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海语文闵行区散装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2024-11-08 11:4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具体点

问题解答:

(一)(16分)
  1.(1分)⑴柏拉图 ⑵(长篇)小说(答对1空得1分,两空都答的取前者)
  2.(2分)文化歧视,(1分)社会黑暗(1分)
  3.(2分)D
  4.(3分)艺术作品中使画面突出且引人注目的部分(1分),它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与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寓意(2分)。
  5.(3分)D
  6. (5分) 观点1分,能比较画作的寓意与《蒹葭》诗篇的主旨(1分),能就“精神的期许”、“理想的向往”、“生命的等待”等内涵予以揭示评价(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同意。因为《秋江待渡图》所表现的是人生对无限的可能性、渺不可及的世界的理想世界的的向往和等待;而《诗经·蒹葭》中人物所追寻的“在水一方”或者“伊人”,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不同意。因为《秋江待渡图》所表现的是人生对无限的可能性、渺不可及的世界的理想世界的的向往和等待;而《诗经·蒹葭》纯粹是一首思念情人的恋歌,诗中“在水一方”的“伊人”,就是指意中人。//而《诗经·蒹葭》是一首招贤诗,诗中“伊人”,指隐居的贤人。
  (二)(22分)
  7.(2分)引出关于“眸子”的讨论(1分),然后在比较分析中得出“小孩子的眼睛是一种完全的真,因而让人喜爱”的结论(1分)。
  8.(3分)认识到自身的虚妄与平凡(2分),恢复人性最初的纯真(1分)。
  9.(4分)⑴异:后一句语气较第一句更为强烈,所强调的小孩子讨人喜欢的理由也更为明确(2分)。⑵同: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均强调了“人们喜欢小孩子”的事实(2分)。
  10.(3分)观点符合文意,语势得以顺承、完结(3分);观点基本明确,语意相对完整(2分);观点模糊,语句凌乱(0-1分)。
  评分要点:形式上,与“若要”相搭配的关联词语,如“得”、“就要”等(1分);内容上,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学着返朴归真,从而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改变我们人生的态度(2分)。(附原文:“得搭着小孩子的肩,他引导你看引导你走。”)
  11.(6分)C、E(答对一项得3分)
  12.(4分)要点:梳理:第⑤段写的是小孩子眼睛的真,第⑦段写的是小孩子身不怀力的善,第⑧段写的是心中没有心机的善,第⑨段写的是小孩字的崭新生命的自然之美(3分)。说明:因此作者基本是按照真、善、美的顺序来逐层推展,论说“小孩子”给人美感的四个“基础”(1分)。
  全文思路的提示:作者观察人生百态,体悟出惟有小孩子是彻底的成功者,进而思索他们受人喜爱的原因。本文将孩子的真、善、美的本质推崇到极至。文中隐约将小孩子视为未经破坏的大自然,而大人则是已受污染的世界。小孩子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最初,小孩子的真,亦是人人心中最初的本真,大人对小孩子的喜爱源自于此,而大人也应回归小孩子般的纯真无邪,方能走进真实的世界。全篇就“小孩子”这个论述对象,提炼出部分特点,作强化的推展,藉由设问、具象化比喻、多项事例等,架构出严密的理路,展现足够的说服力。
  (三)(5分)
  13.(5分)⑴民为贵 ⑵为万世开太平 ⑶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⑷人生代代无穷已⑸一一风荷举 ⑹千岩万转路不定 ⑺梦回吹角连营(5分,对1空得1分,多选的取前5句)
  (四)(9分)
  14.(2分)衰草、红叶、西风、黄花等。(共2空,答对一个给1分)
  15.(4分)要点:景物特征的描摹(2分);情感氛围的渲染(1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运用(1分)。例:辽阔的草原已不再翠绿,焦黄的衰草延伸向远方,与天相接。破晓的太阳缓缓升起,照亮了近处的草原和远处的山岚。满山的红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红了半个天空。
