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题 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题 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

发布时间:2024-06-18 21:5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①晨起游大理。

②大理名胜风物素以洱海、苍山、三塔为最。

③洱海形似耳朵: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远看广阔无垠,水天相接.恰逢雨后初晴,风烟一空。人坐船中,但见鳞波浩淼,湖光潋滟,红日分辉,白云共影,好似凌波仙子,踏浪而前。那妙处,只可悠然心会,难以言语传述。

④时近中午,弃船登岸,去看那苍山。苍山有峰十九座,逶迤相属,所见三五座与洱海遥遥相对.它不很高,在婀娜多姿的洱海面前,显得奇崛挺秀,意态扬扬,有如一个小丈夫,颇见一些阳刚之气.古人云:山色空蒙雨亦奇。在倏然而至的蒙蒙细雨中,原本神清骨俊的小丈夫,一下子变得浑茫含蓄,温情脉脉。此时山与海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了。

⑤三塔是大理真正的代表。塔为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大者居中,小者为翼,比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坡上。大者为唐代所造,小者建于宋代。大者高耸巍峙,气宇轩昂,小者玲珑剔透,风姿绰约。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此处地势崇峻,四无阻挡,登临塔顶,极目远眺,一海通天,数峰拔地,百里田畴,万户炊烟,大理美景尽收眼底。

⑥正当我徜徉在这山水之间,为其景色所陶醉的时候,忽然一阵清风迎面吹来,顿时感到异常的愉快。这风,不像塞外的寒风, ;不像海南的热风, ;甚至也不像家乡的杨柳风,犹如母亲般的抚摸,虽然 却带有泥土的气息。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轻轻的,柔柔的,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和着这 的天籁之风,一起飞散到九霄云天里去。

⑦大理向来有“风花雪月”的说法,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一说法的可信。风,我算是见识到了。遗憾的是,雪和月因为时节的缘故,无法领略。那么这花呢?想来是因为有山茶、杜鹃、报春花等常开不败吧!昆明也是四季如春,何以大理独以花名?正在揣摩之时,不经意问发现一个个长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的白族姑娘,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这不就是“金花”吗?.

⑧要说我最欣赏的,还是大理人对于白色的崇拜。大理世代居住着白族,白族尚白,以白为主。不用说塔称为白塔;海和山也与白色有关,晴天清白透明,细雨霏霏之时,则像披上了一层白纱;大理的风花雪月,哪一种不是和白联系在一起呢?至于白族人民,尤其是始娘们,其穿戴打扮,更是与白色融为一体了。

⑨白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显得明亮、纯洁、令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色调,蕴涵着神圣的境界,你只要浸润其间,久而久之,就可以被它熏陶成器。

⑩夕阳西下,我看着三塔的倩影,感受着大理的魅力,带着不能长留的无奈,一步一顾地下山而去。

13、这篇游记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作者欢乐的大理之旅的?清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2分)

14、在第⑥段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词语序号)(2分)

A.轻柔温暖 C.妩媚温馨

B.凛冽刺骨 D.温湿炽闷

15、大理“独以花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最欣赏大理人对白色的崇拜?(2分)

17、从下面两个语段中任选一段,进行赏析。(3分)

A.有峰十九座,逶迤相属,所见三五座与洱海遥遥相对。它不很高,在婀娜多姿的洱海面前,显得奇崛挺秀,意态扬扬,有如一个小丈夫,颇见一些阳刚之气。

B.塔为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大者居中,小者为翼,比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坡上。大者为唐代所造,小者建于宋代。大者高耸巍峙,气宇轩昂,小者玲珑剔透,风姿绰约。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问题解答:

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题 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题 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这个旅游问答期待您的解答,请登录账号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回答这个问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