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苏 > 旅游游记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出发地:台北
目的地: 扬州
入库时间:2016-08-14 03:39
游记浏览:20
旅行天数:4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12-22
旅游简介:中 扬州怀古情本文同步刊登蜂:httpwww.mafengwo.cni3255887.html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黄鹤楼...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11
旅行游记

1 [中國遊記] 扬州怀古情

本文同步刊登螞蜂窩:http://www.mafengwo.cn/i/3255887.html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古代对扬州最美好的陈述。可以想像三月的扬州究竟有多让人惊歎。只可惜,我是在十一月时造访。


这是我第一次造访扬州。坦白说,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扬州在哪裡?在网上得知「扬州旅游体验师」的活动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搜寻扬州的照片,一幅幅照片从电脑萤幕中显示,是座经典绝美的古城,也让我下定决心报名参加。


也因为这一个活动,陆续阅读扬州的资料,发现扬州即将建城2500年,其中更是不伐文人雅士对于扬州的歌颂,这趟扬州行的主题就定为「扬州怀古情」,让我追着历史的脚步,穿梭在扬州的每一个角落吧。


 

 

 

朱自清古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从小便熟悉,对于他所描述的情景,在我离开家裡到国外生活时,也颇有感触。记得当年要进海关前,与父母道别,挥着手要他们赶紧离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掉下眼泪,抹掉泪进到海关中,抽抽噎噎,第一次知道自己也那麽爱哭,我想这是天性使然吧。


朱自清其实是江苏东海人,但因在扬州长大,故称自己是扬州人。得知朱自清是扬州人那一瞬是惊喜,因为对他的作品不陌生,想着到扬州定要去参观他曾经的住所。


那天天气阴雨绵绵,气温很冻,让我相当吃不消,在古街上四处奔走,问了好几位当地居民,还是在古宅区迷路,找到朱自清古宅时已大门深锁,见到此景心不由得一沉,H先生不愿让我们白跑这一趟,鼓起勇气敲了几声,有位头髮花白的老伯前来应门,说是已经关门了,探头看,裡面确实已灭灯。但他老人家禁不起央求,点头愿意让我们进门快速逛一圈。


跨入朱自清古宅,有股雨天的霉味儿,但是不讨厌。老伯迳自将电灯一间间开啓,方便我观看与拍照,心底感激着他的贴心,也用极快的速度周览一番。古宅内部的摆设大抵维持原貌,看过大厅、东厢房、西厢房、小型展览厅等等,想着朱自清有些岁月在这裡度过,心底还是略有激动。


步出大门,天色已暗,路灯闪着光线,离开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这房子,在心裡轻轻地与朱自清说声再见。


 

 

 

瓜洲古渡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

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白居易与王安石不约而同都从写到扬州的瓜洲,前者是描写女子痴情等着丈夫归来的思念之心,后者是写带着欣喜的心情离家赴任,不知何时会回家的怀乡之情。我想去看看白居易和王安石都曾提及的瓜洲看看。


瓜洲镇位处长江北岸、古运河入江口,从历代以来皆是交通要冲,着名的千年古渡。这天我们转了2趟公交车到瓜洲站,一下车两人不知该往哪个地方走,便请教同我们一同下车的当地人,问了瓜洲古渡怎麽去?她爽朗地笑着说:「哎呀,你们要搭到终点站,不是这儿。」H先生再度翻阅手中的地图,上面有张瓜洲古渡的图片,我们拿着图片再询问一次,那位大姐一目了然说:「如果是这个,从那边沿着河走,到时候再问人吧,不远啦。」连忙道谢之后便往她说的方向走去。


瓜洲镇,很小很小的一个小镇,沿着河道走,两旁都是垂落河面的柳树,一路散步过去也很舒心。发现瓜洲这边的人们生活好似悠閒,偶见到几户人聚在一起聊天,对于我们的到来没有惊讶(可能以前也见到有疯狂之人在找瓜洲古渡吧?)走到一座桥时,见到许多人在桥上驻足,好奇心驱使,跟着凑热闹了解一下到底在看什麽?倾身一看,有艘船正驶在古代运河中,在溷浊的河水中驶去。


