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西藏 > 旅游游记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
景点:西藏/xizang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西藏
入库时间:2016-08-13 17:10
游记浏览:35
旅行天数:12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08-28
旅游简介:旅行,只为接近真实(拉萨,林芝,纳木错,羊湖等地)旅行,只为接近真实上篇,西藏回来已有一月有余,为了不让那段记忆逐渐忘却,那些体会渐行渐远,便终于狠下心来,找个时间与心都有闲的空隙,写下些文字记录着。...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7
旅行游记

1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拉萨,林芝,纳木错,羊湖等地)

旅行,只为接近真实

上篇,西藏

回来已有一月有余,为了不让那段记忆逐渐忘却,那些体会渐行渐远,便终于狠下心来,找个时间与心都有闲的空隙,写下些文字记录着。

看了很多人对于旅行的看法,终觉那些定义不是我对旅行的见解。回家的这些天里,我依旧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旅行是以何种方式?旅行的目的在哪?走了些什么地方?一路上在想些什么?罗列一二,比较再三,突然一个答案闪现出来:旅行,只为接近真实——真实的风景,真实的感觉,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世界。。。

请假之前还各种忐忑与慌张,老板会不会给批?会不会扣很多钱?也没正经预算,会不会花很多钱?会不会买不到票?会不会身体不适?走什么路线?提前二十天抢了票,随着票上的日期临近,这些焦虑逐渐被对于又一次远行的憧憬所冲淡。

武昌至拉萨,硬座,45

想到以后的若干天均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或者在各种清真伊斯兰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中果腹,决定要美美地吃顿晚饭再启程。我和No.整装好行李,提前两个小时去了火车站。一如既往地,火车晚点一个小时,等上车时已是午夜。车厢早已挤得水泄不通,行李架上已没有半点位置。我在前,No.紧随其后,好不容易挪到我们的座位,该死的邻道座,这让我如何趴着睡。我环视了下,这节车厢有五分之四的藏族小年轻。后来知道他们是在武汉上学的中学生。停车数分钟,列出缓缓驶离武昌站。即使白天已然睡够,每到深夜,浓浓睡意依旧会袭来,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不知过了多久,在恍惚中天渐渐露白。强打起精神,看看窗外的风景,大概是过了郑州吧。陆陆续续有人摊开早餐来吃,我和No.一人一碗泡面,算是迎接一天的开始。百无聊赖,更主要是始终驱不去的睡意,我和No.不断地更换位置,只为轮流趴着享受一会。过了西安,接着兰州,到达西宁,夜幕又一次降临。该死的T264,一直满员,连两个人同时趴着的机会都没有,座位旁的人不断地由熟悉的面孔变换成新的面孔,上上下下,来来去去,唯独我和No.一直坚守着。在西宁站,换了一次车,还是没把邻道座给换掉,反而换到了卫生间门口。驶离西宁,距离下一站格尔木还有近十小时的车程,夜意渐浓,睡意也愈浓。我跟No.说我要睡座位底下去了,实在扛不住了,No.投来鄙视的眼神。我全不已为然,见过的睡座下的人多了去了,我为何不能是?铺下三张报纸,在腹部位置加了层衣服垫着,拿了No.的鞋子当枕头,溜下身去,渐渐的没了意识,我应该是很快地睡着了。待我醒来,天居然亮了,应该是很惬意的一觉吧,连梦都没做,只是偶尔翻个身觉得呼吸急促了点。虽然还有些许困意,腹部以下也很冻人,但已然非常满足,我简直为我的做法感到骄傲不已。本想多躺一会,但一睁眼便是座位底下突兀的角铁,离我头部不到二十公分,着实有点吓人,而且洗漱如厕的人渐多,我还是起来罢。起来发现鼻子不怎么舒坦,红色液体也渗了出来,加之昨晚呼吸急促的感觉,瞬间意识到这是轻微高反。去盥洗池洗了把脸,用冷水收缩下颈部动脉,塞上卫生纸,算是止血吧。

