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主船体结构落成

发布时间:2016-12-22 12:19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六百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近两万人,200多艘海船,历时28年,七次远度重洋,由此揭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600年后的今天,仿明代郑和宝船船体在江苏龙江造船厂建设落成,预计到2014年6月前建成完工,争取在2014年8月之前试航。2015年进行远洋航行,届时从市民中选拔36名志愿者,随船一同航行。

    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据悉,宝船总长71.1米,这与郑和7月11日下西洋的日子正好吻合;宽14.05米,寓意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而宝船高达38米的桅帆,则暗合了郑和下西洋曾到达的38个国家和地区。该船建成后满载吃水4.3米,设计排水量为1797吨,船和船用设备的重量约为1500吨,有200多吨的载重空间。

    在宝船的船头,刻着一个猛兽图像,很是威猛。舌头为龙舌造型,整体形态似龙非龙,似虎非虎。据记者了解,船头猛兽是中国传统猛兽的集中代表形象。宝船预计2014年8月下水试航,试航成功后,将八下西洋。

    为造船考证大量史料

    建设仿明代郑和宝船是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型远洋航海木船,在中国已经消失了500年。”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赵志刚一语说尽其中的沧桑。郑和宝船复建,一无图纸、资料,二无实船参照,甚至连造船所需的木材也需要前往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中寻找。

   “宝船工程”的历史考证是以2004年2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同国家博物馆在嘉兴组织“郑和下西洋二千料海船考证方案研讨会”,以及2005年12月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在广州组织的“郑和二千料宝船概念设计论证研讨会”两个纪要文件为基础,吸收中国史学界和船舶技术界考证成果。主要依据明代船型、郑和下西洋主力海船史料、出土的明代巨型船用舵杆和铁锚复原研究成果。

    纯手工艺造船

    赵志刚告诉记者,“最大的特点是全木制,纯手工,郑和宝船的复建有很多技术难题,其中主要的是船体的水密性、下水后航行的安全性和桅杆设计和使用。”

    整条船在建造上采用中国的传统造船工艺,宝船复建专家组成员之一,武汉理工大学顿贺教授告诉记者,“所有纵向构件自身连接接头都是中国传统的‘嵌入式钩形连接’,接头紧密、牢固。这是一艘要远洋航行的大型仿古木船,为确保整艘船不漏水,船体水密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捻缝工艺,缝口能经得起海水侵蚀。”

    在郑和宝船船体落成的同时,郑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也正式开通,这条线路主要包括郑和公园、宝船厂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净觉寺和浡泥国王墓。除有关景点外,还有一批老字号的清真菜馆,如马祥兴菜馆、安乐园菜馆、奇芳阁、绿柳居、韩复兴板鸭店等。

    气势磅礴的“郑和宝船”。新华社发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小木

  • 上一篇:教你淘暑假打折机票
  • 上一篇:南京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二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