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4-11-05 14:4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想要一些关于上海特有的文化.....

问题解答:

上海22日向市民免费开放了上海23处老房子 老建筑
我也成为这波人流中的其中一员

这次开放的建筑
其中许多都是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是我国开始重视文物保护的年代
其中3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银行大楼汇中饭店大楼沙逊大厦
年代最早的是董家渡天主堂建于1847年年代最后的是美琪大戏院建于1941年
其中多数是上世纪20-30年代左右的作品

如果对上海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 这次建筑物也代表着上海商业经济 住宅 娱乐 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是上海百年精彩历史的建筑写照

和这些建筑交流 会体验了 多姿多彩的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 在这里很方便却很融洽得到了发扬光大
如果建筑背后许多动人故事和引伸故事再度开发 那以后人们不仅仅看得是建筑 那会是体验了海派文化的精髓

建筑上的海派文化

--------------------------------------------------------------------------------

上海近百年的建筑物 可以代表当时的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是中西建筑文化和建筑理念冲突和融和的的结晶

比如结构 有砖木结构 砖石混合结构 到比较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框架结构

比如建筑风格 采用哥特式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装饰艺术派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派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 仿中国传统牌楼

比如住宅样式 西班牙式住宅 法国盛期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 英国古典式府邸 欧洲城堡样式上海豪华型花园住宅 地中海式花园住宅 北欧式花园住宅

再比如 在中国 改革开发以前 上海的原四会储蓄会大楼现在的国际饭店 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 来上海旅游者看“国际饭店”就好比现在看“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的保留节目

如果对海派文化下简单定义的话 海派文化就是一种在冲突中的融合和发展 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国别如何地域如何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 过去是 现在也是
每个在上海学习工作的朋友都在为上海海派文化添色增彩
那就是海派文化经久不衰的动力和理由

南京路上的海派建筑

--------------------------------------------------------------------------------

这次推荐的23处里 就有占11处汇中饭店大楼 先施公司大楼 老永安公司大楼 新新公司大楼 华安大厦 沙逊大厦 跑马总会 四会储蓄会大楼 大新公司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 美琪大戏院 [按年代排列]

南京路上4大商店公司的商业竞争 就有许多精彩故事 现在还继续着

沙逊大厦 现在还有许多单位同时拥有着 和平饭店占大厦大部分 还有外贸商场 和上海电信局 还有部分做公寓

从外滩沿南京路西行
在四川路口 有中央商场的建筑物 和惠罗公司大楼 其建筑物也有年头

在浙江路口 有华侨商店大厦 原来是上海电视台最早的所在地 上面有宾馆 其建筑物外观和内部也有特色 其建筑物也有年头

先施公司大楼 现在还有许多单位同时拥有着 上海时装公司是其中1家 那儿有东亚饭店 和娱乐城 浙江路侧面有超市 和地段医院 天津路侧面 原来有1家玻璃商店 现在被出租给不同的服装企业 天津路成为上海滩服装批发集中地方之一

新新公司大楼 现在也有许多单位同时拥有着 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又称食品一店 拥有的物业多一些 不知道 这次食品一店装修 会不会把其他企业的物业转过来

以前 老永安公司大楼 大新公司大楼 也是这么样 许多企业单位同时拥有 现在被调济成1个单位

还有以大光明钟表店和泰康食品店等为商店的建筑物 也是一种海派代表

再朝西 四会储蓄会大楼东边的体育大厦 也很特色 也有岁月了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的建筑物 在南京路上也是一道风景

如果说南京路的步行街西展的话 最好在充分考虑周围的历史性建筑下进行

西藏路步行街的东边 其中的历史性建筑都被淹没在商海中了 突显不出历史给上海带来的海派建筑文化和原来勃勃生机的商业态

梧桐树下的恋情

--------------------------------------------------------------------------------

如果说最能凸现上海历史性老建筑的魅力 并滋生上海人情怀的和文化源的 那就是“梧桐树”

上海有名的作家 写上海的怀旧小说和文章 都离不开梧桐树的情结

这次免费开放的历史性老建筑 在上世纪建造的时候 都在梧桐树的怀抱里

比如南京路步行街上 也曾生长着不错的梧桐树 在烈日当空时候 可以为行人遮阳庇荫

比如淮海路改造前 梧桐树长得非常有特色 每年的国庆节 其灯海就横越在淮海路的上空 虽然材料没有现在精致 却和自然融为一体

靠外滩的历史性老建筑周围 按现在的审美观 梧桐树已经不再被保留了 也没有可以成气候的梧桐树街

值得庆幸的是 上海西南边的历史性老建筑周围 梧桐树街比比皆是 很成气候
在炎热的夏天下 走一走 在街边的小摊坐一坐 会很“夏意”[上海话-放松]
如果是一对恋人 在幽静的梧桐树下 慢慢悠悠逛
喜欢自然情调的人 又不喜欢“格闹满”[上海话-扎人堆] 那儿就会是个好去处

比较可惜是 华山路原来是茂密的梧桐树街 因路拓宽 已经没有了 那曾经是上世纪80-90年年代周边大学的大学生谈情说爱逛马路的去处

上海曾经有个闻名世界的“情人墙”-在外滩和苏州河边
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前 那是上海人谈情说爱的集中地方 最初仅仅是上海人 上海人开始最多去的地方就在苏州河边 苏州河河边的码头台阶和河堤边 在幽幽的灯光下或没有灯光下谈情说爱 在那个年代 只能偷偷摸摸拥抱和接吻
以后 上海人谈情说爱的集中地方 逐渐移向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的现在免费的外滩公园 那时候刚刚开放夜公园 园内生长许多巨大的梧桐树 树下树边都是一对一对的 借乘凉而结伴前来
再以后 许多来上海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加入 上海外滩的“情人墙”则风靡一时

许多人都知道“情人墙” 因为有照片为证 密密麻麻的
却很少人知道“梧桐树”下 留下了多少上海人的恋情和爱情故事 其“梧桐树”下的空间 远比闻名世界的“情人墙”大得多

梧桐树 伴随着上海大都市的发展 佐证着上海城市的历史
梧桐树 滋养着上海许多代人的成长 滋生着上海海派文化

在上世纪初的时候 上海采用最多的绿化手段就是种梧桐树 而且是上规模的 而现在 上海的绿化程度是达规模了 但却没有那时候实用 许多绿化地 没有大树 即使有 也不成林 烈日下的行人和游人 只能挨晒或自己拿遮阳物避太阳

梧桐树据说有许多不被人喜欢的缺点 会挡住广告牌 影响视线 每年修剪也费时费钱 但其独特的优点没有什么树种可以比拟

上海行道树该用什么 园林专家会给以答案 但希望实用性美观性超过梧桐树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人都可以克隆 那梧桐树的品质就不能改良提高

上海应该保留罗干个好的梧桐树街 那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