过了格尔木,列车驶入青藏高原。我终于有了精神看看窗外。见过戈壁、沙漠、草原,而高原,氧气稀薄,气候干燥,加之牛脊似的山貌,便是戈壁起伏连绵、沙漠风化之初、草原退化之后的风貌。而凝结核,上升的饱和水汽非常喜爱的东西,距离大地不再遥远,便有了我们触手可及的云朵。来不及拍照,几只正在贫瘠的土地上搜寻草根子的羚羊从窗外一晃而过,渐行渐远,慢慢变成了小黑点。又见几只奔跑着的羚羊,在铁路边,在国道边。我始终觉得这不是藏羚羊,因为藏羚羊本已非常稀少,且多处可可西里等无人区。但No.及同座的人都情不自禁的大呼藏羚羊,我也不好意思反驳什么,因为我也实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且当它是吧,那么我也就跟大家一样见过藏羚羊了。我可以拍个够的是雪山,一撮白色点缀着青褐色的山梁子,或覆盖其上,或坐落其间,或连绵数里,或点到为止。这趟列车应该再收一张观光票,因为大家都说风景在路上,而且是最真实最原始的风景。但它没有收,我窃喜不已。

过道那边坐着一个大胡子叔叔,白色帽子白色袍子,不知道是从哪上的车。我开始注意到他是因为他拿出一个桶状的器皿,硕满硕满的一桶食物,在那大快朵颐。而我,已经连续吃了三顿泡面。跟发现新大陆似的,我叫No.看过去,估计她反应跟我一样,首先惊呆,然后羡慕、嫉妒、恨。后来,听车上的人说他是穆斯林,时值穆斯林的斋月,我便不再愤恨不平。斋月里,最可怜的是学生,当信仰与你所处的环境发生碰撞时,怎么办?

一路看着夕阳西下,到达拉萨已是晚上九点多,天依旧大亮,检票出站,道路两旁全是全副武装的武警,一伙游客在广场前等人,立马被驱散开来。我和No.忙找“拉萨站”三个字,不敢再前一步,远远地留了个照,太过威严,赶忙走开。

拉萨,魂牵梦绕的

两天火车,浑身实在难受,小腿也涨得不行,顾不得高不高反,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澡。第二天醒来,居然神清气爽,出发之前的咳嗽症状倒消失了,唯一保留下来的症状是出鼻血。街边吃罢早餐,便朝不远处的布达拉宫走去。

天气很好,除了阳光直射下有点火辣,没有武汉半点的湿热的感觉,树荫底下,更是乘凉的圣地。许多杜鹃还是鸽子之类的鸟儿在公园里青葱的草坪上和苍劲的树枝上跳来跃去。如果不是知道身处拉萨,我指定想不出这里已是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天空依然湛蓝湛蓝,白云依旧似触手可及。从侧面进入公园,顺时针行走。找了几个角度,拍了几张布达拉宫、白云、蓝天还有人的照片。走到宫殿的正前方,这回才能直视梦里不断出现的那一处景象。白墙、红顶、黑檐、天梯、圣云等等终于清晰可见。广场前那段路约莫三四百米,我生怕走快,错过每一处我可以观摩的细节。那一世,我翻过十万大山,不为轮回,只为这样远远的看着你,神圣而又亲近。我始终没有进去,一是票不好买,其次我不会觉得遗憾,因为我知道,我所期望的风景所期望的感觉已经接近真实,而它的故事它的历史我只是一知半解,如果接近,这对于我来说跨度太大,难度太大。也许在我的误解下会失去真实,也许若干年后我会再来,那时我已有充分的理由进去。我所了解的是它于藏区之影响如同故宫之于中国,它最初的主人是松赞干布。至于里面的东西,我肯定我看不懂。游客藏民颇多,都潮流般不约而同地顺时针转圈,我和No.也学着虔诚的样子,不过我两的脚步是最缓慢的。

