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羔羊 求:什么是景观美

发布时间:2024-04-28 15:4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景观美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话题 请问各位老师和大哥大姐 可以告诉我你们认为的景观美是什么样的吗 ?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一点 好让我有个参考的方向

问题解答:

自然美是相对於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言的。自然美是自然景观的内涵和特质。
地球地质地貌的千差万别,日月风云的变幻莫测,动物植物的千姿百态,以及这
些因素之间千奇百巧的组合,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穷无尽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绚
丽多彩、景象万千的自然景观,成为自然美的基础、美的根源。

自然景观美有著极其丰富的内容,广博的范围,要将自然景观美进行条丝析
缕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美总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印象或概念,美的事物拆零以
后就失去了美的本质。从本质上来说,自然景观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也就是只
有经过人化的自然才体现其美的价值。同时,自然美又是客观存在的,是以其客
观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来显示美的。从自然美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或从自
然美的组成因素(或形成景观美的条件)来看,自然景观美可有四种主要因素或
形式即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在今天人类强度干预自然和普遍破坏
自然景观的情势下,美的观念也发生变化,如保持自然景观的自然性,显示自然
景观毫无斧凿之痕的自然特色,以及能有重要生态功能(如水源林)的自然景观,
已成为今日一种重要的美的形式或美的标志,也成为审美的一项重要标准。这就
是生态美。

1自然景观美的实质

1.1自然景观美的内涵

自然景观美是自然景观被人的感官感知并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形象效
果。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随著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变化的。

在远古时代,人被迫服从自然,屈服于自然的威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
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
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
的权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对人类来说是可怕的,因而
也无美可言。

自然景观成为一种美是在人类具有了一定的征服自然的能力之后,也就是人
能给自然打上自己的烙印,使自然能反映和表现出人的自身的力量,人能从欣赏
自然的过程中欣赏人类自己的力量和创造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如此才有美可
观。例如,《武林旧事》记载钱塘江涌潮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朔望以
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选出海门,仅如银残;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权雄豪.”(宋·周密)宋代潘阆一首《酒
泉子》更描述了观潮盛景:“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
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由
此可见,钱塘涌潮可谓雄伟壮观,惊心动魄,而其所以如此壮美,更在於弄潮儿
立潮头,显示了人比潮更为雄壮、伟大。人能从观潮中感受到自身的伟大和力量,
有一种藐视艰险、战而胜之的豪情壮气涌塞胸臆,而且潮浪越高,潮头越大,越
显示出人的伟大,因而美感亦越强。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已空前强大, 自然被人压缩到有限的
地域中,而且自然力的萎缩甚至到了不足於支援人类继续的生存与发展的程度,
因而保护自然、崇尚以自然性为特徵的自然美成为今人的新意识、新需求、新时
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变化,自然景观美的内涵也在变化(表2-1)。

表2—1 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
┌————————┬————————┬———————┬————————┐
│ 时 代 │ 远 古 │ 历史时期 │ 现代及后现代 │
├————————┼————————┼———————┼————————┤
│ │ 人依赖自然 │ 人认识自然 │ 人崇尚自然 │
│ │ 人服从自然 │ 人征服自然 │ 人保护自然 │
│ 人与自然关系 │ │ │ │
│ │ 人崇拜自然 │ 人改造自然 │ 人改造人类 │
│ │ 自然与人对立 │ 人与自然对立 │ 人与自然和谐 │
├————————┼————————┼———————┼————————┤
│ │ 恐惧自然 │ 发现自然美 │ 欣赏自然美 │
│ 审美关系 │ 顺应自然 │ 创造自然美 │ 保护自然美 │
│ │ 规避自然 │ 感受自然美 │ 升华自然美 │
└————————┴————————┴———————┴————————┘

