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秦华人在旅途】江南古镇游之乌镇

出发地:上海
目的地: 乌镇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33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01-02
旅游简介:江南古镇 乌镇【秦华.人在旅途】江南古镇游之乌镇 口 秦华我一直都很想看看茅盾故居,这样的想法来时已久。02年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一个人坐上万体馆到乌镇的旅游专线车就去了。那天,天气不错,初冬略有寒意...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2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江南古镇 乌镇

【秦华.人在旅途】江南古镇游之乌镇     
           


              口 秦华


我一直都很想看看茅盾故居,这样的想法来时已久。02年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一个人坐上万体馆到乌镇的旅游专线车就去了。
那天,天气不错,初冬略有寒意。也好,人少可以看的仔细些、痛快些。
早晨9点出发,到乌镇已是中午饭时。导游小姐指示司机把车直接开到后门的餐饮街上,指定大家到一个饭馆去吃,还美其名曰那里的物美价廉,她是不拿回扣的。谁信,哪里的导游不拿回扣?我跑到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自己吃去了。出来一看他们很多人还没吃完。那么多人在一起,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呢,我找到导游要了门票,然后按票上的景点,问过情况就先从当铺开始参观了。
一进门就看见高高的柜台,只能看见里面的人忽隐忽现的脸。而其他的情况却无从了解。当我们从旁边的木梯拾级而上才对柜台里的情况一目了然。想当年,那些被生活所迫当东西的人家不知道是怎么样听任掌柜摆布的。这让我想起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白景琦去当皮袄时的情景。明明是高档的,硬被说成:“虫蛀鼠咬,光板没毛破皮袄一件”好像正在眼前晃过。楼上原来是当铺的仓库和值班睡觉的地方。现在空空的一通几间相连的房正展览着我国历史上的当铺起源、发展以及后面是怎样操作的资料介绍-----图片、文字和实物。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历史的一角。过去,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有许多方法,当铺是其中之一吧。我当年在中学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时无法理解“为什么资本家把牛奶倒入大海也不低价卖给别人”的问题,现在好象彻底领悟了。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吧。
出门后,才知道我们参观的方向和正常的游览背道而驰,是从后面开始的,只好就这样倒着看了。我们从南北街转到东西街,街南面的房子是沿河而建的。交接处是一个小型广场,坐南向北的就是这里有名的古戏台了。当地的人告诉我们戏要两点半才开始呢。我看表才一点半,那就先参观别处。
夏家翰林第,是一个规模不大的院落,就坐落在中市观前街的北面。大门朝南。大门外可以看见戏台。我进去大体的看了看,看不见导游,只好自己给自己当讲解员吧。在这个院落里,可以系统地领略江南大户人家的生活,了解当时江南的风土人情及房屋结构和摆设。
在中市观前街,我们按票上的标识就近去看了修真观。它是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间,张洞明道士在这里建造的。传说当时有许多鸾鸟集结在屋顶上给道观带来福运,使得修真观名扬四方。上香的人罗列不绝,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道观,外面也形成红火的集市。在江南与之齐名的还有其它两个道观(苏州的玄妙观和濮院翔云观)。
