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博物馆 湖北博物馆

湖北
湖北 hubei
经纬度:114.323881
30.602512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4 06:52
游记浏览:22
游记目录: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征集与收藏、陈列展览与宣传教育的机构,也是全省考古勘探、发掘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


   导游“林导”告诉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编钟”和“元青花瓷”,这两个均属于无价之宝。

   从博物馆二层平台上望出去,博物馆广场甚是壮观。

 


一走进博物馆大厅,迎面就是这面朱红大墙,中间这个是否“楚”字?


   博物馆的中心天井,顶棚为采光玻璃构造,利于室内自然采光。


   博物馆的天井。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一:元青花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二: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曾侯乙编磬

   曾侯乙编磬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由石磬编悬于架上,可击奏旋律。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曾侯乙编磬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距今已2400多年。其主要质料成份是石炭石。全套磬共41片,每磬发一音。音域:a-c,半音齐全。通常悬於架上的有32片,分上、下两层,各层为五声音阶,上下层调性互为增四度或小二度。未悬於架上的九片磬作为闲置之磬待用。磬架为青铜鸟座,上有错金纹饰。

 

穿着楚国服饰的演艺人员为我们演奏优美的编钟古乐,犹如天籁之音。

   越王勾践之剑

   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
   此剑出土时,寒光闪闪,剑身无锈渍,据说,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根据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有关专家进行的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吴王夫差使用过的矛。



  曾侯乙墓展厅门墙。


    曾侯乙墓室模型


   从墓室模型中我们在感叹当初楚国工匠们的高超工艺的同时,我们也为当时的殉葬制度扼腕,据统计,墓室里共有二十余具陪葬青年女子,最小的才十三岁,最大的也就二十余岁,尸骨均发黑,怀疑死前服毒......


   铜尊盘

   一种酒器。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曾侯乙鼎

   盛物用具。



   铜连禁大壶

   盛酒用具。



   曾侯乙铜鉴缶

   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此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一件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同时出土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设计的缶阵造型,其原型就来自此。



   曾侯乙建鼓底座

   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工艺至今无法复原,没有复制品。



   漆器

   容器,漆器表面的漆层将木制漆器很好的保护起来。



   元青花瓷器的挖掘现场模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