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领

发布时间:2024-05-14 10:4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为什么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领?
急!!!谢谢

问题解答:

很简单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不是没有深意的,事实上,“逍遥游”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逍遥游”的突出特点是“上下与天地同游”。“上下”意味着超越时空的自由度;“与天地同游”说明自由的本质。所谓与“天地同”,也就是与天地一体,原来,庄子的自由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自然。《庄子》中著名的“化蝶”,重要的是“不知”蝶化为庄子还是庄子化为蝶,这个“不知”,之所以不知,是因为从本质上来看,蝶与庄子本来就是一体的。
当然,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庄子是人,蝴蝶是物,人是不能化为物的,但是,在精神上,人与物未尝不可以做到合为一体,这个“合”,庄子认为是“化”,“化”是“合”的最高层次。通常我们说的“天人合一”,准确地讲是天人化一。中华文化是非常看重“化”这个概念的。
正因为如此,庄子讲逍遥游的几个条件——“无功”、“无名”、“无己”中,“无己”最为重要。只有无己,才能真正做到化己为物。“无功”、“无名”,不是说不要建功立业,只是不要以功名为目的,用《老子》的话来说,是“为而不恃”,既然“为”,自然有功名在,但不要在意它,而要将功与名悬置起来。“无己”当然不是说要将己毁灭,将己毁掉,生命没有了,还哪里有逍遥游?那又如何做到“无己”呢?悬置是不行的,只能是超越。超越是精神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超越在这里说的意思是精神上泯灭已与物的对立。已与物本是两分的或者说对立的,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叫主客两分或主客对立,超越通过精神的能动性实现二者的化一,这种超越当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只是“至人”所为。虽然普通人成为不了至人,但至人却是普通人的理想存在。《庄子》这部书整个地讲人的理想境界,而不是现实境界。理想境界虽不是现实境界,却是现实境界追求的方向。
《庄子》哲学的关键词,在我看来,是“无己”。《庄子》用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说的其实都是这个概念。它的“去累”、“心斋”、“坐忘”、“葆光”,说到底就是要让人在精神上实现“无己”。 《大宗师》中有这样一段:“仲尼(足就)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不就是“无己”吗?《庄子》是人类文化史上一部奇书。自它产生以来,有关它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且现在每年还在产生大量的研究论著。《庄子》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深深思考的问题。《庄子》产生于中国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铁器的运用还刚开始,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说高;社会制度应是奴隶制时代,根本算不上先进的社会。然而它产生的思想却是如此之深刻,今日读来仍感新鲜,而且它所提出的不少问题具有永恒的价值,需要人类永久性地探讨。显然,人类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不同步的,精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超越物质的生产水平,超越时代。《庄子》这部伟大的著作的出现,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庄子》探讨的是宇宙本体的问题、人性问题、人的生存与命运的问题、人与他的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属于哲学的经典问题,所有的哲学家都不能回避它们。关于这些问题,庄子有他独到的见解。

伤麟叹凤孔门事,齐物逍遥庄子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