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详细攻略

发布时间:2024-06-23 11:4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谁有物种起源的完整攻略!有的速度发!大大有赏!

问题解答:

物种起源 流程攻略(1)
--------------------------------------------------------------------------------
http://games.tom.com 2006年12月21日 01时:02分 网友提供
一、按键操作篇

鼠标:控制方向

滑鼠:选择超能力技能

MOUSE1:攻击(开枪)

MOUSE2:启动超能力技能状态

W:前进

S:后退

A:左移

D:右移

Q:开启狙枪瞄准镜

E:更换武器(向前)

F:更换武器(向后)

SHIFT:蹲下

W、A、S、D+CTRL:翻筋斗

SPACE:跳跃

[:拉近瞄准镜

]:拉长瞄准镜

二、界面介绍篇

点击“NEW GAME”之后进入一个界面,有ADVENTURE和TIME CHALLAGE两个模式。这里着重介绍ADVENTURE,即冒险游戏部分(游戏主要部分)。点击以后出现了三个可选择的项目:SHARP SHOOTING、STEALTH和AGGRESSION。每个选项代表了主人公的基本攻击方式。SHARP SHOOTING是表示主角需要熟练各种枪法,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点数和射击的距离和精确度有密切的关系。枪支在游戏里的成分比较大,要好好掌握。STEALTH是近身攻击敌人的技能,主角也必须会灵活使用这项能力,对于过关的评价和赚取经验值有很大的关系。AGGRESSION代表主角与身俱来的一些超能力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对于在游戏中能否顺利克服各种困难,顺利通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多使用这些技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点数。

随便点击三个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进入下一个界面。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进入训练模式,一个是直接进入正式游戏内容。不过对于第一次玩的朋友来说,建议先进行一下训练,熟悉一下各种技能的操作。

三、训练模式小攻略以及8种自身技能的介绍说明

进入训练模式之后,首先来到一个小房间,根据左上方的提示,先进行射击训练。拿枪随便朝昆虫标本打一枪。随后联系翻筋斗和跳跃的动作,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间房间(注意:看到进入的箭头之后才能按“ENTER”键开门)。下一间房间是射击训练。按照提示拾起地上的AK47和狙击枪。根据要求利用
F和E键切换各种武器,对准远端墙上的靶子进行射击,先用AK47,然后装备上狙击枪,利用Q键开启瞄准镜并且拉近瞄准镜,朝靶子射击。然后顺利完成了射击操作,可以进入右边的大门。

这里训练的是对主角自己的自身技能进行的训练。这里有必要先对8项超能力技能作一个阐述:

(1)投掷技能:

主角利用MOUSE2键提起身边的物体(箱子、垃圾桶等等),有点像ONE EPISODE里面的引力枪。然后按MOUSE1朝敌人投掷过去,杀伤力根据所投掷的物体重量来计算。不过要确保物体在你眼前,否则容易砸到自己。

(2)射击跟踪技能:

主角可以通过发射几束枪线来更好的瞄准敌人,达到精确射击的目的。操作同上,先MOUSE2,再MOUSE1。

(3)360度攻击技能:

在周围敌人众多的情况下使用。启动技能之后,主角会自动进行360度大范围射击攻击。

(4)发射铁盘的技能:

可以提高杀伤力的技能,MOUSE2启动技能,瞄准敌人之后,朝敌人射击,会发射出RAZOR-DISK,给予敌人更大的伤害。

(5)子弹时间攻击技能:

启动技能之后,主角会自动进入慢动作,与筋斗配合进行攻击。

(6)发射火焰弹的技能

启动这个技能状态之后,主角攻击会发射出火焰弹,给予敌人持续的燃烧。

(7)控制子弹轨迹的技能:

启动技能之后,按MOUSE1,可以看到子弹出现在屏幕中央,可以通过方向键来控制其走向,用于打击远距离敌人和目标。

(8)保护技能:

启动技能后,在主角周围会产生一个磁场保护球,可以在危急时刻免遭敌人的攻击。一旦取消技能,则保护球消失。

说明:某个技能运用一次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只有技能图标全满之后才能再次使用。

《物种起源》入门分析和流程攻略
一、按键操作篇:
鼠标:控制方向
滑鼠:选择超能力技能
MOUSE1:攻击(开枪)
MOUSE2:启动超能力技能状态
W:前进
S:后退
A:左移
D:右移
Q:开启狙枪瞄准镜
E:更换武器(向前)
F:更换武器(向后)
SHIFT:蹲下
W、A、S、D+CTRL:翻筋斗
SPACE:跳跃
[:拉近瞄准镜
]:拉长瞄准镜