修真观的大门正中悬着一个大算盘,有两颗算珠不上不下地放在中间,它的寓意为:“人之善只在一闪念间”。两边的楹联上这样写道:“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想必是告诫世人不能贪心,要与人为善,才可以善有善报;才能够善始善终。我们踏进修真观的大门就看到许多的人正在上香参拜。这时,外面的锣鼓已经响起来,唱戏的舞台幕布已经拉开。只见一位着蓝色绣花古装的妇人,头的戴凤冠;手拿丝帕,踏着碎步在台上走动。她口里唱的戏词,换来台下观众的一阵又一阵掌声。我却听的云里雾里的,一句也没有听懂。只是感觉后台的音乐不错。
看不懂这里现在演的是社戏还是酬神戏(在鲁迅的文章里知道那么一点点浙江的戏路),停留一下就抬脚走人了。心里一直惦记的是去看茅盾故居,于是加快了脚步向东走去。东边是一条与西边鼎立的钉子形路。沿河而建的房子,南北分开,中间是东西走向的小街。小街的地面是用石条所砌,街边的门面房的上方挑着各种各样的幡,依旧保存着原有的古香古色、古风古韵。在戏台的东面,小街的西头就是一个小码头了。许多来往的人们在没有马路的年代就是这样来这里烧香参拜顺路买些家里需要的东西。
茅盾的故居离戏楼没有多远,在门口依稀可以听见那边的锣鼓声。门楼和别人家的并无二样,也是青砖所砌青瓦所贴,乌漆的大门体现着江南的特点。进了大门,和前面看到的翰林第差不多,可能比前更先进些。里面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两层楼房,总共有16间了,面积大约有400平米吧。阁楼是木制结构的。后面又有个小院子,有平房三间,大约是100平米吧。这里的房子一直保存的比较好,大多的实物是镇上和茅盾的家人收集回来的。很多房间的摆设也保存了原样。“立志书院”是茅盾儿时起读书的地方,现在陈列的书本、镇尺,笔砚都是当时的模样。一本茅盾读过的书还翻开着,仿佛读书人才离座。门口用绳子拦着,怕游人破坏了这样的气氛。曾经回来探望的矛盾,看到自己当年学习的地方如今依旧那样陈列着,许多他以前用过的东西以及参加革命后所写的书信依旧,有过许多的感慨,在他的文字中表露过。我们和他一样也有许多感慨。当年热闹非凡的小院,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留下的什物正在寂静地回忆,让我们更感觉到时间的无情和有情了。无情地催人老;有情地留下许多回忆。
房子的后墙脚处种着一丛天竹和一株棕榈。树已经很高很高了。它的枝叶从院子的围墙上面伸出头去,仿佛在寻找它的主人和抚育它们成长的和暖阳光。天竹的枝叶还是碧绿碧绿的,繁殖的更加茂盛、更加兴旺。每个房间有不同的摆设,那些摆设正向来访者述说着它们经历的时代和故事。有一套房间里陈列着许多的江南雕花木床,让我留足不止。我很幸运地赶上一个导游带着一批游客来参观,他的讲解生动活泼、诙谐有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讲解员了。只有20来岁的小伙子,脑子里却储存着不少的知识和见解。他为人热情,而且讲解的细致生动,不时赢得大家的掌声和笑声。一个好的导游、一个好的讲解员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如果我们的导游都能够象他那样……才对得起游客给他们的钱了。
我跟着他们细细地听着讲解,从中我了解了不少东西。刚说到了床,我也就把从他那学到的东西倒给大家吧,热蒸现卖了。
在外间小屋里放着一整套结婚时洞房里的所有摆设。好像这里即将举行一场婚礼。正述说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江南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江南的洞房应该是个什么样子。雕花床的床沿是绣花布罩的,上面的门脸也一样是绣花的,里面挂着帐子。床和墙的夹角挂的帘子后面放着马桶(方便地)。每道帘子上所绣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或是一个成语了,比如鸳鸯戏水,梁祝等等。雕花床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和成语。梳妆台、床头柜、脚踏板、八仙桌等物品上的故事无处不在。我还在思索这里的故事,他们已经转到后面的大房间里了。那里摆着很多的雕花床,有迎子床、夫妻床、公婆床……都根据江南各种家庭的实际情况而自行定做的,每张床都有它独特的叫法,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我们只能知道它的外貌。却无法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经历和它们主人的经历。小伙子正在讲那最有趣的媳妇床和公婆床了。媳妇床上面拴着许多铃铛。那导游说是公婆就是通过铃铛来了解媳妇是不是怀孕了。也就是窥视隐私了。他讲了许多关于床的故事,我不一一列举了。
