋于统一,但边镇战事仍然不断。在战争中,特别是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斗中,清军表现出的贪生怕死、将领阵前"观望逗留,不思振旅湍进"等情形,使康熙皇帝深深地意识到,"国家武备,不可一日废弛"。为了达到"诘武绥藩"的目的,康熙二十年(1681),皇帝利用喀喇沁、翁牛特部敬献之牧地,在今承德市围场县建立了木兰围场,并正式确立绵延百年之久的"秋?大典"。每逢秋?,清王朝将大批八旗官兵、蒙古各部王公集中在木兰围场,分班随猎,以这种特殊的形式,使清军将士"习劳苦之役,惩宴安之怀",起到了加强武备、提高士气的作用。与此同时,清帝还采用围班、赏赐、赈济、尊佛等多种方式,密切同蒙古王公的感情,使蒙古王公贵族知威如恩,诚惶诚恐。声势浩大的狩猎场面酷似军事演习,对北方沙俄势力亦是一种威慑力量。?

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康熙二十九年(1690),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合并了厄鲁特各部之后,趁清政府全力平息南方三藩之乱对北部边防放松管理之机,里通外国,借沙俄侵略分子的援助,举兵叛乱。同年六月,噶尔丹率部向内蒙古进犯,七月,进逼木兰围场。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清军主力出古北口;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军出喜峰口。康熙亲率御林军,坐镇波罗和屯(今隆化县城)指挥战斗,总揽战局。七月二十九日,噶尔丹沿萨里克河南下,在乌兰布通设驼城等待决战。八月一日,清军同时从12座连营和练兵台向乌兰布通进发,逼近驼城,一声号令,杀声震天,驼城硝烟弥漫。噶尔丹令叛军于驼隙间发射矢铳,兼施钩矛,抗击清军。清军分左、右两翼向叛军包围,国舅佟国纲中弹殉难。清军用火炮向驼城发射,驼城起火,万驼乱阵,叛军尸骸狼藉,主力几尽。入夜噶尔丹带残部遁入红山。八月二日,清军将红山团团围住,噶尔丹面临全军覆没的绝境。这时,清军统帅下令诸部只围不击,把全歼噶尔丹的时间拖到"以待盛京、乌刺、科尔沁诸军之至,齐行夹击"。八月四日,噶尔丹假意派人到清军营帐求和,使清军放松警惕,结果使噶尔丹趁谈判之机率残部突围,逃回到科布多。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胜,噶尔丹主力被消灭大半,曾被其征服的回部、青海、哈萨克各部纷纷投向清军。此役使噶尔丹势孤力单,无力起事,蒙古全境出现了平静局面。?

兴建避暑山庄

【兴建避暑山庄】随着木兰秋?的进行,京城至围场之间为保证清帝沿途休憩及部队供给,先后建立了二十几座行宫,避暑山庄即为其中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一座。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选址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全部竣工,跨康、雍、乾三代王朝,历时89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作。康乾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因此又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象征,是清王朝盛衰历史的实物见证。?

始置热河厅、承德州

【始置热河厅、承德州】由于木兰围场的开辟和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兴建,承德从乡聚发展为市镇。清雍正元年(1723)在今承德始置热河厅,是为承德建城设治之始。雍正十一年(1733),改热河厅为承德州,"承德"之名自此始。?

清帝万树园接见三策凌

【清帝万树园接见三策凌】乾隆十九年(1754),蒙古厄鲁特四部之一杜尔伯特部,因不堪忍受噶尔丹叛乱势力的欺凌,举部内迁。其部首领三策凌(部长策凌、台吉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冲破艰难险阻,毅然率领属下3000余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额尔齐斯河,迁入内地乌里雅苏台。清政府对杜尔伯特部内迁之举极为重视,乾隆帝亲自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接见并宴请三策凌,同时分别封他们为亲王、郡王、贝勒,并妥善安顿所携部众。杜尔伯特部的内迁对后来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分裂割据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尔扈特部回归

【土尔扈特部回归】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月,远离祖国达140多年之久的中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统治和苛征暴敛,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东归之路。他们摆脱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英勇战斗,不惜蒙受重大牺牲,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同年六月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乾隆皇帝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一壮举非常重视,亲自在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万树园多次接见、宴请、赏赐渥巴锡,并在普陀宗乘之庙树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巨型石碑以记其事。土尔扈特部"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的爱国举动,轰动了中国大地,打击了沙俄分裂中国的野心,对蒙古、藏、维等少数民族心向中央政府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世班禅觐见乾隆

