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in Hangzhou. 杭州 龙井村 -龙井问茶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 -九溪十八涧 -九溪烟树 -钱塘江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夜游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04:23
游记浏览:24

13.龙井村与龙井茶田 

孩子喜爱程度: 

老人喜爱程度:

到达方式:骑行,或者乘坐K27路公交车到龙井村公交站下。 

人均消费:到龙井村以后可选择在村民家里歇息,很多村民家里都设有观景台,可以在品尝地道狮峰龙井的同时,一赏狮峰龙井茶田的美貌。根据茶品质量不同,每位收费在20-50元不等,可以自行免费续杯。


来杭州设计的第一条游线就是骑行龙井村。从灵隐寺出发,穿吉庆山隧道,经龙井路到达龙井村。再缘溪而行,穿九溪十八涧,到达钱塘江。全天骑行杭州超过12个小时,感觉是把老头儿给带出来拉练了,真担心他会吃不消。还好老爷子反映一路风光还不错。父母一天天老了,趁着他们还能走动、吃动,我们应该多抽些时间陪着父母吃吃逛逛。这个儿童节不仅是陪外甥玩,更是带着老爸来逛。




西湖龙井不用细说,这里便说说狮峰龙井,狮峰龙井其色泽嫩黄,香高持久,被誉为“龙井之巅”,与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共同构成了西湖龙井的绝品。龙井人很热情,而龙井村自然成了旅游度假、品茶卖茶的极好地方。


14. 辛亥革命纪念馆 

孩子喜爱程度: 

老人喜爱程度:

到达方式:骑行到达。 

人均消费:免费。


在骑行龙井的过程当中,偶然发现一处名为“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地方。我有点被自己所见到的场景震惊了,首先映入眼帘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国魂不死”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据说这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环顾四周,有浙江辛亥革命烈士墓葬群及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简介碑文。再往里走,就能看到烈士雕像群组,迎面左边的那个人物手握利剑,其他几个人物大多挺直的站立在那,他们的表情中都充满着一种不达革命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栩栩如生,令人敬畏。



15. 九溪十八涧.九溪烟树 

孩子喜爱程度: 

老人喜爱程度:

到达方式:骑行到达,或搭乘189、308、334、190路公交车在九溪站下车。 

人均消费:免费(山路崎岖,溪涧纵横,全程只能徒步游览,对于选择骑行的朋友可以推车游览)。


九溪,一个在深林中让你返璞归真的自然圣地,你甚至无法想象那一种空灵和静美在城市的喧嚣中保持的最原始的姿态,如同荔枝被剥开的那一刹那,浑然的皮层再也挡不住它的干净和自然,假如这样的比喻不够大气,那么你只需要置身于这样的深林中,被嫩绿色的丛林从头顶扑向大地地包围,然后侧耳倾听山间徐徐而来的溪水声,不带一点杂音的,就那样地听着,没有丝毫的燥热和冷意,呵护你的呼吸和体温与你接触,附上鸟叫从四面为你的喝彩,只为更加得天籁和幽静。







沿着九溪一路向南,不得不提的便是路边茂密宽广的茶园。茶园是美的,不管修剪不修剪,那样一副盛大的茶园图,你总是无法止住惊叹的,你或许就那么冲动地置身在其中,拍下这美丽的一刻;茶园是远的,远的接了天,与树顶浑然一体,你只感觉到除了点点阳光的穿孔而入,便只剩下翠绿,你的视野被绿色笼罩,即使这样也不要紧,水绝对能瞬间转移你的视线。


16.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孩子喜爱程度: 

老人喜爱程度:

到达方式:骑行到达,或搭乘任何到江口村、转塘街道、象山、方家路和横桥的公交均可到达。


一路骑行,到达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校园建筑是荣获“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的扛鼎之作。当然,这些绝对不足以构成能够吸引我外甥前来参观的主要原因。作为跑男的忠实粉丝,由于第一季第一期的《奔跑吧,兄弟》是在这些建筑里拍摄完成的,这才把他给忽悠过来。看着他在建筑里给我讲述跑男里发生的一幕幕剧情时,顿时感觉骑行这么远来到这里是值得的!










18. 水岸山居 

孩子喜爱程度: 

老人喜爱程度:

到达方式:同上。


水岸山居,建筑师王澍为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的专家楼,也是他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后的第一件作品。在这样一个实验性建筑中,王澍既探索了生土材料,也尝试在一栋建筑中解决一个村落的设计;“它还是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和进入式结构。如果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它就像一个山水立轴。”当年来杭州实习时,水岸山居还未建起;如今来美院参观的小朋友们又有一处可以参观的好去处了。







上海景点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仅3个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防备这一天。茅以升把致命点一一标出,并亲自看着把100多根引线接好。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1937年12月23日这一天,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当晚,他在书桌前写下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1946年得以实现。1953年,大桥恢复使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