大昭寺距离布达拉宫脚程大概是三公里,我们本没有什么目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步行去即可。出门这么多次,手机地图总能精确地带我到所要去的地方,且不会多走一步。大昭寺每个入口都设置了安检,有的地方还有三两警察值班。过了安检,慢慢地又一次接近我脑海中的那个无数藏民朝拜终点的地方。风餐露宿,不远万里,年复一年地只为用身体丈量与你之间的距离。我何曾只一次想过,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你拥有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人们如此不知倦怠地眷恋着你?此刻,我已站在你的跟前,而照片里的那一幕信徒虔诚的叩拜和青石板上留下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的场景也映入我的眼帘。

那一片地方不大,挤满了磕长头的人,我与No.坐在石阶上,仔细观察着这一动作:双手合十,过头,于面前,于胸前,跪,前扑,贴地,再合十,起。如此循环往复。大多数是女人,老人。有些游客模样的人也在叩拜。以后的几天里,我总共来过三次大昭寺,每次都伫立在这里,每次感觉都不一样,意义在哪,挺复杂的,甚至有些难过。

进大昭寺的人不多,票也挺好买,买了两张,我和No.一同进去。大昭寺里面不大,一楼到二楼再到楼顶,走马观花的话二十分钟即可。我偏喜欢坐在廊道边木槛上的那种感觉,看大昭寺的结构特色,看来来往往的人们。犹如四合院的那种结构,二楼延伸出露台,我正面对那幅巨大的壁画唐卡,以此为背景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当然我和No.也不放过。恕我实在对建筑没有研究,只知道三种颜色最为明显,一种金黄,一种朱红,一种雪白,其中由以金黄突出。许多外国人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在想,他们能看懂的会是哪部分呢?稍不留神,我又陷入在磕长头的意义在哪的沉思中。

No.一起上了楼顶,可以远眺布达拉宫,也可以尽收八角街全景。我们找了许多角度拍了照片,我叫No.跳一个,我给她开启运动模式,直到跳得快快喘不过气来了,也没拍好一张。本来还想在楼顶多待一会,淅淅沥沥居然下起了雨,我们迅速下去。阵雨过后,一楼好像有动静,我赶紧下去瞧瞧,导游介绍说这是辨经。对于辨经,之前也没有过多的了解,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一个僧侣席地而坐,另一个僧侣站在他跟前,站着的那个口中震震有词,时不时的拍下掌。后来导游说,站着的那个在向坐着的那个发问,每次问完都以拍掌结局,坐着的那个开始作答。他们会辩些什么呢?导游举例他们也会辩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这个花瓶为什么是白的,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真挺有意思。我却十分想知道坐着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概不会是说白是你自己心里的感觉,其实它有千万种颜色,你的心里想它白眼中看它白,所以它是白的。可惜完全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我假想,要是站着的那个人是我,我肯定会问一问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为什么薛定谔的猫不会死?为什么电场的产生不需要能量?一楼有个殿堂,里面供奉着各种佛像,大约有释迦摩尼,地藏王,文殊,观世音等菩萨,这与内地的佛教系统区别不大。唯一稀罕的是有个佛祖十二岁等身像。自然也有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的雕像。导游介绍,这里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宇宙中心。原来答案在这。我不寒而栗。

林芝印象

回到青年旅社已是九点,大厅里聚集了一帮人。打听了下,正在组去林芝的团,与No.商榷了一番,临时将去纳木错改为去林芝。旅社里有一面涂鸦墙,No.说是让我也留下点痕迹,好不容易找到点空白地,顺手写下:寻找雪山的魂魄,雪莲花开了,你笑着——我们在拉萨2014