二、界面介绍篇:
点击“NEW GAME”之后进入一个界面,有ADVENTURE和TIME CHALLAGE两个模式。这里着重介绍ADVENTURE,即冒险游戏部分(游戏主要部分)。

点击以后出现了三个可选择的项目:SHARP SHOOTING、STEALTH和AGGRESSION。每个选项代表了主人公的基本攻击方式。

SHARP SHOOTING是表示主角需要熟练各种枪法,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点数和射击的距离和精确度有密切的关系。枪支在游戏里的成分比较大,要好好掌握。

STEALTH是近身攻击敌人的技能,主角也必须会灵活使用这项能力,对于过关的评价和赚取经验值有很大的关系。

AGGRESSION代表主角与身俱来的一些超能力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对于在游戏中能否顺利克服各种困难,顺利通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多使用这些技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点数。
随便点击三个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进入下一个界面。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进入训练模式,一个是直接进入正式游戏内容。不过对于第一次玩的朋友来说,建议先进行一下训练,熟悉一下各种技能的操作。

三、训练模式小攻略以及8种自身技能的介绍说明

进入训练模式之后,首先来到一个小房间,根据左上方的提示,先进行射击训练。拿枪随便朝昆虫标本打一枪。随后联系翻筋斗和跳跃的动作,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间房间(注意:看到进入的箭头之后才能按“ENTER”键开门)。下一间房间是射击训练。按照提示拾起地上的AK47和狙击枪。根据要求利用F和E键切换各种武器,对准远端墙上的靶子进行射击,先用AK47,然后装备上狙击枪,利用Q键开启瞄准镜并且拉近瞄准镜,朝靶子射击。然后顺利完成了射击操作,可以进入右边的大门。

这里训练的是对主角自己的自身技能进行的训练。这里有必要先对8项超能力技能作一个阐述:
(1)投掷技能:
主角利用MOUSE2键提起身边的物体(箱子、垃圾桶等等),有点像ONE EPISODE里面的引力枪。然后按MOUSE1朝敌人投掷过去,杀伤力根据所投掷的物体重量来计算。不过要确保物体在你眼前,否则容易砸到自己。
(2)射击跟踪技能:
主角可以通过发射几束枪线来更好的瞄准敌人,达到精确射击的目的。操作同上,先MOUSE2,再MOUSE1。

(3)360度攻击技能:
在周围敌人众多的情况下使用。启动技能之后,主角会自动进行360度大范围射击攻击。

(4)发射铁盘的技能:
可以提高杀伤力的技能,MOUSE2启动技能,瞄准敌人之后,朝敌人射击,会发射出RAZOR-DISK,给予敌人更大的伤害。
(5)子弹时间攻击技能:
启动技能之后,主角会自动进入慢动作,与筋斗配合进行攻击。
(6)发射火焰弹的技能
启动这个技能状态之后,主角攻击会发射出火焰弹,给予敌人持续的燃烧。
(7)控制子弹轨迹的技能:
启动技能之后,按MOUSE1,可以看到子弹出现在屏幕中央,可以通过方向键来控制其走向,用于打击远距离敌人和目标。
(8)保护技能:
启动技能后,在主角周围会产生一个磁场保护球,可以在危急时刻免遭敌人的攻击。一旦取消技能,则保护球消失。
说明:某个技能运用一次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只有技能图标全满之后才能再次使用。

先分析这么多,喜欢的朋友敬请期待。

全程流程攻略

第一关:

从监狱牢房醒来之后,用身上的手枪干掉牢门口的几个蜘蛛,救出旁边的女人。并捡到霰弹枪。出牢门之后,两人交谈,从女人口中得知这里将要遭受巨大灾难,军方秘密研制的蜘蛛蚂蚁大兵等生物已经开始入侵这个城市,所有的警察已经出动,正在严正以待。我们的主角对于自己在牢房感到非常奇怪,她需要找到自己失踪的伙伴,因此决定只身一人前往搜寻,当然也作好了和异形生物作战的准备,女人跑开之后,冒险之旅拉开了帷幕。
一路前行,沿途干掉几个小型蜘蛛(基本一枪一个,很容易),尽量枪法精准一些,因为这会影响到经验值等级的高低。途中有很多可以捡起的箱子,用他们可以试着对付敌人,可是要小心砸到自己。左拐之后,用技能打散叠在一起的箱子,干掉前面出现的一群蜘蛛。注意留意角落,有一些子弹、补给经常藏在那里。再往前走,击败两只较大的蜘蛛,可以选择用火焰属性烧死他们(选取技能后按MOUSE2不要放),也可以用障碍物击倒它们。随后左拐遇到等待多时的警察,跟着他一路前行,途中干掉一些蜘蛛,在一个弯角处干掉白色的大型蠕虫,然后吃掉角落里的经验值。穿过通道,再次来到室外,沿途干掉几个蜘蛛,当心天上掉下的一个大蠕虫。然后利用筋斗越过有毒的绿色池塘。迎面干掉一群蜘蛛,随后遇到了两名警察,之后是一段动画,大蜘蛛将警车连根拔起,街上的行人都各自逃命。动画结束后协助警察干掉大蜘蛛,可以利用控制子弹轨迹的方法来击败它们。随后一路前进,从旁边的小门进去来到第一关的存档处(有红色箭头的地方)。

第二关:

此关开始后在转弯墙角处看到重伤的一名警察,他告知这里在爆炸之前是不允许有人进来的,但是却有人秘密潜入,他跟踪一名可疑人进来之后就遭到不名身份的一伙人的袭击,致使遭到重伤。果然不出所料,拐弯就碰上了军方秘密组织的敌人,他们荷枪实弹,不过对于拥有特殊技能的主角来说只是小菜一叠,可以用精确瞄准技能(第二个技能)或者在敌人众多的时候使用360度攻击技能,应该是容易摆平的。沿途干掉多名敌人之后来到一间宽敞的大厅,先用霰弹枪干掉大厅里的一些敌人。然后来到有红外线挡住的门前的中央处理器系统边,按下开关解除红外线障碍(注意不要碰触红外线,否则会一命呜呼!)。
上楼笔直前进,沿途干掉一些埋伏的敌人之后,进入左边的门,在主角和不名身份的人对话完之后,在自动打开的门里拿到新武器:M4,还有一些补给可以补充。随后出门,继续前进,干掉多名敌人,拐了好几个弯之后又来到一间更加宽敞明亮的大厅。清理完敌人之后,享用留下的补给,楼上也有经验值可以补充。随后进入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屋,干掉里面的两名白衣敌人,进入旁边的地下室,这里没有敌人。捡起地上的说明书,上面有介绍如何打开前面锁着的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利用周围的木桶和箱子,将它们分别推到地上说明书中指定的三个黄色圆盘上就可以开启前面被封锁的门了,然后一路前行,干掉走廊里的多名敌人之后,进行一下补给补充之后。来到对面的房间,结束本关。

第三关:

本关开始后,转弯干掉阻击的两名敌人,捡掉补给。之后一路前行,转弯再一路前进,不要马上转弯,不久出来两个原球打滚式的怪物,可以利用旁边的大橱和箱子将其砸死。之后转弯看到一栏红外线障碍门,地上的说明书中提示的破解方法。利用第七项技能:掌握子弹轨迹的技能来解决,用手枪就可以了(子弹无限),控制好子弹的高度、方向,让子弹转弯进入右边目标房间(房间进口一定要看清楚),击中终端计算机屏幕就可以解除红外线机关了。一路前行,进入左边的圆形楼梯大厅,可以在楼上向下杀掉一到两名敌人,减轻压力。随后跳到底楼,下落时按住R键进行降落伞式下降,否则会受到很大伤害。随后干掉大厅里的其余敌人。之后沿走廊前进,听到怪兽的叫声之后,准备攻击。转角处出现两只爬行怪兽,利用技能或M4武器将其射杀。转弯前进,进入左边的房间,获得前方机关的说明书。这个机关会每隔大约10秒积蓄能量,因此要看准时机通过。一路前进,不要急着右拐,这里就是机关处,建议跳跃或者快跑通过(最好提前存档一下)。通过障碍物之后沿楼梯上行,干掉走廊里的怪兽和一些敌人,在走廊尽头进入下一关。

第四关:

本关流程较短,一开始翻过草坪栅栏干掉附近的几个蜘蛛,小心屋顶上的狙击手,务必干掉他。然后在左边牢门口用手枪打坏里面的计算机终端系统,之后再打坏屋顶上的一个计算机终端系统(在狙击手的附近旁边)。之后牢门开启,放出一群异形蜘蛛,用霰弹强杀之。进入牢门,一路前行,进入下一关入口。

第五关:

