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陆游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如,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qiú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热气腾腾、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为陆游开拓了广阔的创作天地,激发了他的诗情,这就是他所悟到的诗家三味。“君诗妙处吾能识,都在山程水驿中”。“如子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正因为他感悟出这一现实生活的创作途径,所以在经历南郑军营生活之后,陆游的诗歌创作便进入了成熟阶段,创作了许多雄浑奔放的作品,自成一体,成为南宋时代的伟大诗人。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 屈 贾 在眼元历历。” 钱仲联 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入之境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余尝观 荆 浩 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他自幼经历了金人南侵、家人逃难的痛苦生活,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多读兵书,学习剑术,喜论恢复,但因主战派失利而报国无门,心情悲愤。四十五岁时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在幕中办理军务,这一年是他一生中唯一身临前线的机会,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风格宏丽悲壮的诗歌。不久他任职范成大幕府,经常饮酒遣怀,不拘礼法,故自称放翁。此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晚年长期简居家乡山阳,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写作了一些风格简淡的作品。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仅现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渴望「马上破贼」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 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此外,他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情景,风格简淡,耐人寻味的诗歌,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
陆游诗各体皆备,尤其擅长近体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用典贴切,特别为人推崇。七言古诗也以意在笔先、气势豪放着称。在表现手法方面,陆游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多运用梦境、幻想和夸张,因有「小李白」之称。陆游的语言则受白居易影响,虽然从锻炼中来,却平易晓畅,自然有味。这也因为他作诗注意「诗外」的工夫,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不像江西派诗人那样追求字句有出处。但也存在推敲不够、辞义句法多有重复互现之不足。
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如“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弋阳道中遇大雪》)等诗句,与表现陆诗悲壮、奔放的风格特征极有关联。
陆诗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