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中国酒店企业海外扩张的风险相当大。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外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如果不熟悉国外房地产政策、劳工制度、物流配送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在国内市场取得高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中,锦江之星率先踏上了品牌输出的国际化道路;为满足接待国内游客需要,阳光假期在全球旅游胜地马尔代夫接连收购当地高星级酒店;网上旅游预订企业携程则独家拿下了印尼国家航空公司的度假品牌“鹰航假期”,掌控了热门度假岛屿巴厘岛的航班机位资源……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国际化正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在进行,但随之而来则是“走出去”路径选择的争议。
旅游企业纷纷踏出国门
据报道,今年9月上旬,锦江之星正式宣布进入菲律宾市场,这也是国内经济型酒店集团首例真正“走出去”案例。锦江之星与菲律宾知名食品企业上好佳(国际)签署了品牌与管理输出协议,合作期为15年,双方将在菲开设不少于30家锦江之星门店。目前,已有两家酒店正式动工,预期菲律宾第一家锦江之星将于明年上半年在马尼拉亮相。锦江之星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投资建店不同,品牌授权经营意味着品牌真正走出国门。
另据旅讯报道,继今年初收购了马累的一家酒店,并更名为“SUNSHINE(阳光)”后,北京阳光假期国际旅行社目前正在洽商收购马尔代夫另一家五星级酒店。最快在2012年初,“阳光酒店”将正式营业。据阳光假期负责人透露,收购酒店是为了自己资源掌控,为夜班到达马尔代夫又不能上岛的客人提供方便。
9月19日,国内知名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旅游宣布,与印度尼西亚规模最大的国有航空公司印度尼西亚鹰航达成深层次的紧密合作。携程旅游获得“鹰航假期” 品牌在中国内地的独家运营权,将直接通过鹰航获得大量优势的机位,以及鹰航假期在印尼当地的旅行社资源,如众多优质酒店,以及地接导游、景点观光、交通等目的地服务。携程旅游将把这些资源进行打包整合,在中国市场全面推广“鹰航假期”这一新品牌。
经济型酒店海外扩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中国酒店企业海外扩张的风险相当大。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外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如果不熟悉国外房地产政策、劳工制度、物流配送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锦江之星进入菲律宾市场,走的是品牌输出之路。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予以高度评价,“品牌授权不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拓展新市场份额,为后续直营店面经营做市场测试,更能在当地市场形成预宣传效应。品牌授权形式能以无形资产来规避市场经营风险。”不过,这种方式在经济型酒店行业内尚存疑义。至少在格林豪泰看来,先直营,再吸收加盟(品牌授权)的模式更为可行。
格林豪泰酒店集团董事长徐曙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早在去年格林豪泰就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并在印尼、越南、印度以及美国开始布局,至今尚没有一家真正悬挂格林豪泰品牌、采用其系统的海外酒店开业,但至明年应该会达到三至四家的规模。
“国际化必须十分小心谨慎,不是输出一个名称就万事大吉,这其中牵涉到大量的系统改造等细节问题,”徐曙光指出,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酒店预订与管理系统,必须加以改造优化后,才能适应当地管理团队去运作,否则贸然走出去,很容易“散”。“我们在中国市场有第一次创业的经验,所以,第二步我们就比较小心。”
他提醒说,“进入到一个新的市场,不能同时开打两场战。”合作方最好必须来自酒店行业,拥有相应的经验,且双方必须志同道合。虽然格林豪泰本身就是国际化公司,比对手更能得心应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有捷径可走。
据透露,格林豪泰海外拓展的第一步也将复制国内模式:先开自营店,摸索经验,然后再发展加盟店。“这一点至关重要。”徐曙光说,“我们每走一步都必须考虑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如何走。”
延伸产业链仍需更多积累
前些年,有业内人士提出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应学习日本模式,打造中国出境游服务上下游连贯的产业链。像日本到欧洲等地的出境团队,从航空公司、当地酒店、地接社到礼品制作等全是日本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迄今,内旅游服务企业仍停留在周边市场“小打小闹”,远征欧美发达市场的宏伟蓝图仍属愿景。“国内旅游企业还没有做到那么大,还处于在积累阶段,即便是国中青三大社也无此财力,市场高度分散。”榜中榜传媒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戈如是指出。
曹戈认为,日本旅游企业的成功更多是拜日本固有文化所赐,而中国人境外旅游偏爱选择异域风格酒店,且喜欢便宜。
谈及携程买断“鹰航假期”在中国市场经营权,曹戈将之视为国内企业走向一体化服务的标志性事件,意义不可小觑。每年旅行社都有行动,只不过有些比较低调,如包机、包船、专列等。他建议,国内旅游企业应该从包机、包酒店做起,先易后难,一步步成长壮大。“国内出境社在发达国家市场鲜有动作,与欧美的用工制度、法律制度的严格限制有关,买酒店不动产然后管理并非自身强项,旅行社更在行的还是分销。”
中国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曾感叹,国旅集团目前还处在“走出去”的初步阶段,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走得相对比较慢,其中关键是缺乏既精通外语又熟悉旅游业务的兼才。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建议,旅游企业要真正“走出去”,首先要跟随一些大的制造业企业集团、能源企业集团一起,构建一个为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走遍世界的服务链和生活链。其次,要跟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足迹,建设一个海外接待体系。第三,收购海外的优质资源和资产,这就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更好配套。
若此,中国旅游企业国际化之路方能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