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发布时间:2024-05-13 18:5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为什么要沉白马、玉璧呢?
为什么不沉别的什么牺牲,这两样东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问题解答:

给河神奉上的祭礼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出兵打仗,常常沉璧于江河以祭河神,求得河神的帮助,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不过,沉玉璧于河,有时还可用来作为表示信誓。晋文公流亡结束时,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流亡多年后,终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派兵护送他回晋国,取代晋惠公为国君了。在回国途中的黄河边上,随从他多年的家臣子犯,有些担心了,担心什么呢?原来,在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谋求复国的这段时间中,子犯以重耳的亲戚、家臣的双重身份,多次纠正过重耳的错误,甚至有时还采取了违背重耳意志的硬做的方法。举例来说,当重耳流亡齐国之际,齐国妻重耳以宗女,给以很高的生活待遇,但就是根本不关心重耳的回国当晋国国君的要求。而重耳呢,则贪恋于齐国的生活享受,竟是想在齐国长住下去了。子犯和其他家臣们商量,觉得重耳忘了复国大业,贪图暂时的生活享受,长期下去,会误了大事,于是,几位家臣共同设计,把重耳灌醉了,装上车子,在违背重耳本人意志的情况下,硬是将重耳带出了齐国。重耳酒醒后,十分恼火,甚至用戈来攻击子犯。子犯给重耳讲,如果不能复国就会失去一切,离开齐国重新流亡,正是为了寻找另外的能帮助重耳复国的国家。重耳还是恼火地说:“如果不能复国,我食你的肉。”子犯说:“如果不能复国,我的肉恐怕已经腥臭了(意为死于他乡),没有味道了。”像这类的纠纷,也发生过不止一次。现在重耳马上就要回国当国君了,一国之君,有权生杀大臣,如果重耳昏了头,不去想子犯等家臣许多年来为自己复国所花的精力与苦心,而是只记住这类硬逼着自己到处奔波的细节,那子犯的处境岂不是很糟糕吗?于是,子犯在快要渡过黄河、即将进入晋国国土时,便将重耳当年聘自己为家臣的玉璧,还给重耳说:“臣带着行李从君巡(实际上是流亡)于天下,臣犯过的罪多了,臣自己也知道罪过很多,何况君呢?我请求从此离开公子。”晋重耳听懂了子犯的意思,马上接过子犯手中的玉璧,投入黄河说:“回国以后,我一定与与舅氏(重耳与子犯是甥舅的亲戚关系)同心同德,河伯为证。”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和《史记·晋世家》。请河伯为自己的誓言作证,大概是因为,玉璧一向是用来祈福于神的,也可以请求神来为自己的誓言作个见证。这是加强誓言的权威性的一种方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