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量初三化学中考电子版试卷(上海新教才)

发布时间:2024-05-21 18:0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网上新教才的试题不多,而且要么注册,要么需要积分,下载相当麻烦

问题解答:

梅州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本年度,梅县实验区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相结合的中考改革实验。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学科考试成绩采用了等级评定制。
一、命题依据
2005年中考语文(课改实验区)试题,按照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要求及梅州市本年度的中考说明,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关心时政,观察社会,关注生活;重视语言积累,重视文学欣赏与感受,引导学生恰当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命题中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题型略有变化,试题的总体难度有所下降,题量有所减少,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试卷具有延伸性,与去年相比,继承中有创新,稳中求变,稳中出新,既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终结性评价的要求,又起到了一定的选拔功能。
二、试卷结构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整卷难度控制在0.65—0.7。试卷设卷面分三分,全卷试题包括五个部分:(1)积累运用(12分);(2)古诗文阅读(14分);(3)现代文阅读(31分);(4)作文(40分);(5)附加题(10分)。其中附加题得分记入总分,但全卷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这份试卷与往年相比,内容与题型,变化较大,可谓是新课标,新教材,新要求,新考法,亮点在以下几方面:
(一)较好地体现课标精神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试卷紧紧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进行考查。“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较灵活地把“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1题考查课标要求的识字写字,学生书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写字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要写得工整、规范、美观。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是新课程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的新的形式。第2、4题诗句的默写填空,由过去单纯地考查“语文古诗、名著”到考查“文化积累”,这是一个新变革,特别是第4题,巧妙地把课外名著阅读的考查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计划指导学生多读书,善积累,会运用,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机构成,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保证。第3题的判断正误,这2分出乎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意料,可谓有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面。第5题考查学生对时事的关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圣贤书”,还要闻“窗外事”,题目有创意。另外,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归纳文章中心等都是考查能力的,古诗文阅读第11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理想中的梅州是怎样的,考查学生的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此题是“变中出新”的典型代表。试卷第22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火花并发出来,获得感悟。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考查。
如15题:你想学着试试吗——用圈点勾划批注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请你仿照文中的例子对划线句子进行批注。
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批注:
这道题体现了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用圈点勾划批注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你想学着试试吗——”体现学习过程。批注这种传统读书方法,能体现出阅读主体自主探究精神,符合我们一直提倡把阅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和主人这一观念,而批注题又恰好能有效地检测学生欣赏、体验、品味、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实际能力。试卷现代文阅读(一)第12、13、14、15、16题,较好地反映了这方面的考查,题干中的“你发现了吗”,“你提炼了吗”,“你品析了吗”可以说既巧妙又有新意,更有教学指导意义。
(三)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考查。
选文洋溢人文科学和思辨精神,体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如现代文阅读(二)甲、乙选文,表现学生学习生活,身临其境,对学生来说,熟悉、亲切,感触深,很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第20题就涉及阅读选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让感悟到思辨精神的重要。附加题的文言短文“慎处”的考查,旨在使学生认识和树立科学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作文采用选题作文的形式,选择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组合方式。对考生来说,选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为考生搭建了比一题作文写作选择更广阔的展示才华的平台,体现了对考生的尊重和人性化关怀。试卷中的两道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使学生或直接审题《体验》或通过阅读材料“手”,悟出材料的观点,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材料筛选,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写出构思新颖、见解独到、有创新亮色的考场作文。
(五)试卷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这重申新理念下,试卷突出了人文性和教育性。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非常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体现语文的熏陶思想作用。如第5题,第11题,第18、19、22、和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另外人文性还体现在考题的设置上,试题量的设置较之往年减少了,难度也较去年降低一些,这样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六)考查内容的嬗变。由传统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考查转向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考查,转向新教材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为内容的考查。
