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海历史新教材刚刚该版,还未有复习考纲,紧急搜索各学校高一新教材历史复习资料,给予者有重赏,谢谢

发布时间:2024-05-09 1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最好写明从何而来

问题解答:

第一分册

1、两河流域是指流经 底格里斯 河和 幼发拉底河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 伊拉克 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把这一地区称之为“ 美索不达米亚 ”。
2、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它是由 苏美尔 人创造的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3、 苏美尔 人是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4、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是 汉穆拉比 。
5、目前一直得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汉穆拉比法典》 。
6、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 《吉尔伽美什》 ,它是用 楔形文字 文字写成的。
7、古代埃及,拥有有绝对权威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作 法老 。
8、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三种书写字体是: 圣书体 、 祭司体 、 世俗体 ,最普遍的书写材料是 纸草纸 。
9、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埃及统一的国家形成。
10、相对于两河流域来说,古埃及居民的成分比较稳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封闭
11、 尼罗河 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
12、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是 胡夫 金字塔和 哈夫拉 金字塔。
13、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 吠陀 时代。
14、当雅利安人的 氏族制度 走向解体时,社会分裂为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四大种姓集团
15、梵文史诗《 摩诃婆罗多 》和《 罗摩衍那 》,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16、公元前6世纪, 佛教 创立,相传创始人 悉达多,姓乔答摩。
17、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 职业世袭 和 内部联姻和 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同。
18、佛教经典数量庞大,内容主要由经藏、 律藏 和 论藏 三部分组成,总称为 大藏经 ,又称为 三藏(经)
19、公元前 3 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主要向 东亚 和 东南亚 地区传播。
20、印第安人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 玛雅 文化 阿兹特克 文化和南美洲的 印加 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1、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 美洲的希腊 ”之称。
22、玛雅人擅长于农耕,用金石 工具,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 马铃薯、 西红柿 、 可可 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最能体现玛雅人建筑成就的是金字塔式 台庙 和园塔式 天文观象台 。
23、 阿兹特克 人发现了奎宁和毛地黄的治疗作用。
24、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般称为 黑非洲 。
25、出现于东北非的早期文明是 麦罗埃 和 阿克苏姆 。
26、大津巴布韦 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其典型遗址是 巨石建筑群 。
27、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代 埃及 文明和古代 西亚 文明。
28、麦罗埃文明是尼罗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他体现了 库施 王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29、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 古希腊 。
30、古代希腊城邦以 小国寡民 为基本特征。
31、古代希腊城邦中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 雅典 。
3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的 公民 直接参与为核心。 梭伦改革 和 克里斯提尼改革 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33、古代希腊人创作的《 荷马史诗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34、古代希腊的戏剧分为 喜剧 和 悲剧 两种类型,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雅典的三大悲剧作家是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和喜剧作家 阿里斯托芬 是这一时期希腊戏剧创作的杰出代表。
35、埃斯库罗斯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有《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36、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雅典卫城的 帕特农神庙 。
37、古希腊三大哲人是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38、“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是 亚里士多德 的名言。
39、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哲学高度繁荣的时期,流派纷呈、大事辈出。把“理念论“作为其哲学思想核心的是 柏拉图 。
40、 希罗多德 被称为历史之父,他的代表作是 《历史》 ,在现了 希波战争 的史实,特点是以 事件 为中心。
41、古代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以 大理石 为基本材料, 方顶柱廊式 结构造型。
42、古希腊建筑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是 神 ,所以希腊 神话 成为其艺术的精神本源。
43、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撰史方法上的共
点是 亲身采访 、 实地考察 获取第一手资料。
44、公元前3世纪末 ,夺得地中海霸权的国家是 罗马。
45、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雅典 。
46、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指的是 罗马帝国时期的繁荣景象 。
47、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 布匿战争 、 马其顿战争 、 叙利亚战争 ,罗马人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共和国逐渐走向全盛。
48、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西罗马帝国灭亡 。
49、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 君士坦丁堡 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 罗马 为多呈的西罗马帝国。

