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二水源地选在骆马湖 市民将喝上优质水【3】

发布时间:2016-11-02 14:3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2

为什么要开辟第二水源?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快

需水量随之增加

说到骆马湖新水源,先要说说我市在两年前确定的供水“应急、近期、远期”三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市区供水能力,我市在两年前确定了“应急、近期、远期”三个目标,去年7月完成了应急水源井新建任务,新增日供水能力4.5万立方,实现了“应急目标”。

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刘湾水厂扩建等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市区地表日供水能力由20万吨增加到40万吨,基本做到地表水全覆盖,如期实现“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围绕建设300万至500万人口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将启动骆马湖水源地和第二地面水厂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城市双水源地供水格局。

《徐州市区域供水规划》,两年前完成。该规划要求,区域供水要覆盖乡镇。同时明确了徐州市区区域供水范围包括:主城区、铜山区、贾汪区及睢宁县双沟镇;区域人口为38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248万人。

徐州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比较快,需水量也将随之增加。相关机构所做的水量预测结果显示,徐州市区2015年需水量为每天114万吨,2020年需水量为每天154万吨。而徐州市区现状综合供水能力约为每天84.54万吨,其中城区供水能力约每天51万吨,乡镇供水能力约每天33.54万吨,尚有每天29.46万吨的供水缺口。现有供水能力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构建“双水源地”供水格局,需要建设第二水源

供水厂,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储备,有备无患。

国内多个城市供水实现了“双水源”。比如无锡市供水水源为太湖及长江双水源,实际需水量为130万吨/日,建设供水能力为230万吨/日,基本上1:1备用;上海市供水水源为黄浦江及长江双水源,黄浦江供水能力745万吨/日,长江青草沙供水719万吨/日,基本上1:1备用。

建设“双水源地”还有一个原因。

2008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开始施行。

其中,第七条的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饮用水源建设,保证应急用水。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饮用水源地;不具备条件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饮用水源地的地区,应当与相邻地区签订应急饮用水源协议,实行供水管道联网。”规定了应当建设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应急供水水源地。

我市建设第二水源地,可以填补此项空白。

位于徐庄镇的地面水厂被称作第二地面水厂,主要是相对于刘湾水厂而言。作为主城区供水的主要来源,刘湾水厂原水取自微山湖小沿河水源地。刘湾水厂之外,张集水厂、小山子水厂以及2010年前后开辟的汉王新水源,均取自地下水。

从数量分布上来看,市区供水水源中,地下水水源供水量占到近六成,地表水水源供水占了四成。

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会形成降落漏斗,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和生态环境;地下水补给通常依靠自然降水,开采过量、降水不足时,则会出现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水质。

第二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的建设,可有效地改变现状以地下水为主的供水局面,逐步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将地下水由主要供水水源转变为备用水源,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推动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徐州市城市供水水源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将逐步由地表水源为主。地下水源将留给子孙后代并作为保障市区应急的备用水源。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我市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节约科学用水意义更为深远。

资料链接

徐州的河流水系

徐州市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地处北部沂、沭、泗诸水的中、下游和南部的睢、安河水系的上游。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故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复兴、大沙等河及微山湖。大小河流54条,多属季节性河流,大型水库2座(微山湖、骆马湖)、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以及众多的桥、涵、渠、闸等水利设施,已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主城区有关的地表水体主要有四条河流、一个水库和远离市区的两个湖泊。即故黄河、奎河、京杭运河、徐洪河、云龙湖、微山湖和骆马湖,其中对市区供水有意义的地表水体有京杭运河、微山湖和骆马湖。

  • 上一篇:徐州第二水源地选在骆马湖 市民将喝上优质水【2】
  • 上一篇:市地税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