杀光一楼和二楼的敌人,然后在二楼挪开挡在入口处的障碍物,进去干掉一个蜘蛛,与一名专家谈话,之后在电脑旁有个开关箱子,打开开关后,底楼帷幕打开,冲出一些敌人,干掉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关了。

第六关:

一开始就碰到挂在上边的白色大蠕虫,用手枪轻松干掉它们,然后跳上铁路平台,在蓝色工程师旁边获取任务说明书,要求主角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持有钥匙的工程师,协助他封锁所有的大门,不让异形生物进来。打开工程师身旁的开关箱子,按下开关,铁轨上的火车开始前进,出现了一条铁轨通路。沿着铁轨走,小心地上的小型生物,伤害很大。跳上右边的平台,进入进口,在通道里遇见了手持封锁大门钥匙的工程师,他说还有红、绿两把钥匙未找到。此时他会跟着主角,注意保护其安全。转几个弯下楼,在楼梯口获得第二把钥匙。进入一间屋子,看到一些工程师正在和一群敌人打斗,协助工程师消灭敌人之后,补充补给。然后一路前行,右拐并从楼梯下去,来到一间非常宽敞的铁路集站中心,利用技能消灭大量的敌人之后,获得一些经验值和第三把钥匙。然后和工程师一同来到尽头的火车旁边,动画开始了,主角碰到了一名身穿红色短袖的男子,他用枪指着主角,似乎充满了敌意和警惕,他似乎不太相信她,好在主角用好言说服了他,原来他们都是受害者,根本不知道周围和自己发生了什么,目前都在寻找自己的朋友,希望能够一同逃出去。男子放下了枪,独自去寻找出路了,主角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工程师打开了尽头的白色门,进入下一关。

第七关:

很简单。一路前进,干掉几只大蠕虫,然后到对面的平台,补充弹药,捡到一把M4A的重型武器。超左边走,前方的墙突然被巨大的力量撞开,出现了一只大型爬行生物,利用技能将其杀死。然后来到空旷的室外,用狙击枪射杀对面台阶上的敌人,然后上台阶,进入下一关。

第八关:

此关出现在大街上,一路前行,不要马上拐弯,等军方士兵和异形生物自相残杀之后再解决剩余的,建议用大招技能杀敌。然后一路前景,前面会飞出一群毒蜜蜂,干掉之后朝右走,沿途干掉三只滚球异形。一直走,消灭对面二楼的一排狙击手,不要靠近坦克车,快速超前走。转弯发现一群军方士兵在和蜘蛛大战,消灭残余敌人之后进行补给。之后进入公园来到左边的下水道,进入下一关。

第九关:

一开始击败远处的大型蜘蛛,然后不要急着拐弯,建议便打边转,因为上面有一些狙击手(现在应该买到狙击枪了吧),一个个秒掉狙击手,干掉地面上的一些军方士兵。不久从天而降的飞机摧毁了警车部队。干掉士兵后大摇大摆地朝前走,转弯,从窗户里跳出两只爬行猛兽,干掉它们。跳过左边的栅栏,往右拐,沿途干掉一群小蜘蛛,然后左拐,当心深渊,走得小心点,把障碍物先移去。沿途干掉几只爬行野兽之后,转辗来到空旷的广场,决战开始了。飞机很强大,会发射火箭弹,威力不小,而且还会有增援部队从天呢而降,建议采取运动战,一些掩体可以用来保护,多利用技能,尤其是大招,磁力保护球也要适时使用。狙击枪对付飞机威力不错,经过苦战消灭飞机之后,和前面遇到的男子对话,感谢他前来救援,然后乘坐他提供的船结束本关。

第十关:

本关出现在51区广阔的外部地带,雾色很浓。开始消灭天上的几只毒蜜蜂,沿途清理大批敌人。多走走,将敌人消灭干净。在教堂门口捡到任务说明书,要求主角进入教堂对付将将自己锁在里面的BOSS。附近有开关可以打开教堂的大门,不过需要多过炸弹。
一路找寻到一个有机器人的地方,控制它之后。向左边走,沿途引暴掉几个定时炸弹,然后在尽头让主角打开墙上的小型开关。教堂门开启,随后进入教堂结束本关。炸弹的地方就是机器人出事位置左边的小路里,里面有几颗定时炸弹,尽头墙上有开关,打开即可)。进去和BOSS对话,原来他是军方中的成员,协助军方干了许多秘密研制异形生物的事情,致使这里的人都逐渐被杀死。对话结束之后,战斗开始。他会发射蓝色闪电光束。注意躲避,多用小跳和侧移。远距离战斗比较理想,打败他之后离开教堂。出来之后,保护白衣博士去小路清楚障碍设施,破除敌人的炸弹装置。消灭大量来阻挠的敌人之后,前往公路尽头的大门,结束本关。