第二分册
(第一课——第
1、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 栽培谷物 与 驯养牲畜 ,开始农耕生活。
2、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稻作农业 与 旱地农业 同时出现 南北并立 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色。
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 聚族定居 ,形成最早的农耕聚落。
4、 夏 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5、黄河中游的 中原 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6、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 神化传说 的形式相传,反映了早期人类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
7、陕西临潼的羌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羌寨遗址所呈现的 共同耕作 、平均分配 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8、 夏 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9、考古学家发现,时间上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 二里头文化 遗址。
10、 商 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11、我们国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西周 时期,我国确立了礼乐制度。
12、 周公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分封 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井田 制奠定了西周的经济基础。
14、商史因 文献 、 甲骨卜辞 和 考古资料 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15、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 礼器 ,器物的 大小形制 和 数量 ,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16、商朝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还是 石器 和 木器 ,农业生产技术已有进步。
17、周武王率军在 牧野 战役中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18、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土地和义务 。
19、商朝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 六书 ”规律,为我们探究商史提过提供了一手资料。
20、礼与乐的关系是 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21、 商朝 和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比肩,合称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
22、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出现的两个时期是 春秋战国 和 三国两晋南北朝 。
2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 井田 制度的实质。
24、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农具 和 犁耕技术 的使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25、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迁都洛邑,历史上统称 平王东迁 。
26、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27、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儒、法 、 道 三家。
28、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目标是 富国强兵 。
29、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汉初 郡国并行 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消除。
30、汉朝初年的 清静无为 为汉武帝时代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31、汉代时的 代田制 ,“用力少而得谷多”,成为当时先进的农业耕作方法。
32、战国时代,战争加剧,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形成了“ 战国七雄 ”。
33、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体制,成为我国后世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秦在中央设 丞相 、 御史大夫 、 太尉 。地方设 郡 、 县 两级。
34、战国时前的变法改革蔚然成风,秦国的 商鞅 变法最有成效。
35、公元前209年 陈胜 、 吴广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36、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 ”时代。
37、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礼 和 仁 。孟子则由“礼”发展出“ 仁政 ”。
38、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显,最终导致 吴楚七国之乱 。
39、黄老之学源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它以 道家 为主,兼采儒、法,主张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 清静无为 ”的境界。
40、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屯戍误期 ,根本原因是 秦的暴政 。
41、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是 鲜卑 民族。
42、南方东晋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 齐 、 梁 、 陈 三朝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 南朝 ”。
43、西晋曾实现短暂统一后又陷入分立,匈奴、、羯、氐、羌5个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纷纷建立政权 ,其中重要的有16国,史称 五胡十六国 。
44、北魏 孝文帝 改革是促进民族融和的典范。北魏政权要立国中原,必须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 三长制 ”,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推行“ 均田制 ”,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还推行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的政策,如迁都洛阳,通用 汉语 、 汉服 、 汉姓 、 汉婚 。 并尊崇孔子,实行 礼 制,提倡 以孝 治国。
45、民族融和是 双向的 ,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而且胡文化中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
46、南北朝时期, 畜牧业 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胡床 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
47、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 江浙 、 湘赣 、 巴蜀 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48、汉朝前的中国经济重心一直位于 黄河 流域地区。随着汉末战乱, 人口 南迁,先进的 生产技术 与 生产经验 的向南传播,到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得到了发展。
49、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各方为增加自己的实力,,大力推动各业生产,曹魏占据 北方 ,是经济的 重心 ,据此曹魏广泛 屯田 ,恢复经济; 蜀汉 据川汉天府之国的有利地形,兴修 水利 ,发展手工业,开拓西南;孙吴割据 江南 的优势自然环境,大力发展 航运 。他们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共同的特点即: 因地制宜 。
50、曹操在 官渡 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实力雄厚的 袁绍 ,基本统一北方。
51、208年孙权与 刘备 的联军运用 火攻 ,在 赤壁 战役中大败曹操。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

民族融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一种是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两种方式在南北朝以前是如何体现的?若仅采用第一种方式,能否顺利实现民族融合?
自上而下——出身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孝文帝自幼博学善文,具有精深的汉文化修养,亲政后,决心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他毅然将都城南迁至洛阳,还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自下而上——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民族大迁徙时期,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相互杂居的局面,随之出现空前的民族大交融,更加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和学习,也促使游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居民的“汉文化”的震荡交汇,使民族间的亲善友好美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我国重新统一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若仅采用第一种自上而下方式,能否顺利实现民族融合,可从孝文帝改革政策的强制性和推广
的果断性两方面来说明。

我也在找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