告别了古运河与船隻,找到瓜洲古渡的园子,深秋之中,触目所及是整片枫红色的树木,望着地上的落叶,觉得浪漫极了。在这偌大的园子中兜转了几圈,就是不见我们要找的地方,看着天即将暗了,心裡也急了,之后有两位姑娘骑着单车到这儿运动,我们拿着地图中的图片赶紧询问究竟在哪裡?她俩说不远啊,在这园子中,走到底之后再左转就会看到,询问完毕连忙道谢,拖着疲累的身体再找最后一次吧。果然不假,那塔顶出现在隐隐约约的天际线中,随后凭着直觉拐入一条无人烟的羊肠小径,一路到达瓜舟古渡。


先是看到「瓜洲古渡」的牌楼,鬆了一口气,终于让我寻着了。往上走有一座塔,圆形造型,赤红色与灰色组合而成,虽不知建筑年代,但看着也颇有历史感。往反方向走,越过写有「江天胜境」的门,看出去就是运河了,站在岸边,河边有几艘停泊的船隻,几隻孤鸟飞过,连我在当下都有股苍然之感,白居易与王安石又怎能不悲伤呢?


 

 

 

瘦西湖


垂杨不断接残芜,

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汪沆《瘦西湖》


从汪沆的作品中,可见到对瘦西湖美景的描述与过去富甲一方那繁荣模样,堪称是扬州的代名词。虽然在西元1815年起盐业衰退,湖上庭园逐渐荒废,更经太平天国的战乱等,可如今,我访的瘦西湖,在经历过这些繁华与动乱,仍然以一个优雅的姿态存在,静等有心人前去探访。


深知瘦西湖的美,特意捡个大晴天前往。坐在出租车中与师傅閒聊,他说:「瘦西湖没什麽好看的啊!门票又贵!裡面跟外面差不多啊~」我们跟师傅说:「但是这次我们第一次到扬州,不去瘦西湖会被笑啊。」师傅被我说的一番话逗笑了:「直说:该去该去。」谢过师傅,站在写有瘦西湖的牌坊前,浅浅笑着,瘦西湖,久仰大名。


进入园中宛如走入另一个世界中,是个湖边种满柳树、时有小桥、牌楼、彷古建筑、枫树、银杏、小船,在蓝天与阳光的衬托之下,活脱脱是历史课本中那图片介绍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却也开心终有机会目睹瘦西湖的风采。瘦西湖给我的感觉,她是一位风姿澹雅带着婉约气质的女子,对于来参观的访客,总是隐身在他处细细留心观察而不打扰人,让每一个人都相当喜悦与自在,这就是我对瘦西湖的好感。

不知道大家图的是瘦西湖的什麽?我图的是一个历史感与清淨的视野。我们两人沿着湖边慢慢走,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讚赏眼前的一草一木,说是要好好记住。偶见到有团体游客并有导游带着讲解,心血来潮时也会竖起耳朵聆听一番。像是瘦西湖中有个「钓鱼台」,相传是乾隆皇帝逛到此地时,忽然兴起想要钓鱼,便在此钓鱼。但枯等了老半天都没有鱼上钩,陪同的扬州盐商看着着急,于是请谙水性的人下到湖中,把鱼一尾尾地钩在乾隆的鱼钩上,也让皇帝钓起一尾尾大鱼,使龙心大悦。看的「钓鱼台」黄色的壁身加上黑色的屋簷,很难想像从前是皇帝钓鱼的地方,只见到许多游客在钓鱼台拍下张张甜蜜的合照。

瘦西湖看掉许多时间,搭乘园区电瓶车直往北门,该往下一站去了。


 

 

 