第十一关:

首先要说明一点,本关最好一次性通过,因为有很严重的BUG,反复进11号和18号房间后都会回到原地。
一开始比直朝前走,最好先用远程武器干掉远处的一些敌人。沿途再干掉几个敌人之后,通过破损的铁丝网进入大型的飞机场跑道。为安全起见,还是最好干掉附近的多名敌人,多多利用技能吧。摸索一下四周,有两个门可以进去,11号和18号。切记,先进入11号,进入里面的门,来到发动机室,干掉敌人后,用枪打坏正在工作的曲柄摇杆,随后出11号门。
同样进入18号门,干掉大型机器人BOSS,尽量对准它的头部(红色)打,消灭它之后进入里面的房间,同样打坏曲柄摇杆,出18号门。沿飞机跑道一直走,进入尽头的大门,完成此关。

第十二关:

沿通道一直走,沿途干掉伏击的士兵和来捣乱的几个怪兽。来到另一个圆形通道,先往左走,干掉敌人之后,乘电梯上升,随后打坏房间里的发动机摇杆,小心敌人的袭击。随后乘电梯下去,原路返回,这次走圆形通道右边,沿途干掉几个怪兽之后,同样乘电梯上升,小心这里的几个怪兽,清理完毕之后打坏发动机摇杆。此时通道的大门会开启。原路返回只大门,进去之后再按照提示打开旁边的大门,进入下一关。

第十三关:

本关通道较多,建议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进入的大门和可以控制的开关。
一开始沿通道走,干掉当道的几个敌人,先进入左边的自动门,干掉等候的多名士兵。可以下楼探索计算机室,拿到一份报告,上面说由于吸烟造成一些控制装置失去了功能,以后严禁在控制室内吸烟,挺有趣的。
随后上楼进入对面的自动门,此时一位科学家告知要通过前面的红色激光需要他的帮忙来恢复能量,带他重新进入对面的自动门,科学家会在当中的控制台制作一个COOLANT用来将它装入位于AVIONICS实验室中的X51引擎当中,用来得到更大的能量,使红色激光失效。
拿到这个COOLANT之后,出门。此时可以穿过第一道红色激光了,左转,来到很宽敞的房间,将COOLANT放入旁边的引擎中,并打开附近的计算机终端的开关,使另外几道红色激光失效。随后一直朝新通道走,一些门务必进去试探。最后需要利用跳跃和对时间的控制来通过许多运动的红色光线,看准时机便可。好不容易穿过这些光线之后,进入左边的入口。
面对着一只很大的蜘蛛BOSS,它动作很快,杀伤力很强,而且会喷火,距离很长。务必小心,尽情使用强力技能吧。干掉这个BOSS之后,出去。原路返回,进入刚才拿到COOLANT的房间,下楼。跳过矮门,下楼。发现回到了老路,不要慌张。再次穿过一道红色激光,干掉拦路的敌人,打开计算机终端开关,开启旁边尽头的大门。进去之后遇到又一个BOSS,是一个透明人,会爆发出闪电磁光,危害很大,还会瞬移。枪对它失灵。不过它也有弱点:只是靠天花板上的若干橘黄色能量球支撑着其生命。看准时机打碎所有的橘黄色能量球即可结束其生命。出门,动画结束之后结束此关。

第十四关:

本关来到了空旷的室外,这里原本是一个城镇,已经被基本被摧毁的面目全飞。附近有辆车,前去调查一番,得知只有靠这辆车才能飞跃大桥,离开这里,其他道路都由于爆炸而被阻塞了。不过要找到6个重要的汽车部件才行。
6个部件的位置如下:(如有一些误差,尽请谅解)
1. SUPERCHARGE零件(起始位置左边的黄色面包车旁),小心怪物的骚扰
2. A SET OF RACING CAMS(起始位置右边的破房子二楼)
3. HIGH FLOW INT AKE(山洞旁),小心对过高塔上的狙击手
4. SPARK PLUGS(小石屋里)
5. NGEN RICE1000(酒吧里的桌子上)
6. A BOTTLE OF N20(手术室里)
拿全所以零件之后,来到轿车旁结束本关。
多买点弹药,下一关可能要用哦!

