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发布时间:2024-05-01 12:1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以下转载第一页,其他在http://special.northeast.cn/system/2005/06/11/050054822.shtml
共四页
福建:在改革中崛起 在开放中发展
【专题】2005中国网络媒体福建行

http://www.northeast.cn 2005-06-11 12:23:2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福建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稳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奠定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条件,大胆探索了一条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计划、财政、金融等各项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新的财税、金融体制运行正常,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硕果累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作为中央赋予“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进行综合改革试验的地区之一,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1、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不断探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一齐上,并从重点战略上调整了国有经济的布局,使福建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福建在各主要经济领域成份构成发生巨变。据测算,1978年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比重达94.5%,占绝对主体地位,到1998年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为63.1%,非公有制比重则由1978年的5.5%上升至36.9%。在工业领域,福建省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近100%下降到1998年的31.8%,其他经济类型从1979年的近乎零发展到1998年6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集体和私人及其他投资的比重从1981年的0.68∶0.19∶0.13改变为1998年的0.41∶0.11∶0.48;在流通领域中,全民、集体和私营个体及其他经济类型从1979年的0.54∶0.45∶0.01改变为0.12∶0.16∶0.72。全省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显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运行趋向市场化。福建省在改革进程中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步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改变计划管理方式,缩减计划商品种类,削减指令性计划,大力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工农业生产全部取消指令性计划;商品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组建了一批批发市场和贸易中心;大力推进价格体制改革,绝大部分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由市场调节;资本市场上,改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信贷资金统存统贷、存贷脱节的旧管理体制向“统一计划、多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形式转化,而后逐步走向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取消贷款规模限额管理,有力地规范和加强了对信贷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劳务市场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进城市,城市各种人才交流中心应运而生。此外,技术、土地、信息等各类要素市场也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3、国有企业的改革全面推进。福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经历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后,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和集团化经营。1998年底,全省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走向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福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初步建立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建立起新型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

4、宏观调控日趋完善。改革开放20年,福建大力推进计划、财税、金融等多项体制改革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直接计划模式,逐步向以间接为主的调节机制转变。福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注意尊重经济规律,在推进企业走向市场的同时,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79年中央决定福建、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来,福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传统封闭、半封闭的经济格局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已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基地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开发格局。至1998年,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范围扩大到34个县(市、区),人口2298.6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9.7%。

1、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对外贸外汇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取消出口补贴,实行出口退税;改善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开商品进出口权,大大调动了外贸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1998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92.20亿美元,是1978年的94.7倍,年均增长25.6%;其中出口120.73亿美元,增长62倍,年均增长23.1%。1979-1998年累计,全省出口总额达736.92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总和的近60倍。全省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9年的5.1%上升到1998年的30.1%,出口额占全国的份额达到6.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2.4个百分点。全省外贸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1998年第6位。

2、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福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12亿美元,居全国第4位,比1979年增长4833倍,年均增长56.3%。1979~1998年累计利用外资273.16亿美元,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49万项,合同外资金额559.91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7.1%、37.1%、27.1%。1998年全省“三资”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2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9%。利用外资结构有所变化,对外借款比重下降,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上升,外商投资领域也从一般加工工业扩大到农业以及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领域也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山区延伸。

3、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境外旅游业生机勃勃。至1998年底,福建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2839份,合同金额49.9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7.25亿美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已成为福建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闽观光旅游的境外人士与日俱增,1979~1998年全省共接待来闽探亲、旅游、洽谈贸易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人数达1151.76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53.67万人次,港澳同胞525.88万人次,台湾同胞319.45万人次。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瞩目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1.9倍,1979~1998年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亿元,比1978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445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增长15.1倍,年均增长14.9%;人均GDP达10206元,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12.7%。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使福建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2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的22位上升到第6位。199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281.02亿元,居全国第10位,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第6位。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认为,福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综合实力上升最快的省份之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