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06-26 17:4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对上海的印象仅限于1900年以后,对它以前的历史好象没有听说过.不清楚为什么会出名.想知道上海在古代是什么名称.还有上海有记载最早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什么历史名人?

问题解答:

上海概况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第一大的城市。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0,长途区号:021。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截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总人口1368.08万人。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778.3小时,降雨量1254.9毫米。

■市花
1986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在上海的气候下,开花特别早,冬去春来,清明节前,它就繁花盛开。白玉兰洁白如玉,晶莹皎洁,开放时朵朵向上,溢满清香。选择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市标
上海市市标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三角图形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图案中心扬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象征着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机。

区划沿革
今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1927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20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10个郊区。50年代,上海的行政区划作了几次调整,至1964年5月,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10个市区,以及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奉贤、南汇、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个郊县。

1980年,设立吴淞区。1982年,恢复闵行区。1988年,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设立宝山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设立闵行区。1992年9月,以川沙县全境、原上海县三林乡和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的浦东部分,设立浦东新区。1992年10月嘉定县撤县,设立嘉定区。1996年,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和浦东新区14个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个县和石化地区。

1997年4月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1998年2月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1999年9月撤销青浦县,设立青浦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黄浦区和南市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黄浦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市总人口16407734人;其中市辖区14348535人,市辖县2059199人。各区县人口: 黄浦区 188743人、南市区 385790人、卢湾区 328918人、徐汇区 1064645人、长宁区 702239人、静安区 305329人、普陀区 1051672人、闸北区 798620人、虹口区 860726人、杨浦区 1243757人、闵行区 1217309人、宝山区 1227978人、嘉定区 753070人、浦东新区 2402343人人、金山区 580377人、松江区 641156人、青浦区 595863人、南汇县 785102人、奉贤县 624285人、崇明县 649812人。

2001年1月9日,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

2003年底,上海市辖有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新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18个区和崇明县。

上海文化

■方言
上海话(Shanghainese)是上海地区独有的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南方方言的一种。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语音受早期移民中占优势的苏州和宁波两地影响巨大。和宁波话,苏州话发音接近。据最新考证,认为上海话是松江方言的发展结果,宁波话苏州话的合成可看成是影响了这种方言的部分因素,如语调等。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主脉。

上海郊区方言与普遍意义上的“上海话”在发音和语法上有少许区别,按地区可分为“松江话”、“崇明话”、“浦东话”等方
人文历史
豫园、明代庭园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18年至1925年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也曾经在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的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居住过。现被改为孙中山故居。上海行知公园设有陶行知纪念馆。虹口公园附近有鲁迅纪念馆。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起过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二三十年代有影坛五虎将之称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简称天一)、联华影业公司(简称联华)、艺华影业公司(简称艺华)、新华影业公司(简称新华)等5家;战后时期主要是昆仑影业公司(简称昆仑)和文华影业公司(简称文华)两家。30年代的电通影片公司和40年代的昆仑影业公司,实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以民办面目出现的电影公司。

上海因此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歌星和影星,周璇,阮玲玉,赵丹等。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经在上海做过演员,名为蓝苹。
经典《上海滩》电视剧,如今被翻拍过好几回,代码46 (2003), 导演:迈克尔·温特波顿 主演:蒂姆·罗宾斯
上海梦(1938年)导演乔治·威廉·派伯斯特, 实际电影取景于法国和西贡
半生缘(1998年)导演许鞍华
太阳帝国(1987)导演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长恨歌(2005年)导演:关锦鹏
霍元甲(2006年)导演:于仁泰, 主演李连杰
精武英雄(1994年)主演李连杰, 精武门改编
海上花(1998年)导演: 侯孝贤
格斯拉:最终战役(2004年), 剧中Anguirus袭击了上海并摧毁东方明珠电视塔
功夫(2004年)导演周星驰
色.戒(2007年)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
碟中谍3(2006年)演员:汤姆·克鲁斯
面纱(2006年)主演: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
如果.爱(2005年)导演:陈可辛
紫蝴蝶(2003年)导演 娄烨, 演员 章子怡
新上海假期(1996年)主演:范文芳
上海快车(1932年)主演:玛莲·德烈奇
上海风光(1941年)导演:约瑟夫·冯·史登堡
新上海滩(1996年)演员 张国荣,刘德华,宁静
摇啊,摇啊,摇到外婆桥(1995年)导演 张艺谋,巩俐主演
苏州河,2000年,导演 娄烨,
风月(1996年),导演 陈凯歌
致命紫罗兰(2006年),主演:米拉·尤沃维奇
伯爵夫人(2005年), 拉尔夫·费因斯
孽债——演员全部用上

