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横批是“荡荡自清”,

发布时间:2024-05-12 08:4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重庆市江津四面山上有一副对联,该联写于公元780年唐德宗年间昨天,重庆江津区旅游局悬赏万元征高手破解此联。高手来对吧!!

问题解答:

天下第一奇联

四面山是江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内有一寺院叫朝源观,地处渝川黔三省交界处,海拔1380米,前临深谷,左、右、后峰峦环抱。观内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五岳五圣帝君、孔、庄等像。在朝源观石殿上,有一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门联,可称天下第一奇联怪联。此联为——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该联内容渺茫,深邃难测,云里雾里,以难断读。众多联坛高手和文化专家共同解题,但实因奇特深究,终不得窥其玄奥。1992年,重庆师大教授黄中模在媒体上登文“悬赏千金解奇联”,虽有海内外众多学者来稿作解,但无一解答被学界认可,此联成为“哥德巴赫猜想”。1994年6月9日《中国旅游报》社长李先辉先生撰文说:“朝源观这副对联与孟姜女庙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类似,千余年来,不知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和宗教界人士,故有‘天下第一奇联’之称’”。
2003年1月5日《江津报》刊载地方史学和民学文化专家钟永毅、张述寅老先生的文章《“天下第一奇联”——江津“长乘”联试解》,该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见解独特,但仍属一之言
朝源观是容道、释、儒三教为一体但又以道教为主的庙观,这给此联的破解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更加扑朔迷离,它在中国联坛上留下了一桩“悬案”。

前山门联当断读如下:



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237读guān,14568读guàn)

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237读zhāo,14568读cháo)

后山门联当断读如下:

荡荡自清(1荡读tāng,2荡读dàng)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238读shèng,14567读chéng)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238读cháng,14567读zhǎng)