【六世班禅觐见乾隆】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世班禅获悉乾隆举行七旬万寿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呼图克图奏请入觐祝寿,乾隆皇帝欣然同意。次年六月,六世班禅率领堪布及僧职人员,从后藏扎什伦布寺起程,开始北上,经过一年多近两万里的艰苦跋涉,于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日到达承德。六世班禅在途中备受朝廷的关怀,乾隆帝不仅派人接待,而且不断地赏赐东西。与此同时,乾隆帝还特命在承德营建须弥福寿之庙,以供班禅入觐时驻跸。六世班禅到达承德后,受到乾隆无以复加的礼遇,堪称一代之盛事。六世班禅觐见乾隆,密切了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关系,加强了西藏地方对祖国的向心力,推进了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章。?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朝见乾隆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朝见乾隆】乾隆五十八年(1793)九月,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副使斯当东等一行700余人的使团,以补祝清帝八十寿辰的名义,抵达承德朝见乾隆。在举行觐见仪式之前,英使与清廷即在觐见礼节上产生严重分歧,经反复磋商,最后决定按照谒见英王的礼节进行。九月十四日,乾隆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见了英使,但对其提出的六项要求一律予以回绝,客观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英国使团虽未完成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任务,但他们在华逗留期间,收集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情报,为其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咸丰之死与辛酉政变

【咸丰之死与辛酉政变】1860年9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22日咸丰帝不顾几天前"亲统六师"与敌决战的"上谕",仓皇从圆明园出走,逃往承德。在避暑山庄,咸丰屈服于列强的军事压力,先后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国土沦丧,咸丰仍然沉醉于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之中,以致身体日渐衰弱。1861年8月22日,咸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病死。死前,咸丰口授遗诏,立5岁的载淳为皇太子,并选定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赞襄政务"。这引起了慈禧、奕?等人的严重不满,双方权力斗争日益激烈。经过一番严密的安排,11月2日,慈禧与奕?一起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迅速铲除了肃顺一伙势力,从而开始了其长达48年的"垂帘"之制。因此年系农历辛酉年,故史称"辛酉政变"。?

置热河省

【置热河省】辛亥革命后,承德府改为热河特别区。1928年,国民政府改热河特别区为热河省,以承德为省会,管辖今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区。1955年12月热河省撤销。?

热河事变

【热河事变】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伪满军10余万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犯热河,史称热河事变。北路由日军第六师团与伪满军张海鹏、刘桂堂、程国瑞等部从通辽侵开鲁;中路由日军第八师团纠集伪军李寿山部由义县犯朝阳;南路由日军第十四混成旅团和伪军丁强部从绥中侵凌源。热河境内驻守有国民党东北军万福麟、汤玉麟所部及东北义勇军10余万人,布防于凌源、平泉、朝阳、赤峰等地。2月22日,铃木旅团偷袭热河边境的南岭,中国守军奋起迎战,热河战事全面展开。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在军事上采取消极防御战略,汤玉麟等国民党将领为一己私利又缺乏全面抗战的决心,尽管一些国民党军队爱国官兵奋勇抵抗,但在日伪军的大规模进攻下,中国守军节节败退,北票、开鲁、朝阳、凌源、平泉、围场等地相继失陷。3月4日,日军川原旅团先头部队仅以128骑占领热河省会承德。3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至此,除热西的丰宁等县外,热河全境沦陷。热河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从此,热河人民展开了长达12年的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

承德四三会议

【承德四三会议】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电示东北局和云泽(乌兰夫)共同研究解决热河与东蒙自治政府的争端,促进东西蒙自治运动的联合与统一,团结各阶层蒙古人民,共同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经东北局提议商定,由云泽主持,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自治政府各派7名代表,在热河省首府承德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问题。3月30日至4月2日,连续5次召开准备会议,就有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确定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正确方针。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正式召开。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内蒙古地区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决定由东蒙自动解散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撤销东蒙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领导东部四盟的工作。东蒙自治军改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一致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接受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军区的领导与指挥。会议还决定扩大原联合会的组织机构,选举执行委员61名、候补执行委员8名、常务委员24名。云泽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常务委员会主席,博颜满都为副主席。会议通过的《关于昭乌达盟行政军事及蒙汉关系诸问题的决定》,规定了统一建制、统一军队等问题,妥善地解决了热河的蒙汉矛盾。四三会议结束了东、西蒙长期分离的局面,实现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
承德市人民政府成立

