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旧事新情——从样板戏到红色经典

旧镇旧事新情——从样板戏到红色经典
旧镇旧事新情——从样板戏到红色经典
旧镇旧事新情——从样板戏到红色经典
旧镇旧事新情——从样板戏到红色经典
出发地:嘉兴
目的地: 常熟沙家浜风景区
入库时间:2016-07-22 11:27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目的地:江苏常熟沙家浜"]
出发时间:2014-10-06
旅游简介:【游览目的地】沙家浜半个世纪以前的文革,是一场文化与文人的浩劫,却也恰恰成就了八出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当然也不乏沙家浜。可以说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沙家浜像是一段抗日...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0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游览目的地】沙家浜 目的地:江苏常熟沙家浜

半个世纪以前的文革,是一场文化与文人的浩劫,却也恰恰成就了八出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当然也不乏沙家浜。可以说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沙家浜像是一段抗日传奇,听了一遍又一遍,曲折的故事随着戏文的传唱而深入人心。

几年或者十几年前,大抵我也是记不得了,总之有那么一部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一遍又一遍的宣传与播放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沙家浜,芦苇荡的传奇就那么让生活在江南水乡却未见过芦苇的孩子神往,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的故事更多像是听一场跌宕起伏的故事。或许那时的我并没有抗战岁月的激情,随着学习的升入,阅历的丰富,才渐渐懂得故事背后红色的精神在。

印象中的阿庆嫂因为许晴的演出已经深刻脑中,那一身红衣,那一张笑脸无不让人神往。


所以沙家浜让我们两代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沙家浜,旧镇,旧事,却是新的情。跟着故事中的沙家浜重走一遍沙家浜的路,此番景此番情恰似阿庆嫂的红,红遍十月的天,徐徐微风中更是带着十月成熟螃蟹的气息。

10月2日,国庆长假的第二日,清晨6点,并不是人很多的一个时间,沿着高速一路向常熟方向而去,清晨的朝阳看着它一点点向上升起,隔着有色玻璃,少了些许的耀目。

走进沙家浜景区,父亲和叔叔就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走在东进桥上,一路憧憬着当年革命战区的艰辛抗战,仿佛踩过的每一块土地都有着与革命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看到的是革命纪念馆,与他正对的是叶飞亲笔题写的“沙家浜”石块,纪念馆前时石人烈士雕像。






1939年秋,“江抗”返回西路,在阳澄湖地区留下36个伤病员,在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中,完全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当地许多“阿庆嫂”、“沙奶奶”式的革命群众的掩护,与日、伪斗智斗勇,终于把这批抗日的火种保存了下来。





美拍视频链接地址(微博上的):http://weibo.com/u/3924932843/home?leftnav=1&wvr=5,原谅电脑技术白痴的我并不知道怎么把美拍视频传到这里

老街是沙家浜电视剧中最多出现的场景,刁家大院,酒槽坊,染布坊,春来茶馆,戏台,无一不跟电视剧有这有那的联系,在这里,走在老街里,从水中回到陆上,那二楼上晾衣的阳台,那一扇扇沉重的木石门,那刁家后紧邻的码头,若是前头被攻门,后脚便可从屋后码头直接逃往芦苇荡,芦苇的天然遮蔽成为了这里人民最坚固的依靠。
春来茶馆










戏台,正值嫁娶表演,新娘还给下面丢绣球,然后新人去刁家大院拜堂成亲。


染坊,我们去的时候大门紧闭




中午的午饭是在老街解决的,豆腐花,臭豆腐,特色的鸡,一顿下来十分的满足。


下午离开老街,沿着芦苇荡一路向前,更多的感觉是走在湿地,有很多的人家自己带来了帐篷,在水边的草地上搭起来悠闲的享受下午时光,我们在一边的草地上坐下来,远远望见对面的芦苇岸有一个上岸口,河对岸的路都是泥土路,芦苇中还有一个高高耸立的瞭望台,这一下子就有种入戏的感觉,在河岸边洗衣的村妇,在泥路上行军的战士,还有在瞭望台执勤的哨兵,无限引人遐思。

到了国防教育基地有实弹射击,三个男人这下都来劲了,一人30块钱,一人10发子弹,最终成绩88环,93环,92环,全部都是神枪手啊,三个一等奖,拿了三个沙家浜纪念杯。




一次红色革命之行,与我们相应的是红十月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日游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亲人一起出外走走,徜徉在历史故事中,放松于舒适惬意中,这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沙家浜,正如我前文所说,旧的镇,旧的事,带给游客的却是新的情感体悟,在最繁忙的十一期间,也并不是最拥挤的景点,是江浙短途游的推荐。正是秋蟹飘香的季节,回去前顺便购买了阳澄湖大闸蟹,十月的蟹蟹肉饱满,黄澄澄的油水直冒,味道鲜嫩,蟹黄丰满,游玩后品蟹再惬意不过。


最后还是以一张阿庆嫂结尾。


热点新闻