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现在开解:
上联:“善”,就是善于,精通的意思;“茅”就是道教中的茅山上清派;第三个“长”字,就是茅山派所推崇的长生之术;“茅”和“长”合在一块,就是指茅山派的长生之术;后面的长长长长长长长,一共用了七个“长”字,既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长生的意思,又与茅山上清派推崇“七”这个数字相呼应。
下联:“习”,就是学习;“三乘”,是指道教的“三乘”,即“太玄为大乘,太平为中乘,太清为小乘”,茅山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强调养神炼气,乘云飞仙,用七个“乘”既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乘云飞仙的向往,又与茅山上清派推崇“七”这个数字相呼应。
至于横批“荡荡自清”,的“清”,即有道教三清之意,又符茅山上清派,无甚玄妙,不必解析。
现在来详解上下联:
上清派约形成于东晋时期,以专门传播习炼《上清经》而得名。上清派以存神服气为修行方法,辅以育经、修功德。上清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江东名门丹阳陶氏。永明10年(492),36岁时,辞去官职,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归隐以后,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
陶弘景开创了融合道佛的先例,采取佛道双修的态度。由他编写的《真诰》以轮回转生和地狱的说法,代替了"承负"和东岳主人魂魄的传统说法。陶弘景晚年“曾梦佛授其菩提记”,自称“胜力菩萨”转世,亲自到宁波阿育王塔受戒。归茅山后,即建佛道两坛,隔日朝礼。临终时,遗言死后“冠巾法服”,“佩符左腋下”,外面“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
正是由于陶弘景融合道佛,所以茅山派才象佛教一样推崇“七”这个数字。佛教崇“七”敬“七”,佛教有“七宝”、“七苦”、“七级浮屠”等种种说法。陶弘景由此也崇“七”,除了受“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这种古老的崇“七”风俗影响外,陶弘景还在《真灵位业图》将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以7个等级排列,其中央的上下次序是: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极金阙帝君,太上老君(无上太道君),九宫尚书,定录真君中茅君,丰都北阴大帝也是七位。上清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的经文也都是七言韵文。
正是由于茅山上清派创始人陶弘景极度崇七,又将道佛融合,所以茅山宗是崇“七”的,联中后面用了七个“长”和七个“乘”,正是这中崇“七”的典型和夸张的表现方式。
除了将道佛融合,陶弘景也象绝大多数的道教人士一样推崇养神和炼形。此外,上清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黄庭经》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主张“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追求恬淡无为的修炼方式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其"存神"方法,融合古道经和医经的五脏有神的说法,存思诸神,就可以通灵达神,洞观自然,养神炼气,乘云飞仙。
所以,茅山派,就是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修炼长生,乘云飞仙。七个“长”和七个“乘”是崇“七”的茅山道士对长生和乘云飞仙的渴望。
再来说“三乘”,道教“三乘”的产生应该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以下唐代道教类书《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指出了“三乘”和上清派的关系:“正一遍陈三乘者,以具经通明三乘之致也。陈者,申也,言末俗钝根,学于三乘,正一遍申明也。又三洞总为一乘之教,故正一云:三洞虽三,兼而该之,一乘道也。太玄为大乘,太平为中乘,太清为小乘,正一通于三乘也。”
由于李唐王朝以道教为国教,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老子后人自居,所以道教在唐朝受到了极高待遇,茅山派在从东晋开宗后就极受上层推崇,出了很多名士。公元680年,王远知被唐高宗追赠为大中大夫,谥号升贞先生,四年后又获赠紫金光禄大夫。唐玄宗时,吴筠极受皇帝推崇,天宝年间,李含光得到玄宗所赐的玄静先生称号。可见当时茅山派受尽皇家恩典,茅山长生之术天下流传。
唐德宗为唐玄宗之孙,此联出于公元780年唐德宗年间,正值茅山长生之术名动天下之时,所以在道观里写“善茅长”当然是之精通茅山长生之术,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根本就不用花脑袋去理解。后面的七个“长”字前面已经解释了,是崇“七”的茅山道士对向往长生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习三乘”,当然是学习道教的“三乘”学说,学好了“三乘”,才能乘云飞仙——“乘乘乘乘乘乘乘”,这七个“乘”,也是崇“七”的缘故。
应该说,这个对联是道教“玄之又玄”的典型体现之一 ,相当有意思,但是用“茅长”对“三乘”其实并不工整,奇联可以算得上,但工整性来讲有欠缺。至于说现代人看来这是奇联,我想无怪乎清入关后道教衰、人才欠缺的缘故。我不相信清以前就没人解得出。

重庆市江津四面山上有一副对联,距今1200多年以来,尚无人能解。9日,重庆江津区旅游局悬赏万元征高手破解此联。据悉,该对联因风化严重,当地已采取给石头“打针”的办法加以保护。

悬万元征高手破解奇联

据江津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副奇联在该县四面山朝源观山门牌坊上,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横批是“荡荡自清”,该联写于公元780年唐德宗年间。

“10多年前,重师大的一名专家曾悬赏千元破解此联,但至今仍无结果。”该负责人介绍说,现在他们悬赏一万元人民币,向天下高手发出英雄帖邀人解联。

中国顶尖级专家做评审

据介绍,征集工作从即日起至今年7月31日止,参赛作品可邮寄到江津区政府大楼8楼区旅游局,或发邮件至wjrxy909@sohu.com。届时,江津方面将组织全国顶尖级的文史专家、考古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评审小组,还将采取网上投票和现场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选,并设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将若干名,悬赏总奖金一万元。

给石头“打针”保护奇联

9日,江津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刻在石头上的这副奇联风化相当严重,字迹变得有些模糊。他们已用从德国进口了专用化学试剂,采取给石头“打针”的办法,将化学溶济注射到字迹鼓起来的地方以及石头缝里,然后再通过喷洒药剂的方式,将字“还原”到石头上让其复原。

人心善善善善善善善善

风气融融融融融融融融

横批(一团和气)

佩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