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有什么小吃?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黄家凉粉、酥火烧、长子炒饼、猪头肉、壶关郭氏羊汤、潞城建国甩饼、西街马记烩面、南街杨黑旦丸子汤、武乡枣糕、襄垣灌肠、腥汤素饺、黎城开花馍-----太多了,欢迎你到魅力长治品尝。

酥火烧[图]

酥火烧是长治市区有名的小吃之一,其色淡黄纯净,其味香酥可口。可做主食,亦可做点心。

长治“酥火烧”是用上白面粉、鸡蛋作原料,以熟驴油和面,制成柿饼大小,用煤炭火烙烤而成的一种色黄、质酥、味醇、形美的小火烧,所以也叫“驴油酥火烧”。酥火烧在长治地区和凉粉、腊肉(驴肉)齐名为“三件宝”,相传在清代受过皇封。传说慈禧四岁那年家遭不幸,父亲背上她到高河村,准备卖她,可直到天黑也无人来问。火烧铺的师傅见她又冻又饿,就将刚出炉的热火烧给了她一个。后来慈禧给潞安府惠征当了女儿,经常让衙厨到西街天地久、东街德胜斋火烧铺买火烧吃。慈禧进宫还不断让来潞安府办事的公务大臣给她带酥火烧吃。潞安府衙知道后,为讨好老佛爷,就每年冬季将“德胜斋”、“天地久”特地加工的火烧用黄纸红签包装好,盖上潞安府大印,派人送往北京,让她享受,之后即成了宫廷的贡品。

至于长治酥火烧的味道与功能,那些社会名流和久吃不厌的佬客们早已总结出:
春季腊肉配火烧,味赛东北飞龙鸟。
夏季凉粉配火烧,入口即化似蜜桃。
秋季馄饨配火烧,香气顺风十里飘。
冬季皮冻配火烧,能治贫血解疲劳。

“酥火烧”在长治经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民国初期,长治城内有火烧铺不下十余家,以经营酥火烧、糖三角、小新饼、炸馓子等烤制品和油炸食品为主。东街的“德胜斋”和西街的“天地久”两家火烧铺制出的各种品种,精良味正深受市民们的好评。曾任“德胜斋”火烧铺师傅的崔海金(长治北石槽人),作者在1974年因整理晋东南《烹调技术基本知识》一书时访问过其制作酥火烧的绝招,他说:做火烧“三二三”,存放三月味不变。第一个“三”是用驴油、香油、混豆油;“二”是形状有圆型,椭圆型两种;第二个“三”是口味有咸、有甜、有怪味之分。饼酥层次薄,色黄火候到,出炉味干香,冷存味不变。上世纪70 —80年代,长治市饮食公司东街饭店制作的酥火烧被长治市政府评为“信得过”产品。长治市新民饭店牛金喜制作的酥火烧,还有曾在长治义合源糕点坊工作过的 80高龄的郭振华,2005年推出了义合源酥火烧的传统做法,味美纯正,成了百姓的抢手货,被长治市名吃研究会评为“上党名吃”。2004年牛金喜制作的酥火烧曾获山西省“汾酒杯”第四白猪头肉