隋炀帝墓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杨广《秋思诗》


看了几部中国电视剧,所描述的年代正是隋朝,也才知道了隋炀帝杨广这号人物。查了扬州的资料,看到了考古资料,在扬州出土了隋炀帝的牙齿、文物,其合葬的人正是萧皇后。


隋炀帝与扬州的情分很深,早期曾任扬州总管,稳定江南叛变局势,又其陵墓也在扬州,可说是因扬州而起,在扬州安眠。隋朝在历史上的时代虽然短暂,但是修建隋唐大运河、建立民生与经济基础,为大唐打下甚好的基石,可说是功不可没。当然,我敬重这位有远见的皇帝,便到隋炀帝墓走一遭。


扬州是座小巧的古城,因此在交通上多是仰赖四通八达的公交车。这天我俩下车之后,又在茫然的十字路口上求救,询问往隋炀墓的方向怎麽走(建议应该多做一些景点的交通指示牌)走在隋炀路上,由于不确定需要走多久的时间才会到,一路上也没有看到标示与建筑,只能频频询问当地人,确保这条路是正确的。走了很长一段路,在右手边见到米白色「隋炀帝墓」的牌坊,我走到牌坊下方想看清楚一些,回头见到马路上当地人骑着车来来往往,也不看我们一眼,忽然之间我笑了,我不辞劳远前来拜访隋炀墓,而当地人天天从这面前呼啸而过,却也不看一眼,这种天南地北的心情,顿时让我感到有趣。


往大门迈进,走近时才发现两扇大门都用链子锁着,在外头呼喊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回应,想着该是去吃午餐了吗?看着錶还不到中午12点呢,在原地等了一会儿,想着这样不是办法,看着大门虽链着,但是还有一个极小的缝隙,于是我就蹭着身子,缓缓鑽进去,而可怜的H先生只能留在大门口替我把风看门了。


虽知道这墓是后人修建,说不上大气,倒是小家碧玉,环境也很优美,有一个湖(竟然有人在湖边钓鱼?他是如何进来的呢?因为他的身形应该是无法利用门缝鑽进来?!)绿树很多,走上拱桥可以见到后方的陵墓,看到祭台、神道、陪道、陵寝。在这裡,收起平日嬉笑的心,郑重端庄地浏览,想着这是隋炀帝最后的栖身之地,心中泛起怜悯之心,不可一世的帝王,死后竟也是尘归尘土归土,如同隋炀帝的作品:「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琼花观


琼花芍药世无伦,

偶不提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

自知不负广陵春。—欧阳修


我的主修是植物,却是第一次听闻琼花(古代琼花已不在,现以聚八仙花取代),上网找了资料,是洁白花瓣围绕外围一圈,再往内是更小的花蕊,真是清新小巧,也难怪可让欧阳修念念不忘,还写诗为念。

琼花观历史悠久,远从西元前就存在,分别以不同名字存在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琼花观」。相传古代扬州的琼花远外驰名,连隋炀帝都曾到扬州赏琼花。琼花观作为千年古观,看尽历史的变迁兴荣、衰败,在文史意义上有着极大的地位。


欧阳修在扬州为官时,曾在观内建「无双亭」作为赏花、赋诗的场所。我们拜访琼花观当天,几无其他游客,走进三清殿,看到一旁的黑色屋簷交错,眼尖见到有棵金黄色树叶的大树,经过「琼花台」,上头有一株没有开花的植物,不确定是不是琼花,只一心想赶往那金黄色大树。


原来是银杏啊。心底一直有个看银杏的梦,没想到在扬州琼花观实现了。有两株特别高的银杏树,叶子全是金黄色,远近观看都让我如痴如醉。捡拾地上的一片落叶,小心翼翼夹在笔记本中,作为今年的梦想里程碑。


 

 

 

观音山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李绅《宿扬州》


这裡的「迷楼」说的是隋炀帝在扬州观音山所建的行宫,至今仍可看到唐朝遗迹。


到访前尚不知是一座庙宇,以为是座环境优美的山,所以才被隋炀帝看中建了行宫。步行至山下,在进庙前有多位老婆婆兜售香与金纸,当下我才意识过来这裡是座庙宇,往裡边走,也有位老伯问着需不需要算命?我们微笑说不用,继续往上走。很少见到山壁间有寺庙,外牆是颇年旧的黄色,多处都已剥落,蜿蜒曲折,颇有小长城之感。整座庙宇就在山间,登上顶时,可远望江南景色,连瘦西湖的白塔也可以看到呢!