我只想说我的梦终于圆了。看过我国文学泰斗茅盾的故居,从中了解了他的许多故事以及他刻苦努力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动力。
出了茅盾故居,我和参观的人群擦肩而过,他们向西,而我们正向东走着。也许,这正是导游给我们的一种个性吧。小街的两旁翘角的灰瓦房,一间靠一间的排过去。许多门面任然是老式的木板结构,也许这里已经改造过,有了现代气息。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看到感兴趣的就会走进去细细地瞧瞧。比如蓝印花布的染房,它曾经在电视里介绍过,外面有成品的服装和饰物卖,很漂亮。而院子里挂满了刚出锅的布匹,竹竿、绳子高高的过了院墙。地也和茅盾家一样是用青砖铺成的。这个院子很空旷,两旁靠墙跟的地方种着他们染布用锭蓝草,我询问了师傅,知道这和蜡染最大的不同是,蜡染是用蜡把布上的花用绳子扎在里面里,放在化开的蜡水里,有蜡的地方就是白的,这样染出来就是常见的蓝白花布了。而印花布是相反的工艺,印的是蓝花,而其余的是白的,省时省事。天然的草煮出来颜色着色慢,需要多次上色,同样需要许多的工序。
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就是酿酒坊。房间一通有八九米长吧,里面有一整套江南原始的酿酒工序。一个地炉在屋左面,上面的锅很大,锅上的蒸笼,没有几个有力气的汉子,是没法抬上去的。接下去是放熟米的大缸,下面有个小洞,等酒发酵好就把木塞拔掉,酒就慢慢地留出来。如果不蒸馏就是稠酒,也是江南说的老白酒,蒸馏后就是正宗的白酒了。地上已经放着许多密封的酒缸酒罐及可以出售的成品。后院正凉着棕色的是酒糟、酒粕。做酒的师傅一再推荐要我们带些回去,但我家没有人喝白酒,老公家乡也出老白酒,而且很有些名气的,我不想石头往山里背。有些喜欢的人买了些准备带回去。
接下来的大都是店铺,我不太感兴趣。
快到头了,小街已经留在身后。我们的前面有许多人围成半圆形,好象在欢迎我们,正纳闷,看见一个摄制组正用镜头对着街景拍摄。女主角穿着很时髦,却打一把花布伞,让我觉得不协调。这时,我们无意间也成了他们的镜头里的人物,乘化妆师补妆时间,我们赶紧闪了过去。他们的剧情好象是说一个华侨来寻根吧。
前面已经到头了,围墙和小河挡着我们的去路。艄公让我们上船,这里只能乘船过去了。在船上,我才感觉真正领略到水乡的美。
河边,一排房子的脚都站在水里,很庄重。出门就有台阶通到水里,无论是淘米洗菜、洗衣坐船,的确方便。房子在夕阳的照耀下,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在绿树的怀抱下,显得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如诗如画。枕河而居的人家,那种风情;那种诗意便氤氲在梦里,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梦中水乡”。
船上的艄公告诉我们:“这里的河都叫塘。这条河就叫车溪塘了。伸脚入水的房子叫水阁。”在船上一眼望去这条长河,好像一条带子把乌镇缠了起来,那些水上不同的桥象是带子上镶嵌的饰物。从北栅的分水墩到南栅的浮澜桥,有七八里长呢。水乡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就是这样依水而住、依水而乐。水是他们的生命和生活。水给了她们灵气。
这条河的历史很远久了。它曾经是吴越两国的边界,水便是他们之间的界河。水阁是他们当时贸易的边境集市。两边的人们在水中交易,也相处融洽。多少年,这里一直保存着它古老的建筑;保持着朴素的风土人情。多少年,乡音乡情培育出多少历史名人。如今,这里成了我们游览参观的好地方。这里把我们曾经的喧嚣和嘈杂抛弃,心灵得到了净化。
过了河就是大门口了。可南边沿河的长廊还没去看呢。有的人不想走弯路出去上车了,但我想就绕许多路,也要给自己的游览划个美满的句号。于是,我们几个愿意去的又沿河边的长廊向西走去。
那里有许多南边没有的东西-----木制雕花板、手工剪纸(我喜欢剪纸,知道南方的细腻,北方的粗狂)、丝棉被以及卖乌镇小点的(老婆饼、梨膏糖、白菊花,茶等)。看着这些好吃的没有人会不动心,便买了些老婆饼和白菊花。我对剪纸和巢丝很感兴趣。看着一个小的蚕茧在女工的手中慢慢被撑大,一张一张蓬松的蚕丝就合成了舒适温暖的丝绵被了。就和那些一边做一边卖的他们攀谈了起来,还真了解了不少知识。
夕阳开始收拢它的霓衫,把幕布轻轻地打开,乌镇一日游到了谢幕的时候。我们的车轮已经疾速在回上海的路上。我在车上回味惋惜当初没有带上相机。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美好的景观只能放在记忆里、放在纸墨里了。
(2005/01/20秦华改于上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