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晋祠

山西
山西 shanxi
经纬度:112.569066
37.880015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14 03:56
游记浏览:11
 乔家大院的门口就有去太原的车,23元,等车的时候黑车来揽客,30一位,我们不敢坐啊,路不熟,把我们丢下也没办法。一会车就来了。我一直在想,从火车站到平遥25元,平遥到乔家13元,乔家到太原咋就23元了呢。我问售票员,我要到晋祠那里倒车最近,他说在小店下车,要省1个半小时。小店下车左转大约一站地就有301直接都晋祠公园,要是能走两站地就是301的总站,有座的。路上很荒凉啊。下车后还是有拉活的,说20一位,自己去要走很远的。我就知道这是骗人的。车站有厕所,去了个厕所并问大爷,大爷说右转往前走就是,2分钟。经过实践我估计坐车也就3分钟就到晋祠了,那你就少看了晋祠的宏伟和宁静啊,损失啊。晋祠公园还以为就是晋祠了,到了才知道,不是,晋祠在晋祠公园的北端,晋祠公园是免费的,你就一直往北走就能看见晋祠了。公园感觉很棒,这次的感觉是平遥,乔家,晋祠,越来越好,到了晋祠公园才觉得真是放松的还去处,相信夏天来更好。那份宁静和悠闲外加气魄让人就觉得活得透亮。从停车场开始就有导游招呼你,一般30元,但是我觉得他带你匆匆走过公园,你就感受不到了,在晋祠里面有导游讲解20元。晋祠不能用导游证,这个是我差异的地方。无奈,45买票,境界的范围在500平米以内,因为晋祠很小,就是个祭祀的地方,他不死正南正北的,是依吕梁山建的,但是我觉得20很值,讲得内容很多,那个难道有个子不高,很认真,很真诚。有个感触是我带着导游词去的,到了那不能对号入座,还得找。我觉得有个大概的印象,到了景点还是请一个,如果价钱合适啊 
    

     人们都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就好像到了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处,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姬虞在唐国为政有方,励精图治,他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奠定了日后800年国泰民安的盛世基础,姬虞去世后,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引诱晋水,也叫”晋王祠”。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说如今百姓当家作主,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晋祠有三绝: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二是宋代彩塑。圣母殿内的彩塑,做工精美,栩栩如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三是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除此之外,晋祠内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非常珍贵。  

晋祠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这就是说,晋祠距今至少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晋祠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三晋第一名胜”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这里遍布着国内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流传出美妙动人的历史故事。那就让我们走进大门,去倾听他们的故事。

    走进大门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座建筑为水镜台,古代唱戏的戏台,始建于明朝,现在我们看的这个面为后部是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前面是单檐卷棚顶,面向圣母殿。演戏时为前台。前台正中悬挂的“水镜台”匾额,是清代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同时也是晋祠人杨二酉所书。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的三大名匾之一。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整个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这样的戏台。

    从水镜台向西,是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传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城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缮,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智伯渠上的桥叫会仙桥,据说当年李白曾泛舟于此,相传每年四月十四有仙人在桥上相会。

    通过会仙桥,便是金人台,也称“莲花台”。中央这座高达丈余的琉璃瓦顶的小阁是明代建筑。因为台上四角各立高两米有余铁人一尊,铁是五金之属中的黑金,所以就称为“金人台”。古人为什么用铁筑造武士呢?是为防止水患而铸的。其中保存最完整,铸造工艺最好的是西南角的这一尊金人。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四尊铁人的架势好像是手里都拿着东西,但手中又是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原来铁人的手中都握着刀枪,后来被祠庙的老僧收走了,就变成赤手空拳了。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献殿于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献殿在中国古寺庙建筑中并不少见,但大多为明清建筑,而这座献殿却建于金代,为国内同期现存的古建中独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被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由汉白玉石建成的桥梁就是蜚声中外的鱼沼飞梁。为什么叫鱼沼飞梁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圆形的水塘叫池,方形的叫沼,我们脚下的这个水塘是方形的,水中又有鱼,所以就叫鱼沼了。古书中又说:“架虚为桥,若飞也”。就是说如果从高空俯视,它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故名“飞梁”。这样鱼沼飞梁的美名就一直流传下来。

    飞梁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根据《水经注》纪载,北魏时此桥就已存在,一九五五年曾按原样翻修时。发现圣母殿下的水洞与鱼沼的西岸相连,由此分析,现存飞梁是与圣母殿同时期的建筑。古代桥梁多为一字桥,这种结构奇特的十字形桥梁可谓匠心独具,它既是我国现存古桥中仅有的实物和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孤例,又可谓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雏形。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这个选择很有讲究,遵循前有照,后有靠。圣母殿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是现在晋祠内规模最大,最为古老的建筑。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建筑。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上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

    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殿内共四十三尊彩塑,除龛内二小像是后补外,其余为北宋原塑。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 大殿正中的神龛内是主像圣母邑姜,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霞帔,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5尊,着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共33尊。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

    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老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晋祠的美还不止于此,自然美更赋予她神奇的魅力。祠内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为晋祠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秀色。这长流不息的泉水,给晋祠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每当春暖花开时节,以周柏、隋槐为代表的20余株千年古树,郁郁苍苍,向游人讲述着晋祠悠久的历史;白玉兰、紫丁香、牡丹、海棠竞相开放,芬芳扑面,沁人心脾,向游人展示着晋祠无尽的美。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徕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作文,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碑堪称其中之最,后人称之为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又一块文笔俱佳的行书大作。

  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晋祠时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晋祠》:“圣终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采不尽的灵气,解不完的蕴涵。愿晋祠的山光水色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感谢您的支持,祝您旅途愉快。

美食:头脑 榆次灌肠 羊/牛肉蒸饺 阳城肉罐肉 刀削面 栲栳栳 不烂子 托叶儿 猫耳朵 碗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