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季羡林先生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希望摘掉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他在书中说:“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其实,此前他已多次表示过这一心愿。在看了他的学生编辑的《此情尤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前言初稿后,他就很不高兴,坚决要求删去“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桂冠”。他对编者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平心而论,以季老的学术成就而言,堪称著作等身,特别是在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更有着独到精深的研究,称为泰斗也并不算过。可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觉得自己和王国维、陈寅恪那些大师相比还有差距。季老的谦虚,不由使我想起高尔基的名言:“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与季老的自摘桂冠不同,现在社会上、特别是文化圈里,倒是争戴、互送桂冠成风。刚写过几首小诗,发表几篇短文,就以“著名作家”自居;演过几个电视剧,屏幕上刚露了个小脸,就有人送来“艺术家”的桂冠;才练过几天书法,能涂抹几笔“颜柳”,就敢自称“书法大师”,到处留下“墨宝”;发表过几篇连抄带仿的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发过几次言,就敢戴上“理论权威”桂冠,到处讲学,大言不惭。此外,还有什么文化泰斗、当代大儒、文学巨子、画坛巨匠、诗坛巨擘、国际影视巨星、国际著名导演等等,真是头衔遍地有,桂冠满天飞。如果说季老“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的说法还有些谦虚的成分在里边的话,这些嗜爱桂冠者“不能望季老的项背”倒是实实在在的,尽管他们某些人的桂冠和头衔比季老要显赫得多。
我想,之所以会“桂冠满天飞”,无非为了名利二字。当然,追求名利是人的正常欲望,但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绝不能靠乱捧瞎吹,炒作起哄。所以,面对名利的诱惑,大家都应该学学季老在荣誉面前的谦虚与清醒,拒绝那些名不符实的桂冠,不为那些虚张声势的头衔所动。更要学习季老做学问、搞研究的踏实精神和严谨作风。
1.第5段列举文化圈里争戴、互送桂冠成风的现象起什么作用
2.“如果说季老“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的说法还有些谦虚的成分在里边的话,这些嗜爱桂冠者“不能望季老的项背”倒是实实在在的,尽管他们某些人的桂冠和头衔比季老要显赫得多。”体会含义
3.第1、2段均引用了季老《病榻杂记》书中内容是否重复 ?为什么?
问题解答:
陈鲁民 为季羡林自摘桂冠喝彩这个旅游问答期待您的解答,请登录账号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