【承德市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承德,成立承德市人民政府,张立文任市长。?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造于18世纪初,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的寺庙群组成,是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研究18世纪中国历史的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和珍贵的博物馆。

这话是不对的,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依险而据,而对于当时一些没有重大军事意义的小地方来说,是不在保护范围之内的。

秦始皇万里长城,大体分为西、中、东三段。
秦始皇万里长城的西段长城是凭籍黄河天险而成,以障塞城堡为主,不全是互相连属的长城。而当年横贯甘肃、宁夏南部、陕北、内蒙古的西南至东北向的秦昭王长城已失掉防御作用,所以推断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不是建在战国秦长城基础上的。此段长城遗址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证实。经专家学者考证的是在秦始皇时代,也曾对昭王长城“缮而治之”。但这已不是秦朝万里长城的主线走向了。
秦始皇万里长城中段,大致走向自东经114°以西至106°之间,沿北纬41°左右,由内蒙古兴和县北经黄旗海北岸,绕过集宁市北境,顺大青山而西,经察右中旗,武川县南部的南乌兰不浪,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然后北依阴山,南障黄河后套,经五原、杭锦后旗北境,西抵乌兰布和沙漠北缘。这段长城部分利用了战国赵北线长城的基础,但更多的是新筑的。此段长城的建筑基本依托大青山和阴山,多用毛石块垒砌,今文物工作者在阴山北麓,考察了一处长450公里的秦始皇长城,长城东端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的坡根底村与赵长城相衔接,向北偏西方向,翻越阴山到武川的什尔登古城,沿大青山北麓至固阳县空村山,阿塔山北麓,再循色尔腾山的中支查尔泰山北麓西行,在乌拉特中旗沿狼山南支的北麓逶迤而西,直到临河市北的石兰计山口,保存好的地段长城一般高5至6米,顶宽3米;隔1至2公里有一小烽火台,隔5公里有一座大烽火台和驻军营盘。在乌拉特中旗南部还发现用石块垒砌的墙面有多次修缮的痕迹,基宽4米,高达4至5米。沿长城内外,在连绵的山巅上,还用石块垒成供传递军情用的史称“烽燧”、“亭燧”的烽火台,山谷间的通道则构筑了一系列史称“障塞”的城堡。在固阳县银号乡见到的秦始皇长城,用大型方整的石块砌里外两壁,中间填以小块石头,墙面平整坚固,在固原九分子乡包白公路西侧现建有秦长城遗迹碑,这里的长城用黑褐色的石片砌筑,外侧残高约3至5米,内侧1至2米,顶宽1.5 至2.5米之间,并且还有“分段包干”施工留下的接缝痕迹。
秦始皇万里长城东段,大致走向自东经114°内蒙古化德县境,沿北纬42°往东经过河北康保县、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南、河北丰宁、围场县北、内蒙古赤峰市北境及奈曼与库伦旗南境、辽宁阜新市北,至东经122°之间,这段长城或沿用战国燕北长城旧迹或新筑。辽河以东,据文献记载,秦始皇长城一直延伸至朝鲜境内平壤大同江北岸,但现在未发现其明显遗存。辽河以西的长城中,据今有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考察发现认为,秦始皇万里长城要比燕北长城靠北,过去称为康保三道边即由内蒙化德、康保东去和赤峰最北面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所筑。秦始皇长城东段沿线也修筑了许多城池、障和烽火台一类的防御建筑设施。今赤峰、围场、丰宁一带的秦始皇长城,建在山岭上的取自然石块垒砌,方法是内外两侧用较规整的自然大石块,中间填以乱石碎块或砾石,基宽一般为2至3米,横断面呈梯形,下宽上窄,估计当时城墙高度约3至4米,顶宽1米左右。在石筑城墙残基上,有的地段发现明显的接痕墙缝,证明当时筑造长城是按地区分段施工的。敖汉旗以东一段长城建在丘陵间,则多为以土夯筑或土石并用。
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因地形、用险制塞”,表现在长城大多建在山梁上,而且内侧为缓坡。在长城穿越河谷的地段,或以沟堑代替墙壁,或在河谷一侧增筑一段平行的墙壁,两山之间则用天然石块砌成石墙,形成“石门”,有的还开有“水门”,在长城穿越山谷要道的地方,往往于深入山口处的陡立峡谷中切断山路,筑起一条如同封山水库大坝一样的石筑或土石混筑的“当路塞”,并在“当路塞”的侧旁修建城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