去林芝,为它的风景。也许本不该采用报团这种旅行方式,也许是森林河流湖泊对于南方来说司空见惯,也许是在米拉山口缺了点氧,也许是去雅鲁藏布江的没有看到它的马蹄处而且江水浑浊不堪,也许在排队上车的等候处时间太长且流了许多鼻血,也许是两次都没一睹南迦巴瓦峰羞涩的容颜,也许是导游就让我们止步于色季拉山口没见到真正的鲁朗林海,也许是石锅鸡的味道不那么出乎意料还花我一张毛爷爷,也许是随处可见的藏民在假装努力地刷着十块钱一根的冬虫夏草,也许是那日神山上的导游让我们捐款而我深深怀疑他们将把善款作何用最后没捐,也许是除了睡觉外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完成来回1300公里的路程导致昏昏欲睡,也许出于戒心就尝了一口藏民家的酥油羊奶,也许是到到拉萨时找了半天住的地方结果发现是楼顶一活动板房。。。让我对此已大抵没多少印象。唯记得米拉山口漫天飘扬的翻经,一路上随处可见的让人顿生敬意的骑行者与徒步者,巴松错里那烤着铁定好吃的不知名的小鱼,山顶上已过花期仍有零星花朵的秘境花园,同一车上各种一掷千金的三位款嫂,夕阳西下撒下一片金黄于茫茫树梢的壮丽景色,峡谷平原里的那一片阡陌江河山水人家,回拉萨时大巴上不断重复播放的西藏活佛系统,途中休憩蓦然瞥见潺潺溪边No.身后的蔚蓝天空下的雄山。

没时间细细品味风景,也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就不知道有没有接近真实。

纳木措,就想这样端详着你

唐古拉山的守护,只为那一片圣洁的湖水。为你,千千万万年。

戈壁滩上显然已经被人们踩出一条白线,那估计是通往湖边的路。我与No.搁下些行礼于活动板房搭建的旅馆里,循着那条路走去。我听见波涛的声音,慢慢地,越来越近,越来越雄浑,越来越纯粹。翻过山丘,相遇的一刹那,我竟然挪不动步子来。波浪拍打着湖岸,似轻抚又似轻佻,此时阳光已被云层分成两半,一半映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另一半湖面似鲤脊,无限深邃。远处山峦叠嶂,绵绵延伸直至天边。No.提醒身后有玛尼堆,我投去目光,似乎还没有从刚才如梦幻般的景象中回过神来。不对,我应该与玛尼堆更熟识,因为我无数次看见那种上面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的照片,而此时,却发现它恰如千年银杉旁毫不起眼的一株小草,已使我没了兴趣,我知道我可以忽略了它。我不敢快步走到湖边,纵然我多想触摸她的圣洁。我一步一步走去,No.总挡在我前面让我给她拍照。湖边三三两两的游客,也在各自寻找个自己的欢乐。

湖水似退去不少,因为已形成了一天然岸堤,半米多高,我没有下去。No.在寻找各种角度自拍,我偶尔端起相机帮她拍一张,更多时候我在试图寻找怎么样才能拍出我所震撼的那种感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的阳光,隐隐约约的雪山,五颜六色千变万化的晚霞,随着湖水一起一伏的海鸥,背对夕阳显得伟岸高大的山的影子,好像这些都不够。山丘突出来一点,我的视线受到了阻隔,我看不到湖的那一边,也挡住了夕阳最美的光景,我逆时针走去。天色渐晚,但夕阳晚霞愈发显得顽皮,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竟截然不同,我总想让相机帮我留下这让人窒息的美。九点已过,太阳也已跌落地平线以下,湖边已不见什么游客,唯有风声涛声,愈发显得寂静,庄严,肃穆。一群转湖的藏民从远处走来,No.有点悻悻,我也有点。但还是舍不得离去,只想再看一眼暮色中的纳木措。走近了,有中年男子,中年妇女,或许不是中年,他们外表看起来总似乎有点跟年龄不相匹配,还有小孩。我不敢有什么动作,仍然是端着相机,而此时,一位大哥摆了个剪刀手,我吓一跳,原来是“耶”,习惯性卡嚓一声,三人相似而笑。还有许多藏民从远处走来,但夜色渐浓,我和No.不舍地往回走。

一开始就准备在这住一晚,只为与纳木措相处更长的时间,虽然这晚确实不怎么好过:晚餐泡面解决,洗脸刷牙的水冰冷刺骨,永远只有八十多度的热水,上个厕所得打个手电筒走过几十米还得冒着掉坑的风险,活动板房,摇摇欲坠的床,被子枕套不知多久未换洗,四五人间,鼾声,狗吠声,自己翻身急促的呼吸声。。。但,还是值得。