  16.(3分)要点:远在外地的游子(征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愁。(2分)悲苦家人的孤苦无依(1分)
  (五)(17分)
  17.(4分)(1)延:引进、迎接、邀请 (2)殊:很,非常 (3)祈:恳求,乞求 (4)厌:满足,通“餍”(每词1分)。
  18. (2分)A
  19.(6分)⑴(3分)(秀才)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补出省略的主语1分,“启示”1分,句义基本通顺1分)
  ⑵(3分)只是我穷到这样的地步,您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应当可以马上弄到。(“顾”1分,“立致”1分,句义基本通顺1分)
  20.(3分)要点:闭门苦读,知书达礼(如“延之入”、“请问”、“留之甚久”)、旷达不俗(如不排斥异类,与狐仙评古论今,发觉对方才学非凡,警服之余,也愿意与之“共晨夕”)(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21.(2分)起初翁对秀才失望、不满,因此沉默以对(1分);进而,翁心生作弄之意,就表面上欣然同意了秀才的请求(1分)。
  (六)(11分)
  22.(1分)绍兴
  23.(2分)进德修业(答“比德自励”、“惩志自警”得1分)
  24.(2分)A
  25.(3分)能筛选并依据文中的有关信息予以推断,如正面推断的有:①“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②“中立抱材,未用”;反面推断的有:③“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或“进德自警”④“临大节而不可”、或“以节立志”、“以节立身”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到上述的任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26.(3分)要求:能列举教材中的所学文言篇名(如《阿房宫赋》、《岳阳楼记》、《项脊轩志》、《病梅馆记》、《爱莲说》等)(1分);能回忆课文中相关的描写或记述的内容(1分);能说出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或阐发的义理(1分)
  例:《病梅馆记》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作者决心疗梅、救梅,表现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
  二、70分
  27.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略)

  附宋词《十二时》赏析:
  苍凉之景以叠笔尽其致。“征人”十字,亦是人同有之,意却未有道过者,大抵多就寄衣一边着意也。(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二)
  所谓叠笔,是指以局部形式相同但内容并不重复的语词意象反复刻画同一景象,达到曲尽其致的艺术效果。此词发端三句,以“连”字领起的“连云衰草、连天晚照(一些版本为“晓照”)、连山红叶”三重意象,叠笔刻画铺天盖地而来的秋声秋色秋景秋情,苍凉之极。衰草本是秋天最常见的物象,然而在词人笔下这连云之衰草,则以其一望无际,远接云天的衰飒摇落、冷寂颓败之势,将苍凉的秋色秋景渲染至极,并与连天晚照,连山红叶形成强烈反差与对比。晚照与红叶,本亦为秋天寻常之物,只不过秋之夕阳更容易给人去日不多的悲凉之感。当将尽的夕阳映就的连天晚照紫霞,与连山红叶相灼照相辉映之时,那如血的残阳与如火如荼的红叶,在这悲壮的辉映与燃烧中渐渐回红转灰,最后与连云衰草的寥落凄迷融合为一。词人正是以这三组意象,以叠笔将秋色秋声秋情的苍凉韵致,以线的延展,点的辐射,面的回环起伏,曲尽其致,渲染至极,获得这三个意象中任何一个单一意象所无法获得的综合艺术效应,为征人的意态,造就一个恰如其分的背景。“西风正摇落”,染后复点,“更前溪呜咽”,以层进之辞“更”领起,从对面写来,想象当时西风摇落的暮秋之际,前溪之畔的思妇当比征人更悲伤多感,呜咽念离。表现出空闺思妇的柔婉多感,过片两句,承前仍旧从对面揣摩思妇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态。征人久无消息,值此深秋时节,闺中思妇又将与谁共赏菊花?是对闺中人孤苦情境的深切体会与理解。结句由妻子转而写自己:“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直接点明征人不是不想回家,值此送寒衣时节,亦是征人最为愁苦的时候,既思念家乡亲人,又为他们孤苦无依的情境和痴情所感叹所负疚。