我国是一个受不稳定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国家,又是一个山多水长,地貌类
型和生态类型极其多样的国家,因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景观最为丰富多彩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最早就有景观选择和景观欣赏的民族。我国先人在长期与自然打交道
求生存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小生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顺应自然
者就昌吉,违背自然规律者就遭受灾祸。因此,我国先人很早就在营城立邑和选
择居栖地、营造建筑方面,重视择地而居,趋利避害,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选择
与认同。如对国都的选择就有讲究:“凡立囯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固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篇》)我国传统文化很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关系的
把握,讲究建筑的人文美与环境的自然美能达到有机的统一与和谐,注重观照山
川自然美,并在建筑上很讲究利用人为建筑补阙自然景观的某些不足。如荒山绿
化以增加生气,山顶建亭、塔以作低山的弥补,增加景观的壮美。

在我国,由於农业文明的早热,观赏自然景观美,很早就已开始并受到重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论,产生了寄情山水的
审美理想和艺术哲学。赞誉山水,“比德山水”,比喻成为我国语言文学的一大特
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人仅欣赏和赞美山水(自然景观)的诗词就
数不胜数,是一座极其巨大的文学宝库。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我国风景在曾经
存在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美国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戈兰尼
教授称:“在历史上,我国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环境美,我国人的住宅、村庄和城
市设计具有自然和谐并且随大自然演变而演变的独特风格。”

1.2自然景观的“人化”形式

自然景观美有两个基本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是说自然景观美
的物质性、客观存在性;后者是说它的社会性、人类的主观意识性。自然属性是
美的基础,社会属性是美的发生和表达。客观存在只有通过主观认定,才有美可
言。也就是说,自然景观美是自然景观的“人化”。那麽,“人化”又是怎样进行
的呢?

(1)自然物打上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能从中直观自身的力量和创造性。
给自然物打上人类活动实践的烙印,首先表现在人改变自然上。例如,将沙
漠变为绿洲,辟山引水灌溉良田,修建水利工程使高峡出平湖等等。其次,表现
在人支配自然和巧妙地利用自然力上,例如,气象预报,使人能测知气候变化,
使“天有不测风云”变成可知可测,显示人能掌握复杂事物变化的能力;大海航
行,显示人能巧妙地利用和驾驭自然。这些都因显示了人的伟大而获得美的感受。
随著人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兴旺发达,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采越强,涉足的
范围也越来越大,因而欣赏面越来越宽,审美物件越来越扩展,对自然物的亲和
感也日益增强。

(2)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近的生活环境,具有:“人化”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而环境也总是给人的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由此可知,这些能给人带来安全、方便、愉悦的事物就成为人们钟爱之物,具有
了美的品质。家乡的小山、小河、小村,因为曾经是捉迷藏,摸小鱼,戏水,奔
逐游戏或擡眼就见、梦萦怀绕的熟悉景物,所以虽然小,亦并不壮观,但因与自
己的生活亲近,与自己的童年相伴随,因而具有了人情味,具有了美的品格。一
般而言,这类可作为“亲近的”美的自然景观有:
与物质生活有关的景观,如“麦苗儿青,菜花儿黄”的田园风光,牛马游荡
的牧场风光等:
与童年或某段特殊经历相关的景观,如家乡的小山,初恋的相会地等;
与精神生活有关的景观,如花园之与工余愉悦相关,山水胜景之与游情逸趣
相关等。

(3)自然物作为人或人类生活的象徵,能体现人类的理想与情感。
以自然物的种种属性作为人或人类生活的象徵,有直接象徵和间接象徵两类。
直接象徵者,如以太阳的明亮色彩象徵前途和光明,以晶莹的冰晶象徵纯洁
等。西汉董仲舒以水的自然属性作为人和生活的象徵,他写道:“水则源泉混混
沄沄,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问,既
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知者:鄣防山而能清净,既似知命
者;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餐,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
皆因于大,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成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
间接象徵者似更为多见。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是给黄河注入了感情
和爱。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使星空变得美丽,使桂林七星岩银河鹊桥的景色
变得迷人。我国人以梅、兰、竹、菊比喻四种优秀的品格,使之化为“四君子”,
既增加了梅、兰、竹、菊的美,也讴歌了人类崇尚的高尚品格。梅之傲风雪而不
畏严寒,兰之幽香而独处,菊之独於百花开尽的秋季才独放异彩以及竹之宁折不
弯的自然属性,都被高度人格化而入诗入画,赋予美的内涵。
荷花不仅美丽,而且其自然属性可同人的正直无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
格相比拟。宋人周敦颐有《爱莲记》一篇,独赞其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这第三种“人化”的方式,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和升华。

