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自难忘!”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4-06-25 14:4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能详解吗?

问题解答:

十年生死两茫茫
[ 2006-12-3 12:32:00 | By: mxfei1013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自量自难忘
??千里相思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心如霜
??不自觉泪汪汪
??内心在痛苦中狂想
??杯酒断肝肠
??心中一念
??只为寻找我那千里因缘
??孤独见涨
??黑夜无情发声响
??步伐匆忙
??心中思量
??有人在身旁
??微微作响
??心碎且无忘
??一路漂泊赶往那心中的地方
??十年只为心中的承诺
??十年等待的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

  “不自(思)量,自难忘!”出自苏东坡的词《江城子》。

  原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十周年忌日。
上阙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首句便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即使不去思量,过往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次一句写作者当时的感受。佳人香消玉殒,斯人独自憔悴。孤坟远在千里。无处可诉衷肠。这里的"凄凉”一词有两种含意。一是指作者思念亡妻的凄苦。同时又指作者仕途坎坷的悲凉。一句"无处话凄凉"写尽作者孤寂悲郁的心境。令人为之心酸。
第三句话紧接"悲凉",用一假设引出作者当时的境遇。"纵使相逢应不识"。是啊,因为当年尚还年轻的我,如今已是风尘满面,鬃发如霜了,"尘满面,鬃如霜"。短短六个字便将作者仕途潦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表面是悼亡妻,实际却是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下阙写梦境。有所思,必有所梦,于是作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写出了十年前夫妇间那充满欢乐的爱情生活。但乍然的相逢竞使他们"相顾无言”。作者自妻子辞世后已经历了十年的宦海沉浮。也饱尝了十年的相思之苦。此时,他该有多少要讲给自己心爱的妻子的话啊!"惟有泪千行”无声胜有声。通过写梦见妻子的情境,真实地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同时正是梦里相见更加重了现实中的生死之隔的悲凉之感。令人不由心中憾然而至于泪下了。
梦里再美毕竟还是梦。梦醒了只会使人更难以接受这永不相见的现实,但现实中来,那个在小轩窗前梳妆的女子只能出现在梦中了,现实是明月夜下短松岗上的孤坟。而这正是作者每每想起都要肝肠寸断的地方。最后一句作者传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凄凉之意,萦回不绝,令人不觉掩卷拭泪而长叹。
1075年正值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调,在密州为官时期,仕途失意。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涤挚感情,同时借悼念爱妻,出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扩大了词的容量。
全词语言朴素自然,纯用白描,不事雕。感情至纯哀而无脂粉气,缠绵意,真实自然。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因此流传古。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值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不是“不自量”,是“不思量”。
是苏东坡怀念他亡妻的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的 <江城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