  叠笔写苍凉之景,亦是词人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思笔相洽处,最能获得综合的艺术效应。如南宋词人王沂孙《醉蓬莱·归故乡》下片:“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俞陛云先生谓其:“‘秋灯’三句清愁重叠而来,句法如明珠一串。”
  附《雨钱》参考译文
  滨州有一个秀才,坐在书房里读书。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形体相貌很有古人的风度。秀才请他进屋,请教他的姓名。老头自称:“我姓胡,名叫养真,实际是个狐仙。因为爱慕你品行高雅,愿意与你交为朋友,共度晨夕。”秀才一向是个开通达观的人,也不感到奇怪,就与他评古论今谈起学问来。老头的学识很渊博,想象力很丰富,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很有文采,而且充满幽默感;有时引经据典,道理说得精辟而深刻,更是秀才所意想不到的。秀才又惊讶又佩服,留他住了很长时间。
  一天,秀才暗自向老头请求说:“你爱我的感情很深厚,只是我这样穷,你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理当可以马上弄到手。为什么不稍稍周济我一下呢?”老头沉默了半晌,好象不想答应秀才的话。过了一会儿,才笑着说:“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有十几个铜钱作母钱。”秀才遵照他的要求,拿出十几个铜钱。老头就同他一起走进密室,迈着歪歪颠颠的步子,念着咒语。霎时间,有几千万铜钱,从屋梁上华啦华啦地落了下来,那势头象是下暴雨,一转眼堆积的铜钱就没过膝盖;拔出脚来站在钱堆上,有没过了脚踝。几丈见方的房屋,大约积了三四尺厚的铜钱。于是老头回头对秀才说:“比较满意了吗?”秀才说:“够了。”老头一挥手,钱雨就一下子停住了。于是一起锁好门出来。
  秀才暗自高兴,自以为成了大富翁。过了一会,他进屋取钱用。可是,满屋的铜钱,全都化为乌有。只有做本的十几个铜钱,还稀稀拉拉地留在那里。秀才大失所望,怒气冲冲地瞪着老头,对老头的欺骗非常怒恨。老头生气地说:“我原来跟你做交谈学问的朋友,没打算和你去做贼!如果要称你的心意,你只该去寻找盗贼交朋友,老夫可不能遵照你的意思去做!”说完一甩袖子就走了。
  评析:
  文字之交,也不可以没有金钱的,精神的确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整日为“稻粱谋”,作何“逍遥游”呢?然而,如果把金钱当作为人处世的根本标准,那就钻入钱眼之中去了。此翁之所以愿和秀才“共晨夕”,是为了“君高雅”,秀才却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见财就心中暗喜,财去就忿忿指责,此翁在秀才眼里的价值是视有无金钱而决定的,此翁拂衣而去,实在情理之中。人无金钱不能生活,读书人也不例外,但是当金钱异化为主体时,那是对人格的亵渎。这种亵渎固然是对别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呢?秀才把自己放在金钱的同一位置上,前面的读书之嗜好,高雅旷达之风度,留翁对谈之亲密都染上了铜臭之嫌了。此翁说他只配和小偷交往,此话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听起来比较难受,但的确是他所作所为带来的。
  附《尚节亭记》参考译文
  古人种植花草树木是有用意的,哪里只是为了赏玩而已呢!因此兰花取它的芳香,谖草取它的忘忧,莲花取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含义。不单单是花草树木如此,人们佩带玉器,用象牙作环圈,在座位右边陈设欹器;或者用它们来比拟德行、激励自己,或者用它们来惩戒心志、警惕自己,使德行和学业的进步,都因此而得到助益。会稽黄中立爱好种竹,取竹有环节这一特点,因此在竹林种建了一个亭子,并且取名为“尚节亭”,用来作为读书娱乐的场所。黄先生的心志澹泊而不追求功名。我观赏之后很喜欢。
  竹子这一种植物,枝干柔软而中空,很柔和但不被风雨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寒暑、承受霜雪而枝不改、叶不变,颜色依旧碧绿,像是在紧要关头不改变节操的君子,确实是内在有什么,表现在外也是什么,能够表里如一。那么,用节来形容竹,还有什么比这更恰当的呢?如今,社会风气败坏,人间公理沦亡,能够坚守节操来处世的人太少了。中立拥有才能,在未能施展前,而很早就用节操来立志,这实在有大大超越人的地方,我又怎么能不为他而高兴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