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三亚市政府举行媒体见面会,三亚市委书记对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游客反映的海鲜排档、出租车及个别景区“宰客”现象向大家表示歉意,并表示将虚心接受批评,实实在在做好市场监管。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福建厦门近日也被曝光存在“宰客”现象。一名江苏游客在厦门的一家海鲜排档点了五菜一汤(只有3样是海鲜),结果账单竟高达9560元。最后在警方出面协调下,商家退还了3500元。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有过旅游被宰的经历吗”的调查显示(1005人参与),79.7%的人正在关注“三亚宰客门”的进展。89.9%的人直言自己在旅游中有过被宰的遭遇。受访者中,70后占35.9%,80后占33.6%。34.7%的人经常旅游。
“购物”成为旅游中最容易挨宰的消费领域
说起旅游挨宰,家住北京的张先生想起了自己刚到北京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他们一家三口想去看长城,一大清早5点就上了某小型旅行社“长城一日游”的大巴车,结果下午4点才被拉到水关长城,导游告知他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其他时间,都被导游安排得满满当当,观赏玉石翡翠、神奇中草药、矮人国表演,反正目的只有一个——让游客买东西。“我们每个人光旅游费就交了500多元。所以,以后凡是有亲友到北京,我都会亲自带他们玩,免得他们被宰。”
民意中国网一名沈阳网友回忆说,他们单位曾经集体到丹东旅游,遇到一个小贩在卖玻璃工艺品(实际上已经损坏),一位同事只是拿起来看了看,结果就被小贩要求要么高价赔,要么高价买,还叫来了几个同伙威胁。“幸亏我们当时也是一群人,一位同事找了他在丹东公安部门工作的亲戚,最后才顺利解围。”
调查发现,在受访者眼中,“购物”成为旅游中最容易挨宰的消费领域(82.8%),“饮食”排名第二(80.6%),“打车”排名第三(52.7%),“住宿”排名第四(45.8%)。
至于最常见的宰客方式,80.9%的人选择“虚报价格”,73.9%的人选择“卖假货、次品”,64.0%的人选择“强买强卖”,56.8%的人选择“乘人之危,故意抬高价格”。
调查还显示,遇到被宰的情况时,大多数受访者只能“忍气吞声,吃‘哑巴亏’”(62.7%),34.4%的人选择“当场据理力争”,30.6%的人选择“事后投诉”,17.8%的人选择“当场投诉”。值得注意的是,72.4%的人表示,如果在某旅游景点挨宰过,以后就不会再去该景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地理气候的独特、冬季度假产品的短缺、国内假期的集中化、出境旅游在便捷程度上的不尽如人意等原因,导致三亚在春节期间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严重供不应求,旅游价格水涨船高。不少商家趁机宰客,从而致使游客体验严重恶化。
“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供求关系紧张上,旅游体验好不好,与政府监管部门的管理意愿、管理水平以及管理决心有极为重要的关系。面对旅游市场混乱,政府必须敢监管、会监管,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刘思敏说。
旅游景点“宰客”现象频出主要责任在谁?调查中,受访者首选“政府监管部门”(91.9%),其次是“无良商家”(72.4%),排在第三位的是“行业协会”(50.8%),最后是“消费者自身”(13.9%)。
打造旅游胜地关键靠什么
在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7%,已达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9%,已达1.26万亿元。去年4月,世界知名商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扬帆起航: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指出,2013年中国有望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占全球旅游市场比重的8%。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4%。
面对快速膨胀的旅游市场,此次“三亚宰客门”事件无疑敲响了一次警钟。“对于旅游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统一口径,综合治理。”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指出,旅游是一项综合性消费,每个消费环节都有不同的监管部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遇到问题向谁投诉就成了问题。他建议学习巴厘岛等地的经验,设置旅游警察,有统一的投诉号码,对消费者在旅游中遇到的问题综合执法,提高旅游管理效率。
王健生认为,针对旅游中出现的问题,除了政府监管之外,旅游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只靠政府来监管,一定会存在照顾不到的地方,这就让许多不良商家觉得有空子可钻。所以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让商家明白,只有和谐共赢,整个旅游行业才会兴旺;如果每个商家都想着宰一笔是一笔,行业的最终衰落也会危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在韩国首尔某大学留学两年多的杨小辉告诉记者,他在韩国旅游,偶尔会遇到景区物价稍微高的情况,可是绝对没有强买强卖等现象。“韩国政府很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投诉机制非常完善,无论在旅游中遇到什么问题,只需拨打一个统一的投诉电话,中文、日语、英语、韩语的服务都有,而且基本上都能解决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地方都将打造“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胜地”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于是,许多城市都变成旅游城市,希望在巨大的旅游市场中能分一杯羹。
“一些城市旅游发展的路子走偏了,必须重新回到重视人文关怀上来。”王健生指出,一些城市一提到发展旅游,就以为是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比谁的豪华酒店更多。可是,旅游的本质毕竟是一种对旅游地生活方式与文化的体验,和硬件设施相比,旅游地的人文环境才是打造旅游品牌最关键的因素。
刘思敏也认为,旅游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服务。硬件设施再好,服务冷冰冰,甚至出现欺压游客的现象,旅游品质不可能上得去。“现在国内许多旅游城市都提出了国际化战略。但是,国际化不是指客源国际化,而是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国际化。”
打造旅游胜地关键靠什么?调查中,受访者首选“消费者口碑”(87.3%)。接下来依次是:“完善的设施”(71.0%)、“自然美景”(69.4%)、“便捷的交通”(56.4%)、“对外宣传”(26.2%)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