经济概述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远东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浦东陆家嘴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连续十年年均经济成长超过8%。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90年来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国内地最大的港口。 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7900万吨,超过荷兰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 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8万TEU(标准箱),保持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地位,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为2171万TEU,同比增长20.1%,继续保持第三名。港口吞吐量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税港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200万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开港,2020年全部建成)。计划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上海交通
■市内交通

上海的交通工具曾经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小到自行车、黄包车,大到马车、小汽车。

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计划。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故当时上海人又称之为东洋车。凡在上海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抗战前夕,黄包车已达1,000多辆。后三轮车兴起,至4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1908年3月5日,英籍犹太地产商哈同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从南京路口至延安东路外滩的通车,相继发展了12条有轨电车线路。到1963年8月15日凌晨零时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当当有声的有轨电车从此退出了上海。3时52分,第一辆20路无轨电车离开静安寺起点站向外滩方向驶去。机动三轮车因为便宜,在1970年代依然可以在上海街头看到。以后逐渐被淘汰。自行车曾经是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后,私人逐渐开始购置私人小轿车。

上海的市区交通较为发达,公共交通设施有:公交汽车巴士(包括大巴士和小巴士),公交电车巴士(目前只有无轨电车),黄浦江上轮渡,轨道交通(位于地下时上海人称之为地铁,位于高架段时称之为轻轨),基本上每一个住宅区周围会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公交线路停靠。以上这些公共交通设施皆可使用上海公共交通卡,从而方便付费。

论公交线路数量和复杂性,上海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全世界最高的日公共交通客运量。上海全市公交有1100多条公交线路,密如蛛网,并且正以每年新辟、延伸、调整50多条公交线路的记录持续扩充。按运营时间分,有日间公交车、“2”字头的早晚高峰车和“3”字头的夜宵车;按地域范围分,有浦西的、浦东的、过江的(含大桥、隧道线)和郊区线;按票务方式分,有单一票价1元(全程13公里以下的线路)或1.5元(全程超13公里的线路)的无人售票车,还有单一票价2元的空调车和多级票价的专线车(有“3”字头的夜宵线、“5”字头的大巴专线、“6”字头的浦东专线车、“8”字头的中巴专线和“9”字头的双层车或空调大巴,还有10条空调旅游专线以及观光巴士)。

目前,大部分上海市民选择公交巴士出行,但随着轨道交通的逐步完善,市民的选择方式将会趋向于轨道交通出行。上海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建成五条线路:一号线(R1)、二号线(R2)、三号线(M3)、四号线(M4)、五号线(莘闵线),另外还有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总计近150公里里程;在建线路有6、7、8号线和9号线一期工程(其中7、8号线将直接进入世博园区,6号线到达世博园区附近的大型居住区)。

市内交通包括:
上海轨道交通(已建成1、2、3、4、5号线)
磁悬浮(由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2002年12月31日首次运行,30公里长。
公交车(巴士)
出租车
轮渡
铁路
上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造营运铁路的城市,这第一条营运铁路是吴淞铁路,横跨今天的宝山区、杨浦区、虹口区和闸北区,全长14.5公里,连接吴淞码头和江湾镇,于1874年12月开工,1876年12月全线建成。后因清政府的干涉,于1877年10月20日下令拆除。但20年之后的1897年2月27日,在原吴淞铁路的地方重新开始修筑铁路,改称淞沪铁路,建成初期全长6.8公里。淞沪铁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至今仍在使用,也是中国政府官款修建的江南第一条铁路。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淞沪铁路为日军使用,为日本建造当时远东最大机场——江湾机场提供运输,日本投降后,由国民政府接管,并投入客货运,1960年初,上海公交线路体系发展使淞沪铁路逐渐退出客运,只进行货运。今日的淞沪铁路早已进行多次扩建,总里程达到23.04公里,已成为上海铁路网北环货运的主要通道。

