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碧沙岗公园环境特点是什么?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啊?

发布时间:2024-05-06 04:4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郑州西郊的碧沙岗公园,老郑州人称之为“老冯义地”。1928年冯玉祥拨款20万元,在郑州西郊择地建造陵园,安葬北伐战争中的阵亡将士。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叫白沙岗的荒地,陵园建成改名碧沙岗。张恨水曾经写过一个《碧沙岗游记》,碧沙岗原貌为“进门是一条很宽的人行路,穿过一架如船篷式的葡萄架,长约十尺,这点很有意思。南行,有一道池子,池上架有石桥,迎面一架东西,挡住了眼帘,便是纪念塔了。塔前三角式,建有三个亭子,用花木陪衬着。若是在中国文人脑筋里,必定题上大招、千秋等等名字。冯将军脑筋里,如何会放进这一套,所以这三个亭子的名字,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亭后,有一个纪念堂。穿过这个堂,后面就是阵亡将士的灵堂了,里面供了无数牌位”。

  “碧沙岗”在1956年改为公园,那些灵堂牌位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北大门在“文革”中被拆毁,现在的样式比原来的宽大,门口两侧有石狮子,气派了一些,但少了沉静和那份肃穆。郑州市规划局的副总规划师陈玉章住在相邻的政府宿舍楼里,作为参加了郑州规划的专业人士,他说当年“把那个大门一改,卸下来以后好多砖头瓦块没地方放,在现在那个大门那里,挖了一个坑,就都填里头了,连‘碧血丹心’的碑也填埋进去了”。后来在1991年有聂荣臻题字重新立了一个纪念碑。80年代起,围绕陵园的三面都盖上了小房子,小饭店、舞厅、照相馆、广告公司,五行八作,把陵园围得面目全非,好在现在的陵园外围已经清理得整洁安静。而原来镶在大门正中间有冯玉祥手书石匾“碧沙岗”的标志,被放在陵园内一个类似库房的地方,落满尘土。这是文化局一位职员私下里说的话,依然不敢当真。

楼上已经介绍了优点了,我就不多说了,我要提醒你的是去那晚上要小心,白天也要小心,那里有很多小偷,我都碰到过,晚上还有抢东西的,治安不是太好,我同学就被抢过,去那要小心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