2自然景观美的特徵

美,从其表达或显示特性来看,可有形式美与艺术美之分。自然景观美主要
是一种形式美,即它是以自身的形、态、色、声等组成因素和组成景观事物各部
分之相互关系以及景观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关系显示其美学性质的。自然景观美
也是一种自然美(与艺术美相对应),具有自然美所具有的特性。
2.1贵在自然性
自然性是自然景观美的物质属性,也是自然景观美的基础。旭日光辉灿烂、
金光万道普照大地,明月皎洁、或如银盆玉盘或如银钩悬挂苍穹,都是自然特有
的。春山绿了,秋叶红了,桃花开了,菊花黄了,也都是其自然属性使然。自然
物以其优美的形象、独特的动态、令人赏心悦目的颜色或悦耳的声音等形成的美
和引发的美感,是自然美最根本的特徵。
自然美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中,其美感呈发展和增加之势。从工业革命开始,
人们驾驭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干预自然的广度和深度都空前发展了。
地球上的自然物几乎无一不被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记,而残留的未经人类影响或尚
保持较高自然性的事物已越来越少。按照“缺者为贵”或“稀缺无价”的基本法
则, 自然物尤其是自然性尚高的自然物就身价倍增,成为美的原则、美的化身和
美的标准。
自然美贵在自然,贵在其天造地设而非人工造作:贵在其保持自然性,按自
然规律运行而不受人工支配。人对自然物的任何加工或影响,都会降低自然美的

2.2侧重形式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或社会美相比较,自然美侧重於形式美。自然美的形式是由
其形象、动态、颜色、光泽、声音、质地等形式因素确定的。“五岭逶迤腾细浪”
是山形起伏,状似波涌浪漾形成的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和“万木霜天红
烂漫”是秋天色彩形成的美;“洞庭改涌连天雪”和“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是
水景之美。这些美都是通过特定的形态而表达的,也是景观美的主要内容。
景观形式美同其他的美学性质一样,它也是在美中含有真与善的内容。换句
话说,形式美并不单纯决定於形式,还与景观的真、善特性相联系。例如,一片
水源林,虽然可能平淡无奇,在形态上并不比其他森林特殊,但因是集水、净水
和保护水源的森林,具有善的功能,其美学价值将因之而大为提高。
2.3显示多样性
自然美具有多样性特点。对於同一景观,人们能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不同的印
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美学感受;即使对同一景观,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条件
下也会有不同的美感。明人唐志契曾说:“或问山水何性情之有?不知山性印止,
而情态则面面生动;水性虽流,而情状则浪浪具形。”(《绘事微言·山水性情》)
说的是山水景观的多样性。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的“意态”观赏有论:
“山,近看如此,违数裏看又如此,远十数裏看又如此,每违每异,所谓山形步移
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 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
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救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竞乎?”
这是说山景意态的多样性。
自然景观美的多样性可由其自然属性显示,亦可由其社会属性表达。可因不
同的观赏条件而显示不同的意趣,亦可因周围环境的变迁而使同一自然景观显示
不同的美学意态。自然景观美的多样性提高了它的美学价值,也增加了它的社会
文化功能。

3自然景观形象美

景观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最具形象美的是山和水。山有山势、水有水形。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形山势之美成为我国自然美的一大特色。许多山以
美闻名天下,许多形象美亦借山以成(骆驼山、笔架山等)。国人对山之形象美概
括为雄、奇、秀、险、幽等特点。许多山又都是江河源头,山水相匹,美冠天下。
此外,原野之旷、洞穴之迷,亦是重要的景观形象美。

