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大学生骑行25小时回老家郑州 一顿吃7个馒头

发布时间:2016-11-02 19:25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8
res07_attpic_brief.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还记得那个张贴海报招募同伴一起骑车回家的矿大学生陶江龙么?经过两天半的骑行,昨天中午12点40分,陶江龙顺利回到老家河南郑州。

  骑车结伴三人行

  1月13日早上7点,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陶江龙、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大二学生魏斌和崔昊在学校餐厅集合,吃过早饭后又检查了自己的骑行装备。7点50分,他们从学校北门骑车出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虽然魏斌和崔昊都是山西人,但根据我事先计划的路线,我们可以一起骑车至开封,然后再分开。”陶江龙说,能和魏斌、崔昊一起骑车回家,是种缘分。“当初海报招募同伴的时候,联系我的人也有8、9个的样子,但因为线路不合适,或者觉得冬天骑行不方便等原因,大部分都退出了,所以最后就是我们3个人一起同行。”

  因为魏斌和崔昊曾经有过骑行经历,对于第一次骑车远途的陶江龙来说,同伴的照顾尤为贴心。“出发的时候,看见我脖子没有衣物遮挡,同伴借给我一个脖套,一路上真是抵挡了不少寒风的侵袭。”

  按照固定队形行进

  出于安全考虑,陶江龙他们并非随意地骑行,而是严格按照固定队形行进。崔昊领队,骑在最前,负责看路和引导方向,魏斌押后,警惕后方车辆,而陶江龙在中间,被其他两人“保护”着。

  “如果需要转弯,或是看到前方有障碍物,崔昊总会打手势告诉我们,而魏斌则会提醒我们躲避后方来车,我只要专心骑车就好。”说起同伴的功劳,陶江龙赞不绝口,“就连我的帽子也是魏斌帮我捡回来的呢!

  陶江龙说,在安徽境内骑行时,一辆大卡车迎面擦身而过,只觉得风呼啦一下子砸在了脸上,不由地抱怨了一句“风怎么那么大”,随后,他转身看看魏斌,发现魏斌在离他十来米的地方,于是就停下车等魏斌赶上。“还以为他掉队了,等看到他手里拿着我的帽子,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帽子被吹掉了。”陶江龙说,这一路上,魏斌帮他捡了2次帽子。

  25个小时骑行在路上

  从1月13日早上7点50分至1月15日中午12点40分,陶江龙此次回家途中,光骑车的时间大约有25个小时。

  1月13日共骑了160公里,当晚7点钟到达商丘;1月14日共骑了140多公里,当日下午6点到达开封。1月15日上午9点多,他们抵达开封市区,在大梁门附近略作停留,随后陶江龙往西进入郑开大道,而魏斌和崔昊则往北前往新乡。

  “骑车骑了2天半,还是感觉第一天最累。”陶江龙说,为了保持体力,匀速行进,他们每骑一个小时就休息10分钟左右。“第一天早上骑了2个小时,我的屁股就有点坐不住了,同时出汗太多,后背也湿透了。”陶江龙说,自己是最先感到累的,但同伴的鼓励让他一直坚持。

  或许是消耗体力容易饥饿,当1月13日午饭时,崔昊一下子吃下了7个馒头,而陶江龙和魏斌每人也吃了6个馒头。陶江龙说:“这比平时的饭量多出一倍,不过也就那一回吃得比较多,接下来就恢复正常了。”

  天天向家人老师报平安

  1月15日,陶江龙回到家中,迎接他的是妈妈的一句“回来了”。面对儿子第一次如此远途地骑车回家,陶妈妈为什么还能这么淡定?

  陶江龙解释,因为自己每天会向家人汇报行踪。“每到晚上找到旅店住下后,就会电话告诉妈妈我到哪了,一天路上有哪些情况,让她放心。”

  除了向家人报平安,陶江龙的学校辅导员老师也时时关注他的行踪安全,常常信息提醒陶江龙。陶江龙对此非常感激,他说,这次骑车回家,不仅让他结识了两位优秀的同伴,也让他体会到大家的支持与关心,“这是一次特别的成长经历,也是一份独特的新年礼物,我很开心。”

  确认陶江龙平安到家之后,记者又联系了魏斌和崔昊。据了解,和陶江龙分开之后,经过近一天骑行,昨日下午6点多他们顺利在新乡住下。据魏斌介绍,为了赶回家过小年,他们的骑行旅途中要插上一段车程。“1月16日上午,乘坐大巴前往陵川,到达陵川后再骑行至山西长治,这样崔昊就到家了。”而魏斌还需要在1月17日独自出发,从长治再骑到临汾安泽县。“算下来,从徐州到家差不多有700多公里,是我目前骑行最远的一次,但身体状态都挺好的,要是有机会还会挑战更远的路途。”

  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我要投稿](责任编辑:论坛管理员)
  • 上一篇:古彭广场五彩缤纷,群龙聚首
  • 上一篇:徐州城管要拍微电影《我的男友是城管》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