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4-05-14 03:5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他的一生,代表作......《匆匆》一文的历史背景(有追加积分哟!)

问题解答: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htm
匆匆》是朱自清的早期作品,作于1922年3月。

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只崇尚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看你怎样和时间赛跑,怎样做时间的主人。

朱自清虽然以散文著称于世,却是以诗起家。所以《匆匆》这篇散文仍有着诗的优美风格和哀婉的笔调.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htm
回答者:心冷如死灰 - 秀才 三级 3-31 15:54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多谢了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0% (0)

其他回答共 7 条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回答者:正宗百科全书 - 举人 五级 3-31 15:52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回答者:libenqitc - 魔法学徒 一级 3-31 15:53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回答者:匿名 3-31 15:54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祖母吴氏。父亲名鸿钧,号小坡,母亲周氏。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详细的去看下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D6%EC%D7%D4%C7%E5&rs2=0&myselectvalue=1&word=%D6%EC%D7%D4%C7%E5&submit=%B0%D9%B6%C8%CB%D1%CB%F7&tb=on
回答者:fkuang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31 15:58

朱自清生平2007-01-03 22:33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 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 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 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 《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 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一生娶了两个妻子,是两个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接受不同教育,不同生活年代的两个女人。但这两个女人都为朱自清献出自己的一生。他的第一个妻子武钟谦,就是朱自清《给亡妇》中写到的,是一位有名的老中医的独生女儿,是一位标准的贤妻良母,是经媒人介绍嫁给朱自清的,在那动荡的年代,一生任劳任怨,最后的痨病而死。两年后,朱自清也是经朋友引见,结识了续弦陈竹隐。一年后双双坠入爱河,陈竹隐是四川成都人士,出生于书香门第,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新知识女性,曾从师绘画大师齐白石门下,又曾经师从昆曲名师攻昆曲。

朱自清先生的去世,准确的说应该是因为患有胃病,也就是现在的胃穿孔。 先生一生工作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等七所大学南下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就是今天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前先生的胃就不好,南下过程中,通货膨胀严重,加之生活起居没有保障,先生的胃病加重。在西南联大的七年里,先生担任两所大学的中文系主任,积劳成疾。
闻一多被杀害,激起先生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愤慨。回到北京,先生日夜不停,全心投入整理编辑《闻一多全集》,病情进一步加重。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此时国内民不聊生,美国政府为了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为伪政府提供粮食,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美国人宣称,吃着我们的粮食,有什么资格反对我们。为了抗议美国的无理,表现中国人的骨气,北平知名人士发起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行动。朱自清先生尽管此时生活拮据,仍依然在倡议书上带头签字。失去营养补给的朱自清,很快体重锐减到不足70斤,终于在《闻一多全集》脱稿后20天,先生永远告别了人世。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先生逝世3个月后《闻一多全集》出版发行,10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惜这些先生都没有看到
回答者:断情浪飞 - 助理 二级 3-31 16:15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回答者:玩16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31 16:40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 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 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文影及其他·《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本书收录了除《论轰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 外·《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憎 父母的责任 春晖的一月 执政府大屠杀记 悼何一公君① 哪里走
悼王善瑾君 白马湖 赠言 春 哀互生 论说话的多少
买书 松堂游记 初到清华记 绥行纪略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这一天 重庆一瞥 新中国在望中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记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我是扬州人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刘云波女医师
文物·旧书·毛笔 南行通信 南行杂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