醒来已天亮,看看时间,日出时间还未到。出了门,山坡上早已有了许多游客,各自在找寻最佳拍摄地点。人一多,就总觉得不太安静,而且还得八点之前上车赶回拉萨,使我无法再像昨天傍晚一样仔细端详纳木错。总觉得日出没有日落好看,或许是因为日落后的纳木措带拥有无限的神秘感,可以让我静静地守候,而日出则将它完全暴露在我的眼前,顺便则提醒着我——我需要去赶车。拍了几张日出照片,还剩些时间,我顺时针沿湖边走,竟然发现一轮明月挂在天边,与东边的红日遥相呼应,近处一对夫妻石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远处披着雪被的唐古拉山若隐若现。临走前居然有惊人的发现。

车渐渐地驶离纳木措,我向窗外望出,直到看不见它东尽头的那一片浅滩。

奔流的往昔夹杂晨雾静静地

依旧的生命是泛香的回忆

浮尘中落寞镜中迟暮的飞蛾

我也就随之空下了新果

——《西藏往事》

纳木错,是真实的吗?我竟然疑惑起来。

意外发现

No.强烈要求去羊湖,我实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估摸着是她在网上随意看了看,然后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因为她连纳木措都是不知道的。呵呵,好吧,依你,一路陪我吃苦算是奖励给你的。

恰好在群里看到有人发拼车的消息,还缺两人。立马询问了下价格、车况、路线、时间,还比较不错,遂电话约定明早会合。司机是个山西小伙,姓崔,来拉萨已三年有余,后来得知他比我小得多,忽然感觉自己似乎是真的老了。去羊湖的路上,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刚出拉萨市区,车爆胎,小崔连忙靠边停车,说他去最近的修理点换个胎,让我们在此稍等片刻,一会儿就好。我们疑惑地下了车,No.跟她一起去了,反正我心里想了很多:十几分钟能搞定?这还去得成?这浪费的时间怎么算?不来了怎么办?会不会把No.拐跑了?悻悻下了车,发现不远处就是一座桥,下面一条河川流而过,我瞬间意识到:拉萨河。这难道就是拉萨河么?

悠悠的旋律

夜夜不停地哼着

清晰着我曾经爱的拉萨河

——《西藏往事》

拉萨前,无数次听过这首歌,一定要来一次拉萨河,今天居然不期而遇,那样真实的在我眼前。

我还沉思中,没注意到一辆车停在路边按了好几下喇叭,同伴告诉我说车来了,好快。半路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便不对羊湖报什么希望了。在雨天去过黄山和华山,除了雾,什么也没看见。小崔驾驶技术不错,应付各种急转弯上下坡娴熟自如。汽车在山腰羊肠般柏油路上不断上升下降,我坐在靠窗位置,用镜头迅速捕捉每一个别样的风景。不知过了多久,小崔告诉我们,羊湖已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虽然雾没有完全散去,但渐渐在放晴。远处的羊湖已完全可见,仿佛一颗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狭窄而悠长。我们下到山脚,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纳木措如果是大家闺秀庄严而肃穆的话,那么羊卓雍错便是小家碧玉,清新而活泼。小崔教我们摆各种姿势拍照,如腾空的佛祖,如如来神掌,如大字,如天鹅舞,如心心相印。。。

青年旅舍下面重庆小面馆里认识的陈兄告诉我们,色拉寺晚上六点后去的门票只要五块钱,这无论如何不能错过。

市区转了一天,差不多五点半的样子,我和No.罗布林卡上了24路公交车,终点站:色拉寺。本以为可以低调地跟着前面的人走进去,没想到还是被拦下:一个人五块钱。还好,在意料之中。此时的色拉寺,已没了白日时分游人如织的吵杂喧闹,正门进去一条宽阔的石板路延伸至尽头,路边一排参天柳树,麻雀欢快雀跃,从路的这边跳到那边,仿佛也在享受这寂静时刻。色拉寺的建筑特色与布达拉宫大抵相似,白墙红檐。我和No.一直往里走去,右手边是一排转经筒,左手边一面十来米高的白墙,甚是庄严。我双手合十:那一天,我闭目在銮金的佛塔前,蓦然听见,诵经的真言;那一天,我转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佛的指尖。

