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多峻岭,以往徽州便有“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四五岁,往外一丢”一说,古来顺口溜中的这么一丢,催生出宣城绩溪、杭州临安之间的徽杭古道,年年岁岁人在途,岁岁年年人不同,但谁能料想得到日后的徽商竟发展如此昌盛。皖东南,与徽州接壤的宣、池二州,古至今来,山水相连,人民相亲。两州之间的“官道”,也多在山岭中穿行。查姓源自山东济阳县,唐代查文熙兼任两州刺史时,因事务需要,往来于宣、池二州,穿山越岭,途经一处,豁然开朗,三溪交汇,地势平坦,赞叹此为遗世仙居,后在此定居。随后一批查姓人陆续迁自查文熙定居之处,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村落逐渐形成规模。因村中人其皆姓查,又皆来自济阳县,故其后人各取一字,命名村落为查济。
上海到查济先要坐汽车到泾县,再乘坐去厚岸的小中巴,车内严重超载,一路叮当作响,怨男忧女,尤似逃难,渐入山区,拭去喧嚣,前些日子冷空气来袭,积雪累冰,山并不高,连绵不绝,绿色树木和白色冰雪相间妆点,查济便坐落在这山脚之下,背靠九华山麓,面朝桃花碧潭。
下车后,顺路搭乘三轮摩托,司机是查济人,司机介绍,同坐的一位小姑娘家中开客栈,建议我们入住,他可直接开到客栈门口,连门票也可以省去一半,我和朱兄欣然同意。客栈的家狗丝毫不认生,粘人的很,喜欢跑到我们住的房子里寻吃觅食,晚上同住的一位安徽书法老师,饭饱酒暖之后,诗兴大发,挥舞毛毫,舞文弄墨,草书如龙飞凤舞,洋洋洒洒写了太多张宣纸,已至午夜12点正,老板一家提出“抗议”,老师只好暂放笔墨。第二日起早,出了客栈,沿着青石板路,不远便至德公厅。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引自百度百科)。德公厅主堂,典型的徽派祠堂,房梁木雕,精美极致,石狮镇门,镌刻有力,更为吃惊的是,祠堂的两面墙上,刷有毛主席语录,“严肃,紧张,活泼”,红漆褪色,疑似被刷洗多次,其实这话很正确,不应忘记。出德公厅,便是三溪中的许溪,许溪东西流向,大部分的查济人家沿许溪坐落,积雪遮屋檐,覆枯枝,有些路上的积雪,甚至没有脚印,遥望飞鸟划过,我抓住这一刻按下快门。黑白色的徽派建筑错落无序,古朴的甚至破旧,确实写生绘画好去处,查济明清老房子多,都有人居住,其中几个标注为景点的厅堂竟也住有人,可以想象,若能睡在明清期间的雕花床,倚着精美雕刻的美人靠,时间即许溪,不住流逝,莞尔苍穹,一笑枯荣。查济桥多,简易的石板桥横搭溪水,沟通两岸人家,每一座桥都是古人所建,拥有建桥始故,沿着许溪,石板桥,圆木桥,树桩桥,各有不同,其中红楼桥应该是最大的一座,石砌拱形结构,桥旁是一木制楼阁,外刷红漆,故名红楼,站在红楼,可俯视村落,可惜红楼年久失修,不能登高;桥下溪水潺潺,查济女子,勤劳持家,三五成群,聚在桥下,顺着溪水最前面的在洗菜,而后是洗衣浣物,最次是冲洗现杀的土鸡。走到许溪尾,一桥封村,查济西行至此止。继而向北,村中小巷纵横,迷路正常,但绝对不要担心,因为条条小道都能通向你的目的地。误入一人家,厅堂左右两侧挂大幅刺绣丝绸,寓意龙凤呈祥,每一道门皆贴有红对联,门中门,联对联,大大的喜帖正当中,红灯笼挂两旁,原来适逢这家喜事,道喜道喜,想来我们也能沾沾这喜气。往下走,祠、堂接踵而至,石雕木雕砖雕,雕镂精美,八字门,五凤楼,走马楼,美人靠,四水归堂,贞节牌坊,古色原味,惊叹古人技艺高超,外世媚俗,未加粉饰,不像其他著名水乡或古镇,满街尽是商业店家,以利为重,游人接踵比肩,华而不实。查济并非没有店铺,店铺大都贩卖古董,雕花床板,砚台,石像,等等,至于真假么,呵呵,反正我不会买。村中大叔好心帮忙带路,我们有幸看到了蜗于偏僻一隅的几个厅堂,感谢查济村中民风古朴善良。
中午回到客栈,稍作休息,下午登高青山,体会俯视查济的感觉。老板指路,我们由北出村落,跨过三溪中的另一溪,石溪,便至青山脚下。山阴处,冰雪难化,甚至结冰,有时走上去还会打滑。这上山之路,据说也为前人铺搭青石所成,途中必经一路小屋,门口放养大黄狗一只,但凡有生人接近,便犬吠不止。青山不高,推测三百米至五百米之间,古道随着峡谷上升,在山腰处集合了几家人家,再往上走,远离峡谷,不一会便到山顶,眺望查济,太为遥远,分不清村中积雪和徽派白墙,竟是白茫茫一片,隐匿在烟雾之中。此时此刻,想起在宝公祠内的一块匾,上书:“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想起趣闻二则,一是有一法国人,娶了中国媳妇,在查济置办一套老房子,在村中是一时佳谈;二是途中遇到一位阿姨,聊天得知她来查济已经十多次了,那天她天没亮就去爬山看日出,之后为了拍一张叙伦堂院中的杏花挨家四处寻找。
回程了,我坐在大巴上,6个小时之后,我即将回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脑中想起宝公祠中的另一块匾,写道“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巧的是,这两首关于查济最为著名的诗,其作者都是明查济村中人,查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