既然到了寺庙,就进去参拜一番。此处供奉的是观音,我俩双手合十虔诚朝拜,心诚则灵,必有迴响。


 

 

 

大明寺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李白游历中国,有年到扬州却病了,逐渐好转之际,孟荣领诸位朋友邀约李白游览大明寺。大明寺建于南朝宋孝武大明年间,因此而得名。当时李白登高塔,将广陵美景尽收眼底:运河好似一条玉带徜徉于大地之间,东面是无尽的大海,南面是长江奔腾的江水,李白见此景,心中豁然开朗,赋诗做了这首「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一直欣赏李白的作品,也读了不少,这回可以到令他文思泉涌的大明寺熘达也算是表达欣赏的一种概念。


从观音山离开之后,马不停蹄赶往大明寺,气喘吁吁走在石阶上,也无暇欣赏身边略过的景致,心繫大明寺。登上最后一石阶时,开心得笑开,连忙走往售票处,发现已经关闭,在门口见到有位先生在整理东西,便凑上前询问:「请问大明寺关门了吗?」


「关了呀!四点半关门!」那位先生说


我看了看手中的手錶,还有15分钟呀,我说:「可是现在才四点十五分哩。」


那先生大手一挥说:「关了关了,明天再来吧!」


我在心中滴咕嚷着:「我明天要去南京哩!」


这不是第一个遇到关门的景点,在朱自清古宅时,那位好心的老伯仍然让我难忘。我愿意用15分钟的时间买票进去逛逛,可惜无法如愿,只能站在门外望,看那当年李白驻足地高塔,走不进那高塔,就在外头遥想它与李白地风采吧。


 

 

 

高旻寺


兰若青莲宇,浮图碧落天。

名湾真不愧,埋雁亦堪传。

未纵清明望,谁忘言象诠。

金山不速客,暂尔隐江烟。

 

河干启梵城,塔影矗高旻。

两字腾鸿号,千秋焕宝文。

庄严开象设,清净悦声闻。

顶礼祝慈寿,都梁扬瑞芬。—清乾隆


有一说高旻寺建于隋朝,几经比对,较有可信的是建于清顺治八年(西元1651年)。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扬州时,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康熙第五、六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均曾驻跸于高旻寺行宫。 


搭乘高交车直到高旻寺,驶向乡间,见到的景致犹如电影场景中那早期的农村模样,树木稀疏、民宅坐落在四处,孩童在奔跑玩耍着,这竟像是世外桃源般恬静。


公交车在马路旁停下,司机说着前方就是高旻寺。我俩往内走,高旻寺的牌楼挺新颖看着也威风,穿越有着一排石狮的大道,终到高旻寺。高旻寺内游客稀少,僧人数量还比游客多呢!在高旻寺中,或许是因为是佛教圣地,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庄严,并带有虔诚之心。席间向寺内僧人询问:「听说乾隆皇帝曾经到高旻寺很多次,是真的吗?」只见他不以为然地说:「那都多久以前的事情了,是真是假有谁知道?」讲完又将头撇过去和另一位僧人讲话。


我反覆思量这些话,是啊,高旻寺这次作为我拜访的主题,是因为乾隆,不过现在已经找不到当初的任何蛛丝马迹,真真假假,也不再重要,我也不再执着于这些「过去的痕迹」,抛开这些,才能以更透彻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切。谢谢那位僧人的一席话,让我在「旅行的意义」中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小结:扬州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城镇,也充满日渐稀薄的人情味。这次的主题是景点+人物的方式呈现,让我发掘许多有趣的关联。有几次询问在酒店工作的扬州人,他们甚至没去过我拜访的这些景点呢。也希望透过我的文章与照片,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扬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