三、试卷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通观整份试卷,“双基”的命题要求非常明显。如用楷书或行书抄写、背诵并理解古诗文、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和阅读说明文作批注等都是最基本的知识,阅读题的解答无不要求学生具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理解概括、想象整理、整体把握等各种语文能力。还有对文言文的阅读,重点落在了实词、虚词的解释以及句子的翻译方面。
2、力求设题创新,鼓励答案开放。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中考命题的新导向。好些题目,没有设置严格的标准答案,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展示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统观全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原来的“填空”改为“积累与运用”,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以增强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4、5题,学生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二是对名著,一改以往只是考查文学常识的老面孔,取而代之的是“说话”的题目,这不仅能促进对名篇名著的教学,促进课外阅读,而且真正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大语文”特征,更可贵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天地,他们写的话丰富贴切,精彩纷呈。三是阅读材料和阅读题目的开放。在现代文阅读板块,大胆地用100%的课外材料替代以往“课内+课外”的格局(去年为《最后一课》文段);开放性的题目(除40分作文外)占总分60分的51%强,其中完全开放的题目如18、20、21、22四个小题,更注重了学生实际的真实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是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是比较明显的,题目可以自拟,立意可以自定,文体可以自选。
3、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言运用。命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了部分与实际问题情境基本一致的题目。如“积累与运用”第4小题,要求根据语境写话,学生既要把握题干的特点,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突出了运用语言。另外,阅读题中第11、15、16题等都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
4、压缩试卷长度,降低答题难度。具体体现在:一是全卷题量由原来的25题减少到23题。二是现代文阅读量减少,由原来的课内1段(篇)+课外2段(篇)减少到只有课外2段(篇),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阅读思考时间。三是纯客观性的判断题出现,显然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四是写作话题,以“体验”为题,“手”为话题,两题选一,几乎完全没有了选材的限制,给学生以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但是,今年的中考试卷还是有一些商榷之处。纯粹找句子的题目如12、13是否可以少出几题,以利于学生语文实际能力的考查。对联的考查,可以考虑压缩字数,对七字联或五字联,以此体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再到“理解并迁移记忆”。阅读题第15小题的题干指向不是很明确,题目是“请你仿照文中的例子对划线的句子进行批注”,而文中划线句子的批注却过于宽泛,不好把握。
四、试题点评
第一大题:积累运用。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二是运用。积累主要考查古诗词的识记默写、理解默写和运用默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谚语的补充填空,文学常识。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考查,包括行楷规范、端正、整洁地抄写一首诗;一些诗词的运用;口语交际能力和课外名著阅读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读图考查。下面对各小题作具体分析:
1.书写能力考查。
将下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用楷书或行楷抄在方格内
【答案】美观、工整、无错字得2分;有涂改、不工整、错字三项者不给分。
【点评】本题考查书写能力,是新课程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的新的形式。新课标对写字能力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在下列田字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十年树木,□□□□。(熟语)
(5)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6)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答案】(1)江春入旧年(2)留取丹心照汗青(3)乱花渐入迷人眼(4)百年树人(5)春蚕到死丝方尽
(6)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教学中的名句,成语的识记和运用。涉及篇目均为《课程标准》中7—9年级50篇中的古诗文。考生作答中错别字较多,名句的运用能力较差。
3.判断下面句子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2分)
(1)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和《红楼梦》。( )
(2)“四君子”是中国画中对梅、 兰 、竹、 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 )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 ( )
(4)社会上流行“时髦”词。“教师利用寒暑假忙着充电(学习)。“几个队的主教练先后下课(被辞退)”。两句中对加点的“时髦”词解释是正确的。 ( )
【答案】1)×(2)√(3)√(4)√
【点评】本题采用判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常识(知识)和文化积累,对古诗文课文内容的熟知程度以及对“新词”的理解。涉及的知识较多,注重考查学生阅读面。考生较多的失分是对“充电”、“下课”的不理解。
4.九年级(1)班的小海同学对你说:“我很烦,因为最近遭遇了一些挫折,有点心灰意冷。” 于是你打算送一本课外名著给他阅读来鼓励他,你对他说:
【答案】示例:小海,别灰心,我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你读一读,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精神)很感人,也许能激励你,唤起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点评】本题把考查名著阅读和考查口语交际(说话)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检查了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的落实,也综合测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主体部分,
它把 字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
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 形。

