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革命遗迹?最好有介绍!谢谢!

发布时间:2024-05-11 19:0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谢谢,时间尽量快,越多越好!

问题解答: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

  该楼于民国9年(1920年)夏秋间建,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部分。是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

  该幢住宅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兄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李书城,系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李氏兄弟为该楼最早住户。楼南路侧当时尚存农田,环境颇僻。李家将两楼内墙打通,楼梯合一,组成一家。106号楼上是李汉俊卧室,楼下客厅约18平方米。

  民国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客厅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陈公博、周佛海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国焘主持。23~24日,张国焘先报告筹备经过,说明会议重要意义,提出讨论的问题;旋由各地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成立党纲和工作决议起草委员会。25~26日起草文件,27~29日讨论《党纲草案》和工作决议草案。会议讨论热烈,对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取得一致。7月30日,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和搜查,被迫中止。最后一天的会议改至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举行。(注:最后一天的日期未能确定,7月31日与8月1日两说。)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和“联合第三国际”;所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并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使工会避免成为其他党派之傀儡”;还就宣传、工人学校、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对现有政党的态度,与第三国际的联系等问题作出相应决定。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张国焘负责组织。

  民国11年,李家他迁,该处为其他居民租用。民国13年增建厢房。后来楼下开设商店,解放前后为恒福昌面坊。

  1951年10月,经勘查确认后辟为纪念馆,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1958年,按当年原状修复,拆除厢房。进入大门为天井,经过6扇玻璃窗门进入会议室,室内置有长餐桌、圆凳、茶几、椅子、两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当年式样仿制。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恢复了会址原貌,建立了会址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还设有辅助陈列室,展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文献资料。有三部分内容: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产生及其活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周公馆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在幽静的上海卢湾区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意思是名义上对外宣称是周恩来将军的府邸,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这幢小洋房,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萝花架,看上去幽静宜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在这里,周恩来接待过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194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到会的100多人把一间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晚到的记者不得不在门窗外、阳台上站着听讲。

  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在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之后,房屋被国民党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内家具陈设均为复制品。

  一楼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北),衣架上仍然挂着当年周恩来穿戴过的咖啡色礼帽和西服,正中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大公报》、《联合晚报》、《华商报》等当时几大有影响的报刊。报刊旁的文稿上完整地保留了周恩来的手迹,左侧整齐地堆放着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写的《论联合政府》,眼前的一切仿佛浮现这样的一番情景:夜已深,周恩来同志依旧在阅览时事,伏案而书,不分昼夜的工作。

  三楼正中为集体宿舍,时常作为办事处接待许多南来北往同志的临时住处,1947年3月1日,国民党当局对周公馆封锁,在此董必武同志主持了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并负责布置了任务。朝北即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三楼各居室中,属此间光线条件最差,环境也很潮湿,工作人员曾想替董老换房间,但被他婉言谢绝。这深深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前院与后庭之间有座别致的小花园,花园东侧的高大雪松,至今苍峨屹立。1946年11月,办事处在此为朱德同志举行六十周岁寿辰的庆祝活动。

革命遗址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不少革命遗址。

[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周公馆][毛泽东故居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二大会址][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周公馆][毛泽东故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