第十五关(最终关):

本关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一方面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探索,路线简单,笔直杀过去就是了。唯一的难点在于如何保护白衣爆破专家的问题。
开始之后,看到一群士兵守护着爆破专家在前面等待爆破,好炸开通道。士兵不会攻击你,想多赚经验的就杀吧。主角靠近爆破地点之后就会出现很多怪兽,爬的有,飞的也有。建议在科学家周围歼灭敌人,因为他很容易被围住,很容易OVER。小心保护他到最后爆破点之后就没事了。随后一人继续前进,在尽头干掉周围的特种兵,他们有翅膀,会发出更具威胁的离子束光线,杀伤力极强。进入尽头的红色标记,来到下一个场景。需要对付一个小BOSS,他躲在一小段隧道中,用霰弹枪朝他射击,最好对准头部,干掉他之后。主角遇到了她失散的朋友,对话结束之后,主角又来到了另一个场景,对付最终的BOSS。
沿途干掉几名特种兵,下楼拐弯。一直下去。遇到受伤的红衣男子,对话结束后,两人来到主控制室。遇到了制造这一系列惨案的罪魁祸首,他将自己的女儿变成了硕大的蜘蛛供研究,还杀死了主角的父亲。女主角毫不犹豫地杀掉了他。随后独自下楼前往解决最后的事端。乘圆盘升降机上去之后,打碎三只蜘蛛蛋,吊在半空的大蜘蛛坠落而死。在主角和红衣男子的谈话之后,整个游戏也走到了结尾。
游侠的那个攻略假的,这个攻略你看下是不是正确的.

啥也不说了 给楼主一个网址 是游侠的
http://game.ali213.net/viewthread.php?tid=1281837&page=1#pid11656983实在不是很喜欢这个游戏 人物移动总是感觉在漂移。。

宇宙起源学说
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但是,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我们就看不到了一样。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教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新盖天说中,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远的数字和一张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古代许多圭表都是高8尺,这和新盖天说中的天地相距8万里有直接关系。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本身又存在许多漏洞。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精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后,盖天说从此便破产了。

浑天说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不解。直到东汉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浑天说中天的形状,不像盖天说所说的那样是半球形的,而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椭圆球。大地也是一个球,这个球浮在水上,回旋漂荡;后来又有人认为地球是浮于气上的。不管怎么说,浑天说包含着朴素的“地动说”的萌芽。
用浑天说来说明日月星辰的运行出没是相当简洁而自然的。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浑天说把地球当作宇宙的中心,这一点与盛行于欧洲古代的“地心说”不谋而合。不过,浑天说虽然认为日月星辰都附在一个坚固的天球上,但并不认为天球之外就一无所有了,而是说那里是未知的世界。这是浑天说比地心说高明的地方。
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放许多天象。
另一方面,浑天说手中有两大法宝:工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大地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宣夜说
宣夜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宣夜”是说天文学家们观测星辰常常喧闹到半夜还不睡觉。据此推想,宣夜说是天文学家们在对星辰日月的辛勤观察中得出的。
不论是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还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说,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说,无不把天看作一个坚硬的球竞,星星都固定在这个球壳上。宣夜说否定这种看法,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充满着气体,所有天体都在气体中漂浮运动。星辰日月的运动规律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决没有坚硬的天球或是什么本轮、均轮来束缚它们。宣夜说打破了固体天球的观念,这在古代众多的宇宙学说中是非常难得的。这种宇宙无限的思想出现于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贵的。
另一方面,宣夜说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认为连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这种十分令人惊异的思想,竟和现代天文学的许多结论一致。
宣夜说不仅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思想。它在人类认只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惜,宣夜说的卓越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受到重视,几至失传。

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日心说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挪向太阳,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非凡的创举。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材料,运用当时正在发展中的三角学的成就,分析了行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计算了行星轨道的相对大小和倾角等,“安排”出一个比较和谐而有秩序的太阳系。这比起已经加到80余个圈的地心说,不仅在结构上优美和谐得多,而且计算简单。更重要的是,哥白尼的计算与实际观测资料能更好地吻合。因此,日心说最终代替了地心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因为地心说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它与基督教会所渲染的“上帝创造了人,并把人置于宇宙中心”的说法不谋而合。如果有谁怀疑地心说,那就是亵渎神灵,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制裁。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为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丽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开普勒、牛顿等自然科学家,都为这场斗争作出过重要贡献。