注:黑色部分原为红色

【答案】京 人
【点评】本题从汉字字形和字意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图画材料的理解、领会、概括等综合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时事的关心,题目有新意,考生失分较重,学生对题意、图形的理解不够。
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考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诗词考查实行整篇(首)阅读,侧重点为分析和理解探究,题型采用填空简答式,检查学生对诗歌用词等语言方面赏析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阅读选取语段阅读,考查包括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重点文句的翻译,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文章知识的拓展迁移。下面对各小题作具体分析:
6.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答案】破 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关键词语的赏析,品味古诗用词的精当,“一字千金”的特点。采用填空题型,降低了难度。
7.全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答案】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概括。一些考生不能正确领会,或概括不够全面。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交通: (2)要: (3)咸: (4)绝境:
【答案】(1)交错相通(2)同“邀”邀请(3) 全、都 (4)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义的理解,包括解释通假字和古今词义的辨析和文言虚词的解释。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1)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点文句的翻译。句中的关键虚词、实词词要准确翻译,如“属”(类 ),“乃”(竞然),“无论”(更不要说),一些考生不能做到字字落实,出现错译、漏译。
10.第二段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特点?
【答案】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要概括能力,要求准确、全面概括“桃源人”的特点。
11.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现在,我们正在为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理想中的梅州是怎样的。(20个字以内)
【答案】可从多方面进行描述,如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社会风尚等
【点评】本题联系原文中的“世外桃源”,进行拓展迁移,考查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想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和阅读题目都具开放性,力求设题创新,鼓励答案开放,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中考命题的新导向。所选阅读材料均为课外材料,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散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设计分别从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命制。下面对各小题作具体分析:
12.你感觉到了吗—文中有一句起“总说”作用的句子,请写出来。
【答案】植物的花有着许多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找出说明的对象,把握文章的主题。
13.你发现了吗—请找出在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
【答案】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的知识,找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在文章段落层次中所起的作用。
14.你提炼了吗—抓住关键词语,分别概括出第④段中花香有益于人类的两个方面(用6个字以内概括)
【答案】⑴保持精力或使人保持精力 ⑵ 增强记忆或使记忆增强
【点评】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材料,抓住关键词,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规定字数,要求找出“关键词”,而不是只写几个句子。
15.你想学着试试吗—用圈点勾划批注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请你仿照文中的例子对划线句子进行批注。
划线句子: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答案】运用打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具体更好懂,且生动有趣。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批注,既考查了学生对批注这种读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又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识作了考查。本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阅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自主探究的理念。
16.你品析了吗—第⑤段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点评】本题对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进行考查。考生品析的角度多,但理由不充分。
17.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⑴困huò ( ) ⑵心jì ( )不已
【答案】⑴ 惑 ⑵悸
【点评】本题考查识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一个“惑”字好些学生写错别字,第二个“悸”字大多数学生不能写出。此题失分较大。
18.请你说说甲文反映了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答案】反映老师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下降。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考生看问题较肤浅、片面,教育的问题写成骂老师,责怨老师。
19.阅读乙文说说中国与美日历史考题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我们中国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日美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理解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20.甲文中你认为我好友的儿子把作文写成“我渴望变成一只小鸟”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孩子非常渴望自由、想要摆脱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束缚,向往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态度、观点、情感的能力。
21.联系甲文最后一 段,揣摩老师为什么给我好友的儿子作文一个走题的分数?他的文章如果出现在日美老师的手上,你认为他可能会获得怎样的评价?
【答案】第一问:他没有写成渴望当个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对社会有贡献的角色。第二问:围绕评价此题目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等内容来写。
【点评】本题考查揣摩阅读材料内容并对知识进行运用、拓展的能力。
22.相关链接:下列三则材料,照应了甲乙两文的共同问题,这个共同问题是什么?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竟有许多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答案】示例:我们的教育是老师喜欢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好多学生不敢说真话、诉真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找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23.根据下面材料的要求,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标题作文:体验
(2)话题作文:
你观察过你父母的手吗?你注视过工人、农民、医生、老师的手吗?你看过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一群聋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舞蹈吧,那何止是美。想起那双手,你会有无限的联想,无尽的思念,无比的感动,无尚的崇敬……
每天,我们靠一双双灵巧的手,一双双粗壮的手创造新生活。请以“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点评】本卷作文是“二选一”的选题作文,采用全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组合的方式,体现了作文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写作自主权,有利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第一题是命题作文,以“体验”为题目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几乎完全没有了选材的限制。第二题以“手”为话题作文,题目设计了一段提示语,这一提示语为考生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写作的内容很多,更能使学生施展个性思维,从而写出富于创新的好文章。
【附加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答案】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个字的成语来概括,这个成是
【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请简要回答。
【答案】能联系实际恰当,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为课外短篇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把握和对文章主题(观点)的评价能力。
2.古邑嘉应,历史名城,文化梅州,世界客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阴那山、五指石等自然景观;有黄遵宪、叶剑英等历史名人;围龙屋在这里建造,客家话从这里扬名……现在,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能反映梅州地方特色。
(1)上联:巍巍阴那山峰奇景秀;下联:
(2)上联:客家山歌名扬四海;下联:
【答案】(1)示例:滔滔梅江水源远流长。悠悠雁鸣湖鸟语花香。 (2)示例:嘉应美食(长乐美酒)香飘九州。
【点评】本题考对对联,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考查学生对对仗(偶)手法的掌握运用以及准确用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突出了语文的人文精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