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具体怎么翻译

发布时间:2024-05-15 09:5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出自老子《道德经》

问题解答:

原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算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译文: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不自见”,就是忘我,忘我则进入灵明的大道之境界,从而明白人生之真谛。圣人治国,不固执己见,处于忘我的境界,自然能够接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百姓之心为心”,必然政治清明。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为是,否则,将被大道拒之门外。圣人治国,无执无为,不主观臆断、动辙发号施令,让人们去听从他那句句是真理的表面说教,而是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寓教于自身的练功实践之中。这样一来,全民的道德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并且稳固持久,代代相传。
“不自伐”,就是不自我炫耀。修练道德功是科学的、严肃的,自我炫耀表明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导致走火入魔。圣人治国,有功于人民,但在功劳面前不居功自傲。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圆满。否则,就会导致有害于人民的事情发生。
“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自高自大则不思进取,而大道是无止境的。圣人治国,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搞个人崇拜,并深明功成身退的哲理,有上有下才是“曲”,进是为了人民,退也是为了人民。只有让后备力量跟上来,国家才能持久安定,社会才能持续发展。领导职务终身制,是社会停滞不前及政治腐败的最大祸根。圣人功成身退,不但与己无损,反而更加美化了他的光辉形象。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家的老庄,与佛家儒家,三家教人的道理,几乎都一样。不过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老庄道家是从反面上说的,反面说的意义深刻,不但深刻,而且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因为佛家与儒家是从正面上说的,往往变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抗拒性的意识。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却合乎“曲则全”的作用,比较是人容易接受。
“不自己故明。”人本来要随时反省,使自己看见自己才好,为什么在这里却说要“不自己见故明”呢?这是说,要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着了自己的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而说“不自见故明。”尤其对一个当领导的人来讲,千万不要轻易犯了这个错误,即如一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一旦事业成就,变不可得意忘形,须有“不自见”,才能更加明白事理。有人说,老庄是帝王学,是伟大的领导术,也许重点就在这些至理名言中。当以个领导群众的人,千万不可有“自见”,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所有的智慧,集中为你自己的智慧,你的智慧就更大了。那就合乎“不自己故明”的道理了。
“不自是故彰。”“自是”与“自见”差不多是一个道理,但同中有异。“自是”是主动的认为我一定都对的,我的绝对没错。譬如现在的人,喜欢引用拿破仑说的:“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子。”乍听很有魄似的,其实,拿破仑就太“自是”,所以变陈拿破了轮,结果还是失败。只引用拿破仑的话,没有看到拿破仑的一生,他不过是像项羽一样的人物,并美誉真正成功的内涵。他的字典里面没有那种,那是“自是”,所以,成功果然很难,人不自是,才能开彰大业。
“不自伐故有功。”“自伐”,是自我表扬的代名词。有了功劳的人爱表功,差不多是人民的常态,尤其许多青年同学们,很容易犯这个毛病,虽然只做了一点事情,就想人家表扬一下,要鼓励鼓励,常常一次来作为课题,考察青年同学,看他能问的住多久时间。有些人稳几天可以稳得住,多过几天,心就稳不住了,我做的事这么久了,好像老板都不知道一样,就要想办法表现出来。真正有修养的人不自伐,有功等于无功,儒家的人常以尧舜来做标榜,“功在天下”,“功在国家”,而他自己好像一点都没有做一样,而且更加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那才是不自伐的最高竿,当然不会埋没了你真正功高望重的知名度,因为天下明眼人毕竟很多。
“不自矜故长。”“自矜”,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叫做傲慢,自尊心与傲慢,几乎是同一心态,但用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走在街上,看到别人的钞票掉了,很想把它捡起来,但又不敢去捡,为什么?因为有自尊心。那你就干脆捡起来等人来认领,或是送到警察派出所招领,这也没有什么不对,所以自尊与傲慢,看是用在什么地方,用的不对了,就是傲慢,用的好就是自尊。傲慢的人不能成功,所以要不矜才能成长。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四不的名句,是告诉我们,为人立生处事必然要记住的道理,岂止要把它作为“座右铭”,应当要把它作为“额头铭”,要贴在额头上,记在脑子里,则终生受用不尽。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式:法式,范式。

5、见:音xian,同现。

6、明:彰明。

7、伐:夸。

不自见”,就是忘我,忘我则进入灵明的大道之境界,从而明白人生之真谛。圣人治国,不固执己见,处于忘我的境界,自然能够接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百姓之心为心”,必然政治清明。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为是,否则,将被大道拒之门外。圣人治国,无执无为,不主观臆断、动辙发号施令,让人们去听从他那句句是真理的表面说教,而是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寓教于自身的练功实践之中。这样一来,全民的道德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并且稳固持久,代代相传。
“不自伐”,就是不自我炫耀。修练道德功是科学的、严肃的,自我炫耀表明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导致走火入魔。圣人治国,有功于人民,但在功劳面前不居功自傲。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圆满。否则,就会导致有害于人民的事情发生。

回答的都很好,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要怎么解释,还要看自己的心智模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