大爆炸说
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发现。这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胀着。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天文学家勒梅特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这是大爆炸说的前身。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上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起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这种学说一般人听起来非常离奇,不可思议。在科学界,也由于这个学说缺乏有力的观测证据,因而在它刚刚问世时,并未予以普遍的响应。
到了1965年,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使大爆炸说重见天日。原来,大爆炸说曾预言宇宙中还应该到处存在着“原始火球”的“余热”,这种余热应表现为一种四面八方都有的背景辐射。特别令人惊奇的是,伽莫夫预言的“余热”温度竟恰好与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当。另一方面,由于有关天文学数据已被改进,因此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出来的宇宙膨胀年龄,已从原来的50亿年增到100-200亿年,这个年龄与天体演化研究中所发现的最老的天体年龄是吻合的。由于大爆炸说比其他宇宙学说能够更多、更好地解释宇宙观测事实,因此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接受了大爆炸说的基本思想,不少过去不能解释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它是最有影响、最有希望的一种宇宙学说。

星云说
太阳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令人完全满意的答案.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其中“星云说”是提出最早,也是在当代天文学上最受重视的一种学说。
最初的星云说是在一18世纪下半叶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围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来的。由于他们的学说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因而人们一般称之为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行星。
星云说出现以前,人们把天体的运动变化看作是上帝发动起来的,称之为“第一次推动”。康德一拉普拉斯的星云说,用自然界本身演化的规律性来说明行星运动的一些性质,无疑对这种荒谬的观点是一个有力的打击,也为天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不过,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只是初步地说明了太阳系的起源问题,还有许多观测事实却难以用它来解释。所以,星云说在很长时间里陷入了窘境。直到本世纪,随着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十年里,恒星演化理论的日趋成熟,星云说又换发出了新的活力。
现代观测事实证明,恒星是由星云形成的。太阳系的形成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独特的偶然的现象,而是普遍的必然的结果。另外,关于太阳系的许多新发现也有力地支持了星云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星云说逐渐完善起来了。当然,星云具体是怎样演化的,这一点还有不少分歧的意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形成太阳系的是银河系里的下团密度较大的星云,这块星云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着,当它通过旋臂时受到压缩,密度增大,达到一定密度时,星云就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收缩过程中,一方面使星云中央部分内部增温,最后形成原始太阳,当原始太阳中心温度达到700万摄氏度时,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点火,于是,现代太阳便真正诞生了。另一方面,由于星云体积缩小,因而自转加快,离心力增大,逐渐在赤道面附近形成一个星云盘。星云盘上的物质在疑柔和吞并过程中,最后演化为行星和其他小天体。总之,现在人们己能用星云说比较详细地描述太阳系的起源过程,但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未能很好解决,还有待完善和充实。

