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4-05-15 12:55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一句总结性的话,急!!!

问题解答:

朱自清散文三特色

作者:more-han… 文章来源:转自语文学科网 点击数:7478 更新时间:5/9/2007

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 不失其诗人本色,“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弦歌画舫,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象一个导游把“游客”步步引入,都往往能招人入内,生亲临其境之感。《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张白山:《朱自清品作欣赏》)清代的国画理论家淘贻汾曾说:“画月下之景,大者亦晦,在晦中而须空明。”的确,要在晦暗中见空明,是很需要独特的表现手法的。于是便有人提出画月亮的方法:“月景阴处染黑,阳处留光”。画画尚且如此困难,我们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事情,那自然更吃力。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

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比如写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

自己分析吧

  1.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 作品:

    1922年     《雪朝》    诗集    

    1923年    《毁灭》    长诗    

    1924年    《踪迹》集    诗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0年    《春》    散文    

    1934年    《欧游杂记》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3年    《匆匆》    散文    

    1944年    《伦敦杂记》    散文    

    1945年    《国文教学》    论文集    

    1946年    《经典常谈》    论文集    

    1947年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年    《新诗杂谈》    诗论    

    1948年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    

    1948年    《语文拾零》    论文集    

    1948年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    

特点:生动形象地描写文章。

纯粹是无病呻吟!

优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