I.雄
雄,是一种高峻、挺拔、雄伟的形象,具有壮观、庄严和崇高之阳刚美,最
具代表性的山是泰山,素有“泰山天下雄”之称誉。
泰山的雄伟首先来自对比作用。泰山位於开阔的齐鲁大地,以磅礴之势淩驾
于山东丘陵之上,海拔高度虽不为最,但相对高差较大,且周围开阔,显得特别
高大雄伟。泰山的雄伟因素还有体积厚重、山势垒积、气势磅礴。英国美学家荷
迦兹指出:“宏大的形状,纵使样子难看,然而由於他们的巨大,无论如何会引起
我们的注意,激起我们的赞美.”泰山之雄,还由於它坡度陡峭,盘道曲折,登临
艰难。登泰山听松涛阵阵,更加重其山大谷深,博大雄浑之感。泰山以它的大而
尽显雄伟之美,从秦皇汉武开始就受到顶礼膜拜。泰山不仅雄伟,而且满山松柏
可听松涛,云雾缭绕可看云海,还可观日出,看佛光,由此增加了泰山的美,使
它成为“五岳独尊”。
雄壮之美不仅来自山,也来自海和江河。长江三峡的夔门,峡璧陡立,形体
巨大,再加上江流湍急,云雾衬托,有所谓“高江急呋雷囊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之感,亦为雄伟之最。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滚滚而来的钱塘江潮,不仅气
势壮观,而且惊心动魄。扬子江上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无比壮阔的。其实,苍穹之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莽原
之上银妆素裹看逶迤,以及茫茫戈壁,无边瀚海,又何尝不是一种雄伟壮阔之美
呢。雄伟的美能使人赞叹、震惊、崇敬、开阔人的心胸、激起人的豪情壮志。这
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自然景观美。

Ⅱ.奇
奇,是一种以稀有、特别、神工鬼斧或巧夺天工为特徵的形象美具有引发
欣喜、赞叹、钦佩的审美感受。
我国最具奇特形象的山莫过於黄山了,所以有“黄山天下奇”之说。黄山有
四奇:石、松、云、泉。黄山的奇峰怪石挺拔森列,形象生动。梦笔生花、松鼠
跳天都、猴子观海等等,无不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奇趣无限。黄山的松或盘结
于危岩之上,或横出於峭壁之中,挺拔苍郁,绚丽多姿,故有“无石不松,无松
不奇”的赞叹。黄山的云,或成云海,飘悬於半山之中,或如激流汹涌,冲向高
峰之巅,或明或暗,或聚或散,变幻无穷,飘忽无定。山亦在云海中出没,“出为
碧峤,没为银海”。黄山的瀑、泉、溪、潭,各有特色,造形奇特,温凉各异,山
有多高,水有多长,给黄山增添了无尽的佳色和生气。黄山不仅奇,而且同样具
有雄秀等多种特色。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盛誉。

Ⅲ.秀
秀,是一种柔和、秀丽、优雅的俊美。秀是一种阴柔之美,可使人感到安逸、
舒畅、心旷神怡,亦可使人联想到美人之态。
,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秀美之山是蛾眉山,最具秀美特徵的水可能首推西湖。峨
眉,山林葱茏,色彩碧翠,绝少裸岩外露,线条柔和流畅;山脉绵亘,曲折如眉;
更兼云烟掩蔽,秀媚若藏,多见细瀑如线垂挂在山岩之间,所谓山“得烟云而秀
媚”。峨眉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点点,钟声悠扬,更增加了峨眉秀色。
“白蛇传”之美丽传说,道出了青山秀水美如仙之情,显示出峨眉与一个“秀”字
结下的不解之缘。其实蜀山蜀水皆具秀色,何止蛾眉!
险,是我国许多名山的共同形象特点。险能产生好奇之心,征服(登山)之
志,能产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迈之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
从险和雄中得出的人生观照和生活哲理。
我国的山险以华山为最,有“华山天下险”之称。华山之险在於上下壁立,
登攀小道狭窄陡峭,并有令人胆颤心寒难过的险关隘口:悬崖千丈有惊心动魄之
感,历经艰险,几多心悸方能登临华山之顶,更有温凉两个世界之感, 自然生出
顶天立地的豪气。其实,黄山之天都峰、峨眉山之金顶、九华山的天台,都有这
种涉险过关,登临主峰,天下为之一小的悲壮之美。