宇宙的最初三分钟
摘自 中华网 科技博览 王艳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 —老子《道德经》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年代,在40年代由伽莫夫等人进行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也终将回归于“无”。 宇宙:可有始,可有终?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来,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
这两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假设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源,即过去一直存在,那么宇宙的年龄就是无穷大了。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是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是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就是从“无”中突然产生的了,这最初的一刹那,又是怎样呢? 凭着人类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的常识,实在是很难想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龄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众所周知并且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嫡”(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嫡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嫡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嫡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撇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大爆炸:有推论有根据
第二定律明示了宇宙有起始,但这个重要推论竟然被19世纪的科学家忽略了,它只是在后来成为大爆炸模型的佐证。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
20年代,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不同距离的星系发出的光,颜色上稍稍有些差别。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红一些,即波长要长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勃红移”。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一列火车快速驶远时,它的汽笛声听来会沉闷很多,因为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把声波换成光,产生的效果就是红移。哈勃对众多星系的光谱进行研究后确认,红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它过去必定比较小。如果能把宇宙史这部影片倒过来放,我们势必会发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这个时间大概是100多亿年前,要准确推断它比较困难。
另外,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与引力有关。万有引力作用于字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越来越小。将这个过程向回追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的起源。这些概念都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这些问题在逻辑上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以前所有的,只是“无”。
以上所述仅是旁证,似不足以令大多数人信服。如果150亿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是否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了某种印迹?于是,有一阵子,科研人员热衷于寻找宇宙创生的遗迹,劲头赛过当年的宗教考古学家寻找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文物是一样也没发现,原初宇宙最重要的遗迹倒真给找出来了,这就是微波背景辐射。 按照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火球,到处充满温度高达几十亿度的光辐射。由于此时的宇宙处于热动平衡中,这种辐射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称为“黑体谱”。1965年,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发现,宇宙确实浸润在一种热辐射之中。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其温度约为3K,谱线具有完美的黑体谱特征。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支持。
知道了今天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就很容易推算出,宇宙诞生后约1秒钟各处的温度约为100亿度。在如此高温下,不仅我们熟悉的物质无法存在,连原子核也会被撕得粉碎。宇宙只能是一锅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构成的基本粒子汤。
随着这锅汤变冷,核反应发生了。中子和质子很容易聚合在一起,产生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计算表明,氦核形成的过程持续了大约3分钟,形成的氦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
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应当由大约25%的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与天文测量结果极为符合。最初三分钟里形成的氢与氦,构成了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形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l%,它们大部分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
根据推断,宇宙的形成距今约100~200亿年。
生命:既永恒又无恒
天文观测表明,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这与大爆炸理论契合得非常好。我们的地球大概是50亿年前形成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更短得不值一提。宇宙现在还算得上年轻,担忧末日的来临,对单个人来说是十分无聊的事。然而,为全人类的命运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这一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下去。
在非常遥远的将来,比如1亿亿亿年以后,所有的恒星都燃烧完毕,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宇宙的尺度已经膨胀到如今的1亿亿倍,而且还在扩张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露声色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黑洞在霍金效应的作用下释放出微弱的辐射,最终全都以热和光的形式蒸发掉。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连质子这样稳定的基本粒子也衰变、消亡了,宇宙最终变成一锅稀得难以置信的汤,其中有光子、中微子,越来越少的电子和正电子。所有这些粒子都在缓慢地运动,彼此越来越远,不会再有任何基本物理过程出现。 这是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面对的是永恒的生命,抑或永恒的死亡。这种情景,差不多就是“热寂”了。 如果引力足够强大,宇宙终有一天开始收缩,又将如何呢?在大尺度上,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收缩的过程起初很缓慢,随后越来越快。在转折点过后,宇宙的体积开始缩小,背景辐射温度上升。漆黑寒冷的宇宙变成一个越来越热的熔炉,生命无处可逃,全都被煮熟烤焦。最后,行星、恒星也毁灭了,分布在如今浩瀚空间中的物质被挤进一个很小的体积内,最后三分钟来临了。
温度变得如此之高,连原子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然而这种状态也只能生存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质子和中子也无法区分,挤成一堆由夸克构成的等离子体。在最后的时刻,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它毫不留情地把物质和空间碾得粉碎。在这场与大爆炸的“暴胀”相对的“暴缩”中,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 这就是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大爆炸中诞生于无的宇宙,此刻也归于无。无数亿年的辉煌灿烂,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连续创生论 〔 作者:佚名 转贴自:www.scitom.com.cn 点击数:196 文章录入:pdyuan 〕
因为大爆炸理论并没有被证明是真理,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意大爆炸理论。在近代宇宙学史上曾经和大爆炸理论抗衡的宇宙形成理论还有连续创生论。
1948年,两位奥地利天文学家邦迪和戈尔德提出一种理论,承认膨胀宇宙但否定大爆炸。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发展并普及了这个理论,在星系散开的过程中,星系之间又形成新的星系;形成新星系的物质是无中生有的,而且运动的速度非常缓慢,用现在的技术无法测出。结论是,宇宙自始至今基本上保持着同一状态。在过去无数个纪元中,它看上去就是现在这个样;在未来的无数个纪元中,它看上去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这种理论被称为连续创生论,由此形成一个稳恒态宇宙。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爆炸和连续创生论的争论非常激烈,但没有实际的证据来决定哪一个对。
1949年,伽莫夫指出,假若大爆炸曾经发生,伴随而生的辐射在宇宙膨胀过程中应该损失能量,而现在应该以射电辐射的形式存在,作为一个均质背景从天空的四面八方射来。这种辐射在绝对温度5K(-268℃)时应该是天体的特征。美国物理学家迪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
1964年5月, 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美国射电天文学家R·W·威尔逊接受迪克的建议,探测到与伽莫夫预见的特征非常相似的射电波背景,它显示出宇宙的平均温度为绝对温度3度。
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射电波背景的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结论性的证据。现在一般天文学家都接受大爆炸理论,而放弃了连续创生论的观点。所以,连续创生论已是明日黄花了。

被物理学颠倒了的现实 至为写于2003年1月12日
现代物理学对物理现实作了一个颠

NND!玩了去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