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在上海少年宫视察时,为他表演计算机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4-05-15 18:2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李劲和丛霖

http://www2.ccw.com.cn/1994/7/126987.shtml

以下转自http://www.sh.xinhuanet.com/tbbd/flh/index05.htm

为邓小平爷爷演示电脑
——李劲(微软研究院研究员)

1983年初,中、小学开始有了计算机的课外活动。那时我是小学五年纪的学生,有幸被选送到区少年宫学习"BASIC"程序设计语言并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比赛。我得了第一名,也由此得以进入中福会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在王颂赞等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青少年时期的计算机编程学习和活动。四年的课余生涯夯实了我成长的基石。

记得那时,我已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住校读初一,周六下午和周日都会背着书包去少年宫机房,有滋有味地钻研程序。经常尝试编写一些程序来解决数学、物理中的问题,也不断地学一些大学生课程中的图论、博弈等知识来提高编程的能力和技巧。

1984年2月,我在王颂赞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的所有同学参加了"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览会,向邓小平爷爷表演了自己设计编制的"机器人唱歌"、"机器人下棋"等程序。邓爷爷看了很高兴,还摸着我的头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宫的计算机小组是一个融洽的大家庭: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年级高低,不分教师还是学生,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取得成绩,大家一起欢呼雀跃;有时候,你是学生,听同学和老师讲他们的心得和体会;有时候,你又是老师,侃侃而谈,为别人"上课"。在这里,你可以独自一人,为编写一段程序而苦苦冥思,也可以为程序是否优化与大家切磋讨论。四年中我学会了与计算机打"交道",会通过编写程序把想法"告诉"计算机,让它按人的意愿去做事情。也学会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析方法以及养成了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习惯。编写的程序也从几十行到几百行,以至几千、几万行。更得益的是,在这里与学校相辅相成的培养了我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品质:学会了能根据自己需要而进行学习;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相处;学会了怎样与人协作去挑战一个困难的任务。

在少年宫的四年中,得到了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计算机老师的指导,王颂赞等辅导老师经常陪伴我们在计算机旁工作到深夜,他们经常自己掏钱解决我们这些"赖"在计算机上不走的学生的误餐问题。经常请来专家和学者,面对面的对我们进行讲课和指导。有时候更是自己辛苦钻研,弄通了再点拨我们。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之情终身铭记,老师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学问契而不舍的精神更是一直激励着我们,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在少年宫的四年中,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任务和项目,大胆放手让我们参加课题研究,让我们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学习,让我们从小就按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创造,在克服困难中得到磨练。记得还是14岁时,在兼职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接受了"上无十四厂高频头生产流水线质量检测"的课题研究。大热天,在工厂的高温烘箱旁调试程序,一干就是十几小时。试验中出现许多问题,老师帮我找资料,与我一起分析。半年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完成了"VHF电视调谐器自动检测系统"在上无十四厂高频头生产流水线上使用,不仅保证了高频头生产的质量,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为此获得了中国科学基金会的科学特别奖。

87年,我免试进了清华大学学习,七年后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西雅图旁的雷得蒙微软研究院做研究工作。离上海,去北京,到美国已经十六个年头,不论是在求学还是工作,我始终不能忘怀并深深眷恋着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渡过的青少年时期的那段校外生活。那么的丰富,让人回味。

吴健民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