白猪头肉是长治一带群众喜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卤肉制品。据说,古时潞安府(今长治市)东街香角巷孙家上一辈人,在外地学制腊肉和猪头肉的手艺,有一次,在卤猪头肉时却忘了放酱油,当师傅发觉时,肉已煮成八成熟。师傅让他立即捞出来用凉水冲泡,想找一个补救的办法。如果再放上酱油卤制,时间短了上不了色,时间长了肉就会脱骨并化成肉糜。他们坐在那里一天一夜也没能想出一个好办法。第二天一大早,师徒俩发现浸泡后的猪头肉,色泽洁白,肉质脆软,表皮起光发亮,香味扑鼻。切成片,用蒜泥拌食,感到清香可口,肉味独特。后来,孙家就在长治街头做起了卤“白猪头肉”的营生,一二代一代传了下来。
现在,年已七旬的孙老师傅,用祖传秘方卤制的白猪肉闻名上党地区。在1960年山西省晋东南地区财贸技术比武大会上,他精心制作的白猪头肉,夺得了“头蹄、下水卤制品”项目中的第一名。
加工白猪头肉首先是要选好猪头,然后将松香用火化开,将猪头刷上松香,待松香冷却后,即可将松香剥去,放在冷水中浸泡,最后将猪头各处的细毛用烙铁烧红烫掉。洗净后将猪头从中一破两半,并割去耳根洗净。将放有老汤的卤锅上火,放入猪头,不加任何调料,煮两小时即可。将浮油撇去,捞出猪头,放入冷水中浸泡成白色即成。
食用时,将干净湿布铺在案板上,取猪头肉,用鱼肚刀将肉片成象包装纸一样薄的云彩片,片越大、越薄越好。将片好的白猪头肉,放入小盆内,放适量的精盐、黄瓜片、韭菜段、姜蒜汁(姜、蒜泥、醋)和香油拌匀盛入盘内即可食用。其特点是:肉白质脆,片薄如纸,辛辣爽口
届烹饪大赛“山西名吃”称号

腊驴肉

腊驴肉是山西长治的传统名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驰名晋南,远销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城市。腊驴肉与当地的凉粉、酥火烧被称为路安(长治古为路安府)“三宝”。

原料配方:鲜驴肉250千克食盐1.5千克砂仁165克豆蔻165克丁香165克毕卜85克草果85克肉桂85克良姜85克花椒325克白芷85克陈皮85克草蔻85克大料325克茴香325克桂皮85克檀香85克山楂85克五味子85克广木香85克红叩85克肉豆蔻85克。

制作方法:
1.制作腊肉的原料为驴、马、骡的鲜肉,以驴肉为佳。切肉时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后肘、前臂、后墩、元宝骨、肋条、腱子、腰球、肚厢皮等,顺着肉缝把各部位之肉切成1~2千克的肉块,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洗净后放入90℃清水锅内,加调料(每15千克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35克、茴香35克、食盐300克),滚煮3~4个小时。

3.出锅晾凉后将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汤的砂锅,上压小石块,炖煮12个小时(其间不断加汤)即可出锅。

产品特点:色泽鲜艳,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肥不腻,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因煮制时要加一二十种草药和调料,故成品易存放,且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及滋补之功
山楂饼是长治市的著名特产,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畅销到国内外市场。
长治山楂饼,是以当地特产优质山楂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清洗、蒸熟、打浆、成型、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为圆形薄片,色泽鲜艳,厚薄均匀,质酥适度。含糖量为85%,还原糖含量为9%,总酸为1.5%,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食后有生津开胃、助消化、降血压血脂等功效。
长治人喜欢喝羊汤,而羊汤又以壶关县的最为有名。壶关羊汤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丝,浇上羊骨头老汤,并配上盐、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鲜香味美,且有暖中补虚之功效。

主料:羊肉500克,羊肚250克,羊血200克
配料:萝卜1200克,当归、党参、沙参各25克,猪化油200克,青椒香油若干,香料包一个

做法:1、先将羊肉、羊肚除水涤净。锅内放猪化油200克,待油烧化,将羊肉、羊肚放入爆炒,然后加入鲜汤。待汤煮沸,放入当归、党参、沙参用大火炖煮。待汤再次沸腾,放入香料包(里面有八角、花椒、干海椒、姜、葱等若干)。2、在羊汤炖煮期间,将青椒切成颗粒,放入盛有香油的小碟里,香油淹过颗粒。每人一个油碟。3、当羊肉炖至1小时后,放入萝卜,并加适量食盐。然后继续炖煮,待羊肉、羊肚熟透,再放羊血、味精,略加搅拌后即可盛盘,取出油碟即可食用。

