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能简洁点吗 看不懂耶
问题解答:
1,影响:导致唐太宗采取开明宽柔与以武拨乱相结合,刚柔并济的民族政策。
2,不同:前者强调以雄厚国力为后盾而对四夷产生的威慑力;后者强调以中央开明民族政策而对四夷产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两者有机结合则“远人自服”。
大乱之后,能否实现大治 不仅群臣异论,就是太宗本人也信心不足,
发出"大乱之后,其难治乎"的感叹.唯有魏征信心十足,说:"乱后易教,
犹饥人易食","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
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则以为,夏商周三代
以后,人心渐渐地浇薄,所以秦朝专用刑律,汉朝杂以霸道,不是不想教化,
实在是想教化而不能.魏征反驳,引用了历代乱后致"太平"的事例,说"若
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 "①太宗最终
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制定出"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的基本方针.经太宗君臣"力行不倦",数年之后"天下大宁,远戎宾服".
太宗回忆说:"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②由此,足以显见当初那场争论
对实现"贞观之治"是何等的重要!
其实,太宗一即位就提出了"为国之道,安静为务"的方针.当时,突
厥颉利可汗兵临渭水之北,太宗智退颉利,订立"便桥之盟".然后对大臣
们说:"我所以不战者,即位日浅,为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
必有死伤","结怨于我,为患不细"③.这时,太宗的"安静"主要指避免
征战.经过"理政得失"的讨论,"安静"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去奢省
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紧接着,强调"君依于国,国
依于民."④贞观初年,太宗接二连三地申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人君简静乃可致耳"①."简静"是为"不夺农时",不夺农时是为"存百
姓".围绕"存百姓"这一宗旨,以"简静"为施政方针,太宗君臣"夙夜
孜孜",终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