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窟 莫高窟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1 20:40
游记浏览:10

公元前一百三十九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汉帝国“凿空”的丝绸之路使敦煌成为商贸繁荣的千秋集散地。公元三六六年,僧人乐尊云游至敦煌,于鸣沙山观望到金光闪耀、如现诸佛,于是开凿洞窟供佛参禅。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悬壁开凿洞窟千余。公元一九零零年,正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而无暇西顾的时间,一个湖北麻城落魄的信奉老庄的道士王圆箓阴差阳错的推开了信奉释迦摩尼的莫高窟佛教藏经洞,然而里面藏着珍贵的经卷却就这样被外国人斯坦因、伯希等以少量的银两从王道士手上骗走了大量的经卷文物,仅有少部分在国内。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公元一九三零年,国学大师陈寅恪提出“敦煌学”,此时国际上“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莫高窟就这样百转回肠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而来……

佛家论缘,我知莫高窟是高中在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中,知道了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沙漠里藏着一座文化宝库。知道了王道士变卖和外国人窃取经卷的悲剧。又在历史课本中散落的知道些零星的敦煌文化,飞天、反弹琵琶,轻盈飘逸的佛国人物在壁画上栩栩如生,历史课本上的插图令我顿时心驰神往。我好奇一片不毛之地的沙漠是如何孕育出灿烂的文化的?藏经洞里究竟发现了什么秘密,反而外国人是敦煌学的权威,佛教是如何在陇原大地熠熠生辉的,在我的家乡天水有佛教文化的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大象山石窟,在那里我没有寻找到满意的答案,莫高窟绚丽灿烂的文化宛如历史风尘的真相,要想知道历史,那就得亲自去走出教科书的雾团到敦煌莫高窟去看看。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收拾起行李乘着火车从兰州始发,前往敦煌。一路上火车穿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东端,水草丰茂,土地肥沃,这里便是畜牧甲天下的银武威,西汉帝国的铁骑在霍去病的带领下在这里一路西进击败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版图,火车越往西植被越稀疏,出张掖进嘉峪关再至敦煌,茫茫戈壁连绵百里。于是想起当年玄奘西行是何等的艰辛,其胆识和毅力绝非常人。蒙元时期,西藏萨班入武威凉州会盟走了两年才到达。单枪匹马的穿过这青黄不接地段的走廊,那这绝对值得崇敬。我沿途欣赏一路的风景,时而荒漠、时而绿洲,十五个小时后抵达敦煌

连绵的沙漠,悬臂上诸佛千洞,这沉寂了近五百年的石窟现在又热起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的慕名而来,我也只是其中之一。一千多年以来,佛教从这里东入中原,而中原又从这里西行求经问道,这残垣断臂的佛洞就是历史。坍塌的佛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脱落的壁画在啜泣着文化的没落、藏经阁的那扇门被王道士打开后,里面一扫而空、壁画上的铂金被盗,佛洞有的壁画被烟熏黑,有的褪色。进入石窟,乘着导游讲解的间隙,我凝视着形态各异的佛像,瞬间觉得漆黑的壁洞内佛光四射,室内亮堂起来了。壁画上的诸佛经变场面宏大,飞天飘逸的丝带在佛龛周围飞翔,乐伎反弹琵琶翩翩起舞,一个活色梦幻的佛宫世界。在这个安静的漆黑的佛洞里我获得了片刻的安宁,忘记了红尘世外的纷扰,经纶世务者,会窥佛息心;鸢飞戾天者,会望佛忘返,这也许就是佛的力量。释迦摩尼从尼泊尔菩提树下成佛,他的教徒曾经辉煌过孔子,在这里看这是毋庸置疑的。东西穿行的商贾、雍容富贵的达官贵人、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都在这里开凿石窟供佛,祈求平安。佛教趋人向善,而能有如敦煌千佛洞这等奇观者,莫高窟无出其右。若烦事困扰,参悟佛理,接受佛的洗礼,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中国历史的沧海桑田,统治者提倡过佛教,曾经也出现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也曾经出现过“三武灭佛。不管是文明的纽带还是冲突,佛教从这里向东传到了中原。佛能从这里连绵而去,与中国的历史从此源远流长。

 “敦,大也,煌,盛也。”自古以来,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的盛大,功在佛祖。无论是中原王朝的统治下还是在西夏王朝,蒙元帝国的控制,佛教是纽带,将不同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莫高窟的壁画里有帝王听法图、洞窟里有西夏元昊时期的砖纹,不同时期稳定的佛教信仰减少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壁画上的舞蹈有西域舞蹈,中亚南亚曲风,中国多民族的大融合过程,宗教是少不了的纽带,尤其是佛教。敦煌壁画的供养人成千上万,他们来自西域的各民族,他们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在这里开凿了一个千年莫高。每个石窟建造的时期不同,那么领略到的感受必将不同。在石窟的壁画看到佛教为民族融合而做出的贡献。秦始皇扫六合,民族大融合。此后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才形成了现在统一的多民族单一制国家,有共同的信仰,这绝对算一个因素。

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兴盛了一千五百多年,它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经贸的往来,它也是东西方贸易、文化往来的见证者。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里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在一个不毛之地的沙漠恶劣自然环境中竟然会保存如此丰富的文物,可谓之奇观。这些文物包括,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敦煌遗书其中以汉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成为研究这些古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它又具有民族学价值和国际意义。敦煌遗书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绣本,在书籍发展史及书籍装帧史、印刷史上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尚有更多材料,犹如明珠还埋于砂砾之中,有待识者发现和考证。如此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可见其在东西方经贸文化的位置。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实至名归,因为这里是多个民族、多个国家交汇而孕育的,莫高窟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然而当观看完石窟壁画后,我还是没有的到我要的满意答案。莫高窟的洞窟里仅存的是少量的经卷和一些壁画,塑像。那些珍贵的藏经洞经卷却流散在国外,这恐怕最让人失望了。如今的中国“敦煌学专家却要忍气吞声的在国外借助那些窃贼盗取的资料来研究敦煌学,甚至有些国家将窃取的莫高窟经卷据为己有从不面世,这造就了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国外的尴尬局面。当然,我不能因为王圆箓的无知和愚昧的个人原因将莫高窟的文化浩劫归咎于他,只能感叹清政府的无能、软弱。倘若大清王朝要是足够强大,那国外的强盗不会明目张胆的来窃取。更可笑的是一个信奉老庄的道教信徒却在为释迦摩尼效犬马之劳,造化弄人。如此珍贵的瑰宝就这样被外国人以小小的代价骗走。这是个耻辱,一个泱泱文化大国的屈辱。莫高窟大门外的空地上有几座道士塔,其中就有王圆箓的。我站在他墓前凝视了几秒转过身向远处走去,我在想着:他改变不了历史,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能让他来背着这个千古骂名,不说他有功,至少是他发现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沙漠文明,尽管他的出现多少带点滑稽。

   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莫高窟也因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落寞。莫高窟的文明在沙漠里沉寂了近五百年,这五百年沧桑的风蚀日晒,让莫高窟更加弥足珍贵。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国家一直重视河西走廊的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丝绸之路必将再现往日商贾如云,驼铃阵阵的繁茂景象。如此走马观花的观看洞窟当然不是我想要的,希望以后更多的文物都能回到家乡,也希望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能够补充完善敦煌学,让世界知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