在淞沪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同时还辟建沪宁铁路,当时沪宁铁路的上海站多次易址,但在最后选在了今天目中路、虬江路之间,宝山路西侧地区,上海人俗称老北站。沪宁铁路于1908年4月1日建成通车,当时的上海站也于1909年7月竣工正式启用。1916年,沪、杭、甬铁路与沪宁铁路接轨通车,与上海站合站,从而易名为铁路沪宁、沪杭甬两路总站,由于当时南市建有铁路客站(位于今黄浦区,近南浦大桥的南车站路、车站前路地区),改称铁路上海北站。后日军占领后成为上海站(上海駅),民国政府接管后改称铁路上海站,但由于上海站客流量大、车站小,上海站一直拥挤不堪。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铁路上海东站原址新建铁路上海站,1984年9月20日正式开工,1987年12月28日竣工启用。新上海站便成为了今日的上海火车站,在建成初期时为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车站。

与当时上海北火车站相对应的还有上海南火车站,为当时沪杭铁路起点。1907年开工,1909年正式通车。在沪宁沪杭两条铁路未联络接通前,上海南火车站为上海赴杭州的唯一铁路线,同时用作客货运。作为当时上海重要交通枢纽,上海南火车站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货运量最大的火车站。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南火车站遭到日军猛烈轰炸,最终不复存在。如今在上海南火车站旧址,人们只能通过周围的路名来感受当时火车站旁的繁华景象。

如今上海市最主要的两个火车站:上海火车站(旧称北站、俗称新客站)和上海火车南站,由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和三号线相衔接,前者为1987年启用的新上海火车北站,而后者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重新启用。新上海火车南站于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改委批准正式开工,是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火车站,占地面积约23公顷,它的原址是上海新龙华火车站。规划中的沪杭磁悬浮铁路也将经过上海南站并设站。新上海南站已与2006年建成,6月25日试运行,7月1日起正式运行。南站的建设将给上海西南地区的交通带来更多的便利。南站主站屋顶采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圆盘型结构,并大量开发了地下空间,从2007年起将有大量的商店入驻南站的底下商铺,并成为上海西南地区除徐家汇之外的第二个大型商业中心。

铁路车站
使用中车站
特等站:上海火车站-北郊站-南翔站
一等站:上海火车西站-上海火车南站-何家湾站
二等站:杨浦站-桃浦站-闵行站
三等站:安亭站-张庙站-新桥站-松江站-金山卫东站-金山卫西站
四等站:江桥镇站-黄渡站-封浜站-杨行站-莘庄站-春申站-石湖荡站-新浜站-枫泾站-七宝站-闵行西站-叶榭站-山阳站-江湾站-殷行站
五等站:匡巷站-光新路站-梅陇站-协兴站-星华站-久星站-大方站
已废弃车站
长宁站-徐家汇站-上海北火车站(老北站)-上海南火车站(老南站)-新龙华站

航空
1911年,法国飞行家环龙驾苏姆式双翼飞机来上海作飞行表演,但是不幸机裂殒命。这是上海人民第一次目睹到飞机的风采。1912年,留学英国学习飞行的厉汝燕学成回国,驾驶爱特立克式单翼机在上海上空作试飞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上海领空驾驶飞机。

上海第一个民用机场,是虹桥机场,位于上海市西郊,1921年3月10日开始破土动工,主要工程于是年6月底基本完成。虹桥机场工程竣工之后,却因为航空署“扼于经费不足”,竟闲置土地,连京沪航线也未能按期通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随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筹建,以及其上海至南京航线的开航,虹桥机场才正式被使用。1934年,虹桥机场进行了一次扩建,征地890亩。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其起因便是虹桥机场事件,日本军队占领之后,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使虹桥机场的占地面积达2513余亩,但大部分为强占土地。

