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一词源自何时

发布时间:2024-05-17 01:1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如题,我记得好像是源自唐时胡人

问题解答:

奴才一词的来历
陶宗仪《辍耕录》有"奴材"条说:"世之鄙人之不肖者为奴材。郭子仪曰:'子仪诸子,皆奴材也卜"郭子仪是唐朝人,当时已有用"奴材"(奴才)骂人的习惯。不过陶宗仪搞考据,最早把骂奴才溯源到出自郭子仪之口这是错的。事实上,郭子仪当时口出此言,用的乃是S.O.B.式的"外国话",不但是"外国话",并且还是早在魏晋时代就传来的"外国话"。这在《晋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如《刘元海载记》(刘元海就是刘渊,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的讳,"故称其字焉"):王俊使将军祁弘率鲜卑攻邺,颖败,挟天子南奔洛阳。元海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
这就是胡人用奴才骂人的证据。再看《刘曜载记》:杨难敌自汉中还袭化池,克之,执田崧,立之于前。难改左右叱崧令拜,崧(目真)目叱之曰:"氐狗!安有天子牧伯而向贼拜乎!"难敌曰:"子岱,吾当与子终定大事。子谓刘氏可为尽忠,吾独不可手!"崧厉色大言曰:"若贼氏奴才,安敢欲希觊非分!吾宁为国家鬼,岂可为汝贼臣?何不速杀我!"顾排一人,取其剑,前刺难敌,不中,为难敌所杀。
这又是胡人用奴才骂人的证据。
这样追踪起来,其实越追越长呢!《水经注》记李特骂"岂不奴才也"的话,《魏书》记尔朱荣骂"本是奴才"的话,都是显明的例子。
奴才既然是胡人的口语,所以,它在胡人的用法上,也就最富变化,尤其到了满洲人手里,更是花样百出。据徐琦《清稗类钞》里"奴才"条下:当未入关以前,满洲曾贡献于高丽,其表文自称"后金国奴才"。可见奴才二 字之来历,实为对于上国所通用。其后遂相沿成习耳。可见满洲人用奴才,最早见于"儿皇帝"式的自称,是自下于人,尚非人下于己。但是,一旦他们得了天下,他们就不自下于人,而要人下于己了。徐珂说:满洲大臣奏事,向有称臣或奴才者。乾隆戊子下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所以存满洲旧俗也。乃久之。满臣奏折无论公事私事,俱称奴才,以为媚矣。
无论满汉,只要是官,对于皇帝都称臣。这是制度。
至于吏则没有资格面见皇帝。
皇室可能比起面见皇帝的条件更苛刻,后宫就不说了,有爵位的宗亲都不是能够与官员有过甚的交往的。
卑职,文官对于上级的自称;
标下,武官对于上级的自称;
小人,布衣面见官时的自称;
奴才,对于职能部门中处于服务阶级的才有此自称,还有就是八旗在入关之前八旗内部一直保留的制度,注意只是内部才会有此称呼。
个例除外,所谓个例也只不过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才会出现。
谈谈和申,在正式场合肯定是称臣。对于私下,他自称奴才是不是献媚不得而知,但皇帝是正黄旗旗主,而和申无论在哪一旗,是正红旗主也好,都要自称奴才,因为这是八旗内部制度,其他满族官员也一样。

明清时,奴仆常被称为“奴才”。清人梁章钜《称谓录》有别解,释为“奴仆之所能”,即奴仆能耐。“奴才”一词,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句骂人话,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故又写作“驽才”。令人骂某某人奴气重、是走狗,常称之为“奴才”。[

源自胡人

自己上网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