继续往里,巷子越来越多,甚是寂静,除了鸽子和快门的声音,别无其它。从巷子那头走出来一个僧侣,一身红袍,向我走来,又背离我而去,我不知如何交流,唯一只敢偷拍他的背影。我忽然想起来,色拉寺的辩经堪称一绝,可早已过了辩经时间。漫无目的的蹿着,又极其热烈的希望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一个院子大门半掩着,我和No.小心翼翼地朝里望去,一伙僧人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似诵读些什么,始终听不清。我好像闯进了僧舍,碰见一个正在洗菜的年轻僧人,他看了我一眼,没有言语,我赶忙走开,生怕触犯了什么。搞不清出口在哪,好像走遍了每条巷子,天又下起了雨,朝一个方向笔直往前走,几个小姑娘在屋檐下避雨,见我们走过,最右边那个姑娘对我们说了句“扎西德勒”,我非条件反射似的回了一句“扎西德勒”,我与No.相视而笑。

警察故事

本想定16号的票,总觉得有些地方没去,有些问题没想明白,或者是有些留恋,临时决定17号离开。

又一次来到大昭寺广场,我仍旧坐在了石阶上,端详着他们那永远重复的动作。经幡,玛尼石,转山,转水,转佛塔,达赖,喇嘛,活佛,轮回。。。我的脑中对这些渐渐清晰了起来。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只为觐见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修来生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得长生

大昭寺前有两个小女孩,天真烂漫,我和No.与他们逗玩了许久。小女孩告诉我他们是四川藏族人,爸妈在拉萨开了个餐馆,爷爷奶奶就在磕长头的人群中,她欢快的跑过去指给我看哪个是她们的奶奶和爷爷。给她两拍了很多照片,并一致答应我们与之合影的要求。我还想再走一遍八角街,只是为了再找寻些什么。人群中,一个磕长头的小姑娘引起我的注意,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扎许多的小辫子,双手套着一对木屐,身上系着一件围裙,与大人一样,做着标准的磕长头动作,我迅速举起相机拍下来,没想到她朝我这边看了一眼,目光被定格下来,我打开相机一看,吓了一跳。

到达安检出口,No.去了洗手间,我去值班警察那里借了个座,顺便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他祖籍在山东,他祖父曾经参与修建青藏公路,然后举家迁徙至拉萨,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大学毕业后进了部队,现在是一民警察。我问,你喜欢这份工作么?因为在一般人眼里,警察这个职业总让人望而生畏,感觉神圣不可亵渎。他笑了,如果我能有一份其他的工作,我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这身制服,这倒很出乎我的意料。其实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打工的。对于基层公务员,我非常理解。有人说除了北京,拉萨应该是第二安全的城市,随处可见的岗亭,确实让人很有安全感。我不禁将话题转到大昭寺以及这些磕长头的人身上来,你怎么认为的这里是藏民心中的宇宙中心?宇宙中心,呵呵,当你看到有些僧侣下了班,开着他的小轿车直奔酒吧的时候,你就知道有多么讽刺了。我哑口无言。此刻,在我的眼前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只为觐见永不知疲倦千千万万遍诵着六子真言千里迢迢接受着一角两角的施舍直至佛祖前仍无数次地磕着长头,一种是走出香雾缭绕的金銮殿褪下僧袍蹿进凡尘不拒歌舞不拒酒肉的嘴脸。

之后

17号中午1点至太原的火车,No.收拾行李总是那么慢,我不断地催促着。在路边找了个川菜馆,No.不断叨叨着吃鱼吃鱼,想着以后的37个小时又得硬座,又得吃泡面,那就破费一次吧。由于时间不多,不能慢下来,直辣得满头大汗。摸摸肚子,抹抹嘴,赶紧向公交站奔去。

后来我问陈兄,你相不相信有来世?陈兄告诉我,如果不记得今生,有来世又有何用。我竟无言以对。对啊,如果不记得今生,有来世又有何用?不论你今生如何超度,如何修行,倘若你不记得,那么便无法证明你的今生与来世是否又在轮回中的同一道。

还不若: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仓央嘉措

































西藏旅游图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