上海第二个民用机场,是位于龙华地区的龙华机场,龙华机场的建造日期比虹桥机场要早,但是在建成伊始,一直用作军用。龙华机场也是上海市第一个由陆军管辖的军用机场。1929年,国民政府航空署决定将龙华机场改为民用机场,由于当时虹桥机场闲置土地,所以到1936年淞沪抗战前龙华机场经不断修建,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一个民用机场。日军占领后,也对龙华机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主要为满足日军的战斗机停机需要。

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后,虹桥和龙华两大民用机场正式划归国民党空军管辖。不久,龙华机场和虹桥机场相继重新划归民用,但由于虹桥机场因为政府内部诸多原因未能得到很好建设,而相反,龙华机场则经扩建,已成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枢纽机场,而且在当时远东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一个国际机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虹桥机场成为空军机场,龙华机场则继续作为民用机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日益繁荣,相应地,民用航空事业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到1960年代中期,龙华机场由于紧靠市区,受净空条件等限制,已无法适应大型飞机起降,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虹桥机场扩建为国际机场,准备将民航用途转至虹桥机场,但在起初为军民合用机场。1966年8月,原在龙华机场起降的国内航班飞机转到虹桥国际机场起降,同时规定龙华机场为“训练基地和航班飞机的备降场”。1972年,驻虹桥机场空军撤离。之后虹桥机场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修建扩建,1988年6月25日正式对外宣布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且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未启用前成为中国前三大航空民用机场。而龙华机场最终在1991年降为供小型固定翼和直升机使用的通用航空的机场(2B通用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市浦东的江镇、施湾、祝桥滨海地带,面积为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浦东机场一期工程于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成为上海市出现的第三个民用机场。但由于龙华机场已经不作民航运输,故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际上是目前上海市第二个民用机场,主要负责国际航班。浦东机场二期航站区已经开工,二期航站楼综合体工程设计目标年为2015年,与一期航站楼综合体一起共同满足60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航站区最终总体规划方案满足8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满足国家民航总局和上海市对对浦东机场建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的战略要求,满足上海经济发展和2010年世博会的需求。

机场

民用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2B通用机场:上海龙华机场
军用机场:上海大场机场上海崇明机场
已废弃的机场:上海江湾机场

长途客运
上海长途客运总站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

航运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从上海港出发的客货轮,出海可抵世界上400多个港口。由于乘船旅行速度太慢,目前除公平路码头尚有四天一班往大连的车客渡航线外,其余沿海沿江的长途航线均已停航。
原来位于外滩的十六铺码头也仅有发往南通、定海和普陀山等临近地区的班船,但是在2005年12月2日凌晨1时,上海十六铺码头的两幢大楼被成功爆破,走过了140多年历史的上海十六铺客运码头告别了历史舞台,未来十六铺码头作为水上旅游中心使用。
去崇明岛之前,要分清上船地点,而去长兴、横沙岛则都在吴淞码头上船。另外,上海还有去韩国仁川、釜山,日本大阪、神户的国际游船,在外虹桥码头上船。
上海港2005年的货物总吞吐量达到4.4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2005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标志着上海正向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著名人物
胡歌 著名演员、歌手,影视剧作品包括《仙剑奇侠传》《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别爱我》《聊斋》以及《射雕英雄传》,是中国当红的实力派艺人之一
陈云 政治家。
张闻天 政治家。
黄道婆 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徐光启 中国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
郭秉文 教育家
张爱玲 小说家。
阮玲玉 电影明星,最后自杀,写下“人言可畏。”
史量才
吴健雄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钱其琛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
黄金荣 上海黑帮。
杜月笙 上海黑帮。
哈同 犹太人。
沙逊 犹太人。
吴启迪 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孙雯 足球运动员,获“世纪足球小姐”的殊荣。
姚明 篮球运动员,NBA状元秀。
刘翔 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保持者
朱建华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跳高铜牌获得者。前男子跳高世界冠军,三次打破世界记录。
李富荣
汪嘉伟 前男排运动员,现为男排教练。
贺绿汀 作曲家。
巴金 著名小说家。
沙叶新 小说家。
范志毅 著名足球运动员,获“亚洲足球先生”的殊荣。
徐根宝 著名足球教练,曾为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
朱广沪 著名足球教练,曾为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