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长沙上大学,请问从大连到长沙的最佳铁路线路,还有长沙的地理人文条件如何。谢谢

发布时间:2024-05-10 09:4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到沈阳北去转车,沈阳北再到长沙直达,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01.8万人。长沙,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风景独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湘江;长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三国东吴简牍;“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更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22亿元,人均GDP达15425元。2004年长沙市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达到110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8%,增幅比全国快5.3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8个百分点;GDP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8296元,同比增加2769元,同比增长13.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7638元,同比增加2828元,同比增长14.6%。
  2005年长沙市全年实现GDP1519.90亿元,同比增长14.9%。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59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5.27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69.28亿元,同比增长1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2.04亿元,同比增长13.0%。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0.5、7.9、6.5个百分点,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52.8%、43.9%。三产业的比例为7.4:43.1:49.5,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1.3个百分点。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13亿元,同比增长7.0%,增幅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工业、交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0.73亿元,同比增长20.3%,其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3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43.2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4.7%,同比增长8.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14.19亿元,同比增长13.0%。在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国有、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加值同比增幅分别为7.5%、30.1%、23.4%。
  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300.62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5.13亿元,同比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保持上升势头,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85亿元,同比增长25.4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30亿元,同比下降22.2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6.46%,同比提升13.06个百分点。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47.98亿元,同比增长14.65%。全社会运输周转量为142.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9%。客运量为1.12亿人,同比下降3.56%;货运量为1.12亿吨,同比增长1.90%;旅客周转量为96.28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59%;货物周转量为101.2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33%。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1.44亿元,同比增长31.93%,增幅同比回落6.97个百分点,其中建安工程533.76亿元,同比增长32.2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791.18亿元,同比增长33.97%,增幅同比回落5.53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0.6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0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13%,增幅同比回落45.45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9.00%,增幅同比回落57.81个百分点。
  ● 国内市场与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3亿元,同比增长16.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组,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5%,所占比重为80.8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4%。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26.72亿元,同比增长14.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78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1%。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26.83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总额为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进口总额为10.88亿美元,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总额为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9%;进口总额为9.98亿美元,同比增长9.2%。
  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企业)150个,同比增加16个;合同外资金额15.7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2亿美元,同比增长80.0%。
  ● 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38亿元,同比增加35.02亿元,同比增长33.56%;完成上划中央“两税”33.66亿元,同比增长17.00%;完成基金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29.66%。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224.37亿元,同比增长11.31%;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132.34亿元,同比增长11.14%;货币回笼92.02亿元。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2322.32亿元,比年初增加存款341.9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54.42亿元,比年初增加存款153.53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55.35亿元,比年初增加贷款258.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51.94亿元,比年初增加贷款17.96亿元。
  ●物价、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含城市及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7。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价格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4,增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34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60元,同比增长7.0%,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与上年同期持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908元,同比增长13.75%,增幅同比回落1.4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35元,同比增长13.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166元,同比增长14.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2006年长沙市整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平稳增长势头。初步核算,长沙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全国快4.1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7个百分点。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2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4.66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84.41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2.75亿元,增长15.3%。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4、6.7、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45.3%、51.8%。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9:43.3:49.8,与上年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0.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4.1%、15.0%、14.8%和14.8%,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势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27853元,比上年增加3885元,增长13.3%。
  在全省引领地位更加突出,率先发展的优势加速扩大。长沙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3.9%,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与其他市州相比较,长沙14.8%的GDP增速遥遥领先。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价格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2,价格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价格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7.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5%)六大类;下降的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3.1%)两大类。城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1,价格增幅提升0.7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6.4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3.1%。房屋销售价格上升5.8%。土地出让价格上升21.4%。房屋租赁价格上升3.3%。物业管理价格持平。
  劳动就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362.80万人,比上年增加3.8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128.6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省、市8件实事47项具体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8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06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以超过14.5%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活力充沛;其二是经济效益质量显著提高;其三是在全省的引领地位持续提升;其四是规模工业发展提速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五是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加速升级难度较大;工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力度有待加强;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然较弱等。

  长沙工业发展迅速。目前长沙已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并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岳麓山大学城,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白沙系列卷烟单品牌销售量以及计算机终端、直燃式中央空调销售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混凝土泵占国内市场销售量的60%,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白沙、梦洁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湘绣、铜官陶瓷、浏阳花炮、菊花石雕、中国红瓷器等工艺产品久负盛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长沙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猪生产基地,水产品、蔬菜、水果、花木、烟草、湘莲、茶叶、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品种丰富。
  长沙商业繁荣兴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交易兴旺,清末即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一批现代化商品设施相继建成,全市集散物商品量、交易额、商业活动的辐射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餐饮、文化、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独具特色。银行、保险、证券、外汇交易日趋活跃,与国际金融接轨步伐明显加快。
  长沙教育科技发达。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在校学生27万人,科研开发机构97个,各类科技人员27万多人,特别是在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方面拥有一批高尖人才,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杂交水稻、银河巨型计算机、试管婴儿、遗传工程、磁悬浮列车等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长沙交通通讯便利。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沙黄花机场是国际空港,已开通39条航线,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曼谷等特大城市和地区。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107、319、京珠高速等公路均汇于市区,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长沙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湘黔、浙赣、石长线连接东西;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具备千吨级生产能力。长沙综合通讯能力居全国第3位,可与全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通讯联系。

长沙现在越来越好了 你来对了 同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