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14日讯(实习记者 潘杰 通讯员 高倩) 早年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轰动全国,如今杭州河坊街上遗落的一张表格同样引发满城热议。4月7日,《钱江晚报》在2版刊发了《558元蚕丝被,导游要拿200元》的报道,曝光浙江某国际旅行社的旅游佣金分配表,迅速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一时间引发了围绕旅游业的大讨论,把导游推上了风口浪尖。
行业投诉为零的低调“潜规则”
“Why every time I heard you talking about in all commission.”——这是1987年,身为导游的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张建融在维也纳参加国际培训时,授课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
“commission”翻译成中文就是佣金的意思,可见佣金是早就存在的。通常旅游佣金被称为“回扣”,指导游将游客带至旅游景点、旅游购物点等地,为旅游经营单位宣传促销所获取的报酬。这部分报酬都是由受益的经营者以现金的方式直接支付给导游。不过佣金也分两种,一种是“公对公”,一种则就是被曝光的“公对私”。
佣金在有经营性质的很多行业中都有存在,在旅游业也属彼此间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很多游客也心中有数。但在杭州,“佣金投诉”的数量几乎为零,省旅游质监所副所长黄恢月坦言这么多年鲜有此类投诉,也未曾见过这样的佣金分配表。
“难得来一趟杭州,总得买点丝绸、茶叶带回去送给朋友。导游对我们也挺好,都不容易,出来玩嘛东西贵就贵点了,只要不是假货就行。”今年三月刚到过西湖的张小姐在跟帖中谈了自己的感受。
由于目前省内没有以购物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因而即便是购物投诉每年的数量都十分有限,多数的投诉都是指向旅行社和景区。也有知情人指出,目前游客所买到的商品绝大多数除了在价格方面略高,质量都是可以保证的,并不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因而投诉量几乎为零也就不足为奇。
生存堪忧,谁动了导游的“奶酪”
蚕丝被,佣金200元/床;上海刀具、貔貅、羊毛衫,佣金30%;茶叶,佣金40%;紫砂、珍珠、菊花,佣金50%……
就在外界纷纷咂舌于导游的佣金比例时,很多导游却也满腹委屈。外界看来是外快的“回扣”,现在已经变成很多导游的“生活费”。“事情出了后,很多人只关心我们拿多少,却不关心我们怎样过的?”事发后,导游们交流的QQ群里也炸开了锅。
“旅行社对导游的人事管理,一般正式导游有保底工资,每个旅行社有不同的保底工资待遇,大约四五百元左右,企业交最低档次社保;如果是挂靠导游,那么没有保底工资,社保由导游自行购买。”省内某国际旅行社一资深领队透露。
杭州某旅行社计调员告诉记者:“正式导游的比例一般只有10%左右,没有个十年八年的从业经验,以及一定的带团业务量,是绝不可能成为正式员工的。”
结合目前的导游行业现状,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张建融认为主要有“低学历、年龄化、工资低”三大特点,即80%的导游大专以下学历,70%的导游30周岁以下,60%的导游基本工资在1500块以下。
有件事至今仍让张建融印象深刻,彼时她还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管理系的系主任,有家旅行社老总经人介绍想在系里招收导游。在问及具体待遇时,老总当时惊讶的问张建融:“张老师,你不晓得啊?导游是没有工资的呀。”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大小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不断的压缩经营成本,以低价吸引游客。而压缩经营成本时,最先被砍掉的就是导游的服务费,这也就逼迫着导游只有靠“佣金”才能养活自己。据推算,平均每个导游每年带团的游客人数在400-500人之间。对于不少“无五金、无固定工资、无固定单位”的编外导游、兼职导游来说,他们一整年的收入都得盯着这些游客的“荷包”。
对于旅行社而言,在游客和导游之间,能被牺牲的也就是后者。于是导游进入了“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阶段。2002年初,国家旅游局借鉴国际惯例,提出把导游对商店的个人行为转为旅行社对商店的佣金行为,定点购物商店将利润的一部分直接付给旅行社,然后由旅行社按情况合理分配给导游。但是,部分旅行社纷纷会克扣本应给予导游的分成,最后也变味了。
在这诸多情况的影响下,诚信服务、优质服务等等就瞬间变成了“浮云”。很多没有保障的导游接团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赚足生活费,加之旅游购物点都愿以给导游高额回扣的手段争夺客源。于是,购物商店、导游、旅行社之间的“默契”也就有了生长的土壤。
草木皆兵,雨过是否就会天晴
对于导游收取佣金的问题,各地也纷纷探索和建立规范化导游佣金制度,上海、海南等省份都曾出台相关政策,力求旅游佣金“阳光化”。但基于目前旅游行业的现状,争议仍然很大。
虽然国家旅游局对“公对私”的佣金虽有规定,但目前省内还没有具体细则规避这一现象。由于取证认定私下佣金难度较大,除了加强引导管理和诚信教育,也不能随意进行行政处罚。杭州市旅委在事发后也第一时间召开了专家座谈会,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表示有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接下去将会开展一轮旅游市场检查行动。
对于当下导游收取佣金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闹剧。为了低价吸引游客,乃至于推出零团费,摆明了就是要通过其它途径赚取利益,转嫁的对象仍是游客,于是“港导阿珍怒骂游客未购物”等事件层出不穷。业内人士指出,恢复健康的旅游市场秩序,充分保障导游的基本收入才有可能解决佣金顽疾。
目前,监管部门也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引导,杭州旅游质监所今年3月起就实行了“大型旅游团队报备制”。在旅行社进行市场推广前进行引导,要求在合同、行程单、费用等方面给予明确告知消费者,从而避免很多低价团隐瞒利诱游客。气候还好跟踪、关注出团情况,从而有效规范市场。
纵观此次“佣金门”,无异于一个警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对导游生存情况以及购物点、旅游企业的整顿完善工作的重视。也提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导游,特别是大量无编导游的待遇问题如何解决?导游私下收受佣金很大程度上是受生计所迫,这也是目前多数导游有心无力,处境尴尬的最大症结。
2、导游小费何时实现合理化?提及台湾游、新马泰等线路,出团说明上都会注明要备足小费,当地有这个传统。那国内如果能实现这种对等的小费合法化,这既是对导游工作的尊重,也是跟国际接轨的表现。
3、如何督促购物点、旅游企业合法经营?作为主管部门,能否大力倡导发展独具地方特色且标价合理的购物店,监督管理旅游企业在安排行程时要选择正规且合法经营的购物点,既维护自身的名誉,又保障了游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