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互联网+”,强农壮企富民新通道

发布时间:2016-11-02 09:04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2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农民,沛县紧抓“互联网+”机遇,大力支持和引导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打开了强农壮企富民新通道。

互联网+农业
      提升生产效益

在人们眼中,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之间的距离似乎很遥远。但新潮流下,两者相加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现状。

作为沛县较早“触网”的农民,河口镇张李庄村蔬菜种植大户郑雷深有感触:“刚开始上网时,没有支付平台,仅仅是在论坛上发布产品信息,留下地址和电话,然后线下交易。后来注册网店后,便开始在线上交易,年年销量都不错。”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让郑雷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开始转变观念。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不但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模式,还缩短了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品牌价值。郑雷满脸笑容地说:“如今周边村的农民都知道俺们的菜卖价高、销量好,他们都到俺村来‘取经’。”

互联网+农业,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了收益,因此都自发地开始研究怎么调整种养结构,适应线上销售。“因人们对于绿色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县镇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高标准蔬菜大棚,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张庄镇夹河村农民李兴兰说。

依据电子商务销售需求而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这种“订单农业”模式,不仅使土地向规模经营流转,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更实现了特色农产品溢价销售,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互联网+企业
      加快转型发展

打开阿里巴巴或者天猫网站,在徐州庆恒工贸有限公司主页上搜索关键词“牛蒡茶”,动一动手指,点一点鼠标,远在南京的赵倩就能通过快递便捷地收到来自家乡的美味。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不是对传统商业的替代,它强调的是融合与共赢,带来的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力,所以企业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潮,让自身能够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走进位于栖山镇的徐州庆恒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公司负责人王练介绍,创业初始他一家一家推销,几个月下来没卖出去几盒,后来通过电子商务逐渐打开了市场。

2008年,王练扩大网络销售规模,在阿里巴巴、天猫上开辟市场,当年销售量达到100吨,销售额达200万元。到2013年,徐州庆恒工贸有限公司已拥有12人的网络销售团队,年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

“有形之手”助力企业快速奔跑。沛县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对其在网店经营、网页制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企业向规模化、产品向高端化发展。

互联网+农民
      成就创业梦想

在以前,创业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更需要较高的成本。而现在,创业变得简单易行,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去创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生产要素,不再需要笨重的设备,不再需要建立庞大的团队。

敬安镇吴庄居委会居民郁光辉通过网上创业,目前已成为十里八村的致富明星。他颇为自豪地说:“开网店仅一年多,我的主打商品艾草销量惊人。”

马明是张寨镇农民,在开淘宝店之前,他在苏州一家企业做市场营销,月薪2000余元。后来,马明回家开了一家淘宝店,销售服饰、皮鞋,几年下来,他已拥有资产数十万元。

为让更多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致富,沛县与阿里巴巴签订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为农民网上创业搭建有效载体;成立电子商务推进服务中心,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并大力支持成长性好的网络创业者到淘宝大学等专业机构参加精准培训,打造电商精英团队。同时,设立网络创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优秀网络创业项目、奖励网络创业先进典型等。

过去想推动农民创业,但缺乏合适的载体。现在引入电子商务,农民创业不再是梦想。今后,不光是开网店,电子商务延伸出的物流、包装等整条产业链也能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

  • 上一篇:鼓楼区二环北路西延项目提前开工预计10月竣工通车
  • 上一篇:新沂市门球队勇夺2015年徐州市门球联赛冠军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