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台湾 > 旅游游记

日月潭旅游全攻略

景点:台湾/taiwan
出发地:厦门
目的地: 台湾
入库时间:2016-08-29 06:21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1-10-27
旅游简介:想到台湾,许多人心里跳出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阿里山”,而第二个接着的一定是“日月潭”,台湾的山水之美似乎全浓缩在这两个地方了。这个山间湖泊有如同杭州西湖般的美丽,还多了台湾最小的原住民族群邵族人的热情与...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5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前序

想到台湾,许多人心里跳出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阿里山”,而第二个接着的一定是“日月潭”,台湾的山水之美似乎全浓缩在这两个地方了。这个山间湖泊有如同杭州西湖般的美丽,还多了台湾最小的原住民族群邵族人的热情与坚毅,值得你细细品味。

日月潭无疑是台湾最秀丽的湖泊,山青水绿,水波粼粼,就是一幅好风光,尤其是随四季的更迭,日月潭景幻化不同的面貌,春天生意盎然、冬天静谧神秘,许久以来,无数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编织出多首歌谣诗词吟诵此地之美,脍炙人口如《水沙浮屿》、《珠潭映月》、《渔舟棹歌》……这里一年四季都不乏游人前来游湖踏青,兜风在环湖的台21线公路,虫鸣鸟叫、清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

日月潭位于台湾的中央,四周群峦叠翠,海拔748米,夏天平均温度为24度,冬天也不过15度上下,气候可说是冬暖夏凉。

日月潭由两个相连接的湖泊所组成,分别是外观呈菱形的“日潭”和细长弧形状的“月潭”。形成的原因是台湾中部地层收到断层、褶曲与河川侵蚀,致使这个地区形成13个大小不一的盆地,分别蓄水成为山间湖泊;由于日月潭的位置较高,受到外力侵蚀较小,因此当周边湖泊分别因为侵蚀而小时,日月潭仍能保持原貌,并成为台湾第一大湖泊。

日月潭有座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邵族的旧聚落,据说邵族人的最高祖灵paclan就住在拉鲁岛(Lalu)上,是邵族人的圣地,是“日月光华”之地,因此在台湾光复之后,改称为光华岛,并于岛上设置月下老人亭;后来因为一场发生于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震毁了岛上设施,重建时为尊重邵族人的传统,因此又将名称改回拉鲁。

有趣的是,拉鲁岛除了是邵族人的传统圣地,它还是湖界;以此岛为中心,南向看似月弧,北向则为日轮,因此便得日月潭之名。日月潭潭面景象万千,为台湾的八景之一,其一景一物皆浑然天成,无论四季晨昏,或乘艇游湖、驾车兜风,或登塔远眺湖畔景观,皆有不同的感受。


毓秀山水,坚毅邵族

日月潭除了有毓秀的山水,引人入胜之外,还有一个全台湾最袖珍的邵族原住民族群。邵族族人向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男俊女俏”。因此就算邵族总人口数大约只有数百人,但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不熟悉台湾原住民的民众,很多人都将邵族与邹族误以为是同一族群,其实两族群间不但分布地域不同,文化、样貌也都迥异。

虽然现在的邵族人数渐减,但在历史文献记载中,邵族曾经是日月潭一带最具强势的族群,拥有广阔的猎场和众多的族民,可惜在历经汉族垦民的崛起开发和多方面客观的政经环境变化后,如今的邵族势利日趋衰微。

尽管如此,邵族在面对劣势与严苛的文化环境,他们仍旧坚强、努力地面对各种冲击与考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邵族族民依然自豪地拥有自己的语言、姓氏,在日月潭地区,从事邵族人传统的农事,狩猎祭典也一如往昔,实在不得不敬佩其坚毅强韧的生存传承的毅力。

台湾地方文史工作者简史朗,对于邵族文化很有研究,他指出,日月潭当地的邵族妇女不但能干,学习能力也强,生意头脑转得很快,九二一地震前在日月潭观光区卖特产,地震后利用传统文化重建的机会,年纪大的酿制小米酒或制作麻糬贩卖,年轻人则去学雕刻、藤编或编织;为了让成品更好卖,她们还懂得融合十大族的文化特色制造观光纪念品销售,想办法开辟生路,这就是邵族女性的坚毅表现。

体验邵族人的轻巧手艺,推荐你到义勇街走走逛逛,这条日月潭畔最热闹的街道,分布为数众多的邵族土特产纪念品店或风味小吃店,像是面向日月潭的游潭纪念品店,贩卖的商品大多为邵族人制的衣饰,由于均为手工亲自缝制,造价也不低,但却是品质保证。还有久居于邵族的大户毛家人所开设的拉鲁土特产店,贩售的邵族梅也是邵族妇女自制,在此寄卖。这种腌制梅是采自日月潭周围群山内的野生梅子,味道比工业制梅更清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