特色:汤味鲜美,羊肉熟透入口可化,是一道让你回味无穷的清新荤菜。

壶关羊汤曾让曹操将士大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消灭了高干。

壶关羊汤出自汉代。相传,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孟德 ——曹操,为统一北方,亲自率领人马北上,远征袁绍外甥高干。行至太行山,山高坡陡,人烟稀少;行军几日,兵困马乏,缺粮少水,难以前进。眼看着兵士们陆续减员,急得曹操整日唉声叹气。忽一日,在半山腰间发现一牧童在放一只羊吃草。曹操命令卫士将牧童请来问话。牧童一见曹操气色不凡,威风凛凛,确有大将风度。

问:“叫我何事?”曹操说:“我军将士几日水米无沾,想借用你这只羊宰杀,供士兵充饥。待打胜此仗,必以重金酬谢。”牧童说:“一只羊怎能供你几万人食用?你看前边山上有那么多山羊,足够你的士兵饱餐一顿。”曹操望着牧童手指的方向观看,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山羊在吃青草。曹操喜出望外,于是命令将所有的山羊杀掉,取山沟里的水炖羊肉吃,并将内脏也煮成汤食而喝。将士们大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了太行山,消灭了高干的部队。曹操得胜之后,在他的《苦寒行》中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诗中的羊肠坂,就指的是现在壶关县的“鹅屋山”。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曹操远征,每到立秋之后,家家户户都要炖羊肉,做羊汤
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但见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接着将薄片卷成空心卷,竖立在笼中,蒸约10分钟后,揭去笼盖,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成功了。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民间的主要家常面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民间传说,隋文帝杨坚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杨广留守。途经灵空山时,不料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渊滞留该寺,常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近日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将莜面“蜂窝 ”筒筒端了出来,李渊蘸上辣椒吃后,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莜面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主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把制作“莜面窝窝”的技术传给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象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故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日久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山西、陕西、内蒙、河北、山东等地 ,成为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粮品种。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莜麦脱壳碾粉即叫“莜面”。

“莜面”可制作的花色品种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该制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候。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晾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匀的长片儿,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圆筒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蒸笼上,象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上党糊肘子

制法:

(1)将肘子卸下来(前后肘都可),顺着腿骨把肘子割开,割至骨肉快要分离,肘子成一个大圆块。
(2)将肘子放在冷水口浸泡,至猪皮特别柔软后,用肉叉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将肘子皮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软后刷洗,将黑焦刷去,肘皮黄中带红,似枯皮,十分可爱。
(3)用清水把肉上沾的黑渣子反复洗净后入锅。
(4)锅中注入清水,以淹没肘子为度,先用大火烧开,撇去上面的污沫,放入葱节姜片后改用文火煮60--70分钟,至肘子脱骨时就出锅,趁热将肘骨拆去。
(5)将肘子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先把肘子上稍厚的肉层片平,再用利刃将肘子肉改切成菱形块,切时只可切至猪皮,不可把皮切透,刀要切至猪皮厚的二分之一处,使猪皮还连成一体,并用力将肘子修理成圆圆的一块,皮朝下放在30--33厘米的汤盘中,再把片下的瘦肉垫在肉浅的地方,上面放葱段、姜片、蒜片,再改上一整颗大料,用煮肘子的原汤兑少许酱油精盐盛入汤盘中,放入蒸笼内,用中火蒸30分钟就可出笼。
(6)取一大圆盘,将肘子汤滗入锅中,把肘子反扣在大盘内,再把肘子汤勾成二流芡,浇在肘子上即成。注意:糊肘子有两个关键之处需要掌握好。一是猪皮一定要泡软后再烤。不经过浸泡的肘皮是烤不好的,也就影响了肘子外形的美观。二是蒸锅的火候要掌握好。猛火蒸瘦肉发紫,小火蒸又达不到软烂肥润的要谐,只有用中火连蒸带闷才能把肘子做好。

特点:肘子红黄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纹清晰可见,用筷子一挑就可分离。白肉肥润粘绵,入口就化,瘦肉软烂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赛似熊掌

呵呵,好象挺好吃的!

平顺大骨头(郊区鹿家庄西门),申纪兰老奶奶和拍上党地区电影的很多明星吃过,后来很多到上党地区旅游的人都会开车专程吃一次,上党地区的特色美食,吃过很多次,味道不错,很好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