V.幽
幽,是一种内涵很广,体现深远意境的形象美。幽的佳境在许多迂回曲折的
羊肠小径上都有体现。
我国名山以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为“幽”名最著,素有“青城天下幽”之
称,唐代诗人杜工部曾有诗云:“自为音域客,不唾音域地,为爱丈人山,丹样近
幽意.”青城山的幽首先来源於其整体形象,青城山形如一天然大青瓷瓶,幽雅古
朴。其次,山径幽深,不知其远;苍松翠竹,不见路头;泉流潺潺,不知所出;
鸟鸣啾啾,不知所藏,因而给人以安逸、舒适、幽远、闲适的享受。幽之美来自
探藏和静谧。景物藏得越深,越富於情趣。幽美常须有良好的树木掩映,所谓“曲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须有鸟儿和鸣,所谓“鸟鸣林更幽”。不过后来青城山
修了索道,人声鼎沸,天街生意兴隆,已不再具有往日的幽美情趣了。

Ⅵ.象形
形象美不仅仅表现为雄、奇、秀、险、幽之美,许多具有人形、动植物形象
的地形地物(如望夫石、蘑菇山等),或发生过惊天动地事件的山岳、河川,或与
某种传说、文化活动相连系的山水,都会有不同的形象之美。另外,形象美也不
是山所独有,树木之千姿百态,鸟儿之优美飞翔,更为普遍。水的形象美不仅普
遍,而且生动。尤其水的秀美,往往是山所望尘莫及的,例如西湖,又叫西子湖,
直接与越国美女西施相提并论。通过西施的美容倩影烘托出西湖的柔美。苏东坡
一首千古绝唱;“水光激灧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面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更把西湖美景传神地捧给每一位见到它或从未见到它的人,让人神往,
使人倾倒,
水之奇美不亚於名山。峨眉有佛光之奇,蓬莱的海上有“神仙海市”的奇观。
山有险峰,水有险滩。水之随形就势,形态变换万千,更有色彩之变,动态之美,
成为景观美的主要成员之一。

Ⅶ.奥与旷
此外,还有两种重要的形象美值得指出,这就是奥与旷。
奥是一种比幽更封闭的景观形象。崖壁环列,浓荫森然,上不见日光,下不
见路头,通道在岩隙中曲折,人如在陷井中徘徊。在深邃的溶洞中,听滴水落地,
不见远处景物,深沈黑暗,甚至令人心悸,也是一种奥。探询此种奥秘之境,也
是快事美事一件。
旷,则是视野开阔,一望无际的景观形象。一望无际的平原,宽阔无限的湖
面、海面,辽阔的草原,苍凉的戈壁,都会因其旷达无羁而使人心胸开阔,心旷
神怡,尽享美的激动与喜悦,甚至使人想大声呐喊,与山川对话。登滇池边大观
楼,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登岳阳楼,则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之感;策马在辽阔的草原上,不仅骑手有跃马扬鞭之快感,观者亦会
有骏马宾士之激动。旷,是一种博大之美,空阔之美,豁达之美,雄壮之美。

4自然景观色彩美

色彩美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岫和日月光明等自然因素构成。
自然景观的色彩美最引入注目的是花。花圃中五彩缤纷的花是一种美,大自
然连片的花海更为壮观和令人陶醉。在我国,有很多以花为美的景观,如峨眉的
杜鹃(其实远不止峨眉),盘山的杏花,云南的茶花以及洛阳牡丹等,都是著名的
花景。鲁迅先生曾写道:“上野的樱花盛开的时候,望去好像烂漫的绯云”,真切
地写出了花的色彩之美。其美来自色彩,来自其漫山遍野,形成壮丽景观。盘山
的杏花也是这样,盘山寺创建人智朴和尚有《红杏图》,并题诗云:“杏花万树开,
映日光皎洁,东风过岭来,满地翻晴雪.”

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能使一地出多景。盘山春天看杏花,秋天看红叶,夏
天一片绿,冬天满山白。西山看红叶,秋深色愈浓。在黄山,春有山花烂漫,夏
天满山流翠,秋日层林尽染,冬季银妆素裹,各季有各季的色,各季有各季的美。
大自然朝晖夕影,更是气象万千。泰山观日出,华山看夕阳,云霞虹霓,蓝
天白云,还有绿水青山,……大凡美,总离不开色彩。大自然的美,以红、橙、
绿、黄为主色调,但是蔚蓝的大海和一碧如洗的天空也不失为一种壮阔之美。无
论满眼绿色的田野,麦浪金光,还是麦苗儿青、菜花儿黄,都无不使人欣喜异常,
流连忘返,这些都为一种天然之美。所以,色彩和形象的巧妙匹配则能衍化出无
穷无尽的景观美来。

现在,生态观念渐入人心,绿色被奉为最美的色彩。尤其是城市裏,有生命
的绿色受到最高的推崇,绿色覆盖率成为评判城市优美的主要标准之一。由此观
念出发,出现了诸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新的旅游景点和审美活动。

5自然景观动态美

自然界中许多流动或变幻较快的事物,构成另一种美——动态美。大海的拍
岸波涛,虽然只是一来一往,轰轰隆隆,但百看不厌,让人流连忘返。飞湍的瀑
流,潺潺的溪水,缓缓飘动的云雾,变幻莫测的云霞,都会构成一幅幅或者游动,
或者奔放,或者神奇的动态美图画来。黄山、泰山、庐山和峨眉山等名山,无不
以云海为美,实质都是一种动态的美。站在高山顶,看云雾或冉冉上升,或奔涌
而来,给人以身入仙境的感受。烟云飘动,山峦似在浮动,或明或暗,或现或隐,
构成变幻流动的美景。

动态的美在河流两岸、公路两旁、铁路两侧表现得十分突出。“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仅描绘了色彩之美,
而且显出动态的美。在漓江中乘船观光,最是在动中见美。清人袁枚有诗:“江到
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古人乘舟观
景远没有今人坐车观景来得方便、快捷。汽车行驶,两旁田畴村舍,树木山峦,
都在眼前迅速掠过,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动幻的图画;穿过群山,越过大河,顷
刻之间就看尽了百里风光。因此,动态美可由自然景观本身的动态性构成,也可
因航运、公路、铁路的开通和修建而使静态景观变为动态景观。这就是说,河流
两岸、公路两旁、铁路两侧,目力所及之处的事物,都可成为景观美的一部分,
因而都有景观保护的意义。
动物是构成动态景观美的重要组分。鹰击长空,白鹭上天,狐兔竞逐,万马
奔腾,都是动物造就的美景。凡动态美皆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唯其短暂难留,益
显珍贵难得。

6自然景观朦胧美

朦胧相对於清晰而言。透过云雾看风景时,会有若隐若现,忽明忽暗或模模
糊糊,虚虚实实,变幻多端与令人捉摸不定之感,於是产生幽邃、神秘、玄妙之
感,引人遐想,而且有越是朦胧就越想看清的吸引力,这就是朦胧美。朦胧的景
观妙在模糊,似见似不见,似清似不清,它能掩盖缺陷,尽显神奇美妙。古来有
“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的经验之谈。若过分清晰,一览无余,丑处尽露,
则可能不再具有吸引力。
朦胧美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王维有诗:“江浇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一
种典型的朦胧美。“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西湖在细雨艨胧中的一种美。细雨霏霏
的漓江,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美不胜收。
朦胧美是特定地域内由气象因素、地理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一种景观,它也
与观赏的距离有关。其实,在山峦层叠的地方,远山大都朦胧,成为衬景。广阔
的水面,远处的景物亦大多朦胧。
对於特定的景观物件,—般都是近看清晰,远观朦胧。形体高大的景观物件,
有时还只适合於远观,欣赏其朦胧美。吐鲁番盆地东缘的火焰山,从盆地的特定
位置欣赏,“火”峰重叠,似烈焰腾腾,再联想到《西游记》中孙大圣借扇灭火的
故事,此景观既有自然美,也被赋予了文化气息。但若驱车